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多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简称POCS)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引起女性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人群中约为6%-10%,约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75%。临床症状为月经稀少,闭经,不孕,多毛及卵巢增大。现将PCOS性不孕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克罗米酚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病人用克罗米酚(CC)治疗后妊娠率的相关指标的分析。以期找到影响PCOS不孕病人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997年9月-2001年12月的PCOS不孕病人82例,测定早卵泡期的血内分泌激素水平,观察体重指数(BMI),不孕病程等项指标,对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促卵泡素,体重指数,年龄,不孕时间长短等与PCOS不孕病人用CC治疗后的妊娠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罗凌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20-22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雄激素过多、长期持续无排卵为特征,临床表现多变,生化指针复杂,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了长期以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达成的共识,进行了PCOS的临床分类治疗探讨,以期更有利于PCO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梁丽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84-1885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肥胖患者代谢紊乱情况.方法 选取37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脂代谢情况.根据腰臀比(WHR)将37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19例)与非肥胖组(18例),比较两组脂代谢、胰岛素抵抗(IR)、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WHR与IR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t=4.170、3.851、3.593,均P<0.05);PCOS患者中肥胖组TC、TG、LDL-C显著高于非肥胖组(t=5.627、4.146、4.920,均P<0.05);肥胖组患者E2显著低于非肥胖组,而睾酮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另外,肥胖组PCOS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COS.结论 PCO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IR及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血脂代谢异常,而超重和肥胖的PCOS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2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以及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情况,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为51.28%,妊娠率为54.69%;对照组的周期排卵率为51.61%,妊娠率为32.31%;两组患者的排卵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又称Stein-Leventhal综合征,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长期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近年中西医对PCOS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为临床上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08年4月~2009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136例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应用克罗米芬、HCG、二甲双胍等西药,并且根据女性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加用不同的中药治疗;对照组68例单纯应用上述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妊娠率、排卵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研究组妊娠率、排卵率均较对照组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导致的不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排卵及人工授精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方法对我院50例P-COS患者采用促排卵及人工授精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血LH、T水平对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妊娠14例,妊娠率为28.0%,已经分娩9例,新生儿体质量2500~4500g,未发现有新生儿畸形。结论采用促排卵及人工授精治疗PCOS简单、迅速、有效、比较安全、妊娠高率,是PCOS不孕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月经周期恢复情况和妊娠率。结果治疗组的月经周期恢复总有效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周期疗法,能够最大程度恢复PCOS不孕症患者的月经周期,而且明显提高了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特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体重指数将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其给予的治疗方案。结果肥胖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患者,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联合用药比单用药效果更明显,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患者大多数存在胰岛素抵抗,非肥胖型患者亦有相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联合用药比单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助孕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经治的98例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而不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每位患者发生不孕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结果在本组98例不孕患者中,经过治疗成功妊娠的患者91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结论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取的调整生活方式、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等治疗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正常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者排卵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观察组(B),每组25例。两组病例均采用氯米酚促排卵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两组血孕酮和胰岛素水平。随机选取胰岛素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5例作为C组,BC两组比较用氯米酚(CO)促排卵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两组同时的血孕酮和胰岛素水平。结果AB两组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间各项指标检测均无显著性(O〉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可提高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降低妊娠后流产率,是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在均行常规促排卵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平均随机分组,观察组52例,采用二甲双弧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测定双侧卵巢体积、血糖变化,空腹胰岛素、卵泡促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BMI、空腹胰岛素、LH、T水平均有下降.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治疗PCOS,可有效降低患者BMI和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状态,促进排卵,是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PEOS患者30例,用二甲双胍500 mg,每天3次,连续用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测定血流调节右肱动脉扩张内径,测定血内皮素-1、胰岛素、睾酮、血糖、血脂等;测量腰臀比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研究组用二甲双胍治疗后WHR、BMI和内皮素-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内径变化增大、LH/FSH减小、T下降、胰岛素下降、HOMA-IR下降、TG下降、HDL增高、LDL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WHR、BMI、内皮素-1、肱动脉内径变化、LH/FSH、T、胰岛素、HOMA-IR、TG、LDL无明显变化(P>0.05);HDL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和胰岛素抵抗,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郭彩凤  林兰  林善英 《中国医药》2014,(12):1801-1805
目的 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患者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 将67例PCOS致不孕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来曲唑组(34例)和克罗米芬组(33例),先分别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次&#183;d)和二甲双胍0.5g/次,每日2次,共3~6周期来调整其内分泌相关指标,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后来曲唑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来曲唑5 mg/d,连续5d;克罗米芬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续5d,通过超声监测、血清学检查观察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卵泡发育、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影响.观察1~3个月经周期.结果 克罗米芬组患者成熟卵泡数量及平均直径均大于来曲唑组[(2.2±1.5)个比(1.4±1.1)个;(25 ±6)mm比(20±5)mm],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容积均小于来曲唑组[(7.6±2.0)mm比(9.5 ±1.8) mm;(3.5±1.8)ml比(5.4±1.2)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日来曲唑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869±131) pmol/L比(1 248±112) pmol/L],黄体生成素峰天数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14.3±1.5)d比(12.5±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来曲唑组患者的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率(LUFS)、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64.7% (44/68)比80.0%(56/70);2.3%(1/44)比14.3%(8/56);0.0% (0/44)比10.7% (6/56)],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50.0%(22/44)比32.1% (17/56);47.7% (21/44)比28.6% (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虽然克罗米芬治疗PCOS致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来曲唑,但来曲唑的妊娠率较高,多胎妊娠率、LUFS发生率及OHSS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李英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32-2233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的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22个周期采用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发育配合经阴道超声下卵泡穿刺术释放卵母细胞再行人工授精。结果:18例患者中妊娠6例,妊娠率33%;未孕患者在2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且之后月经均恢复成以前状态;患者血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值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卵泡穿刺结合人工受精,具有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简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PCOS不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代谢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7例PCOS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口服75g葡萄糖。做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于月经周期第2~5天或B超监测无优势卵泡时抽取静脉血,测基础内分泌水平。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代谢特征。结果:排除年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①47例PCOS患者中有1例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生率为2.1%(1/47);4例达到糖耐量低减诊断标准,发生率为8.5%(4/47)。两组患者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肥胖组空腹血糖及60min血糖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7例PCOS患者总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25.5%,其中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44.4%,非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3.8%,两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5。④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表现为高雄激素状态。结论:对PCOS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水平难以作为糖尿病的预测指标和危险因子,应做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肥胖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的基本特征之一,降雄激素治疗是治疗PCOS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59例PCOS合并GDM患者,按孕前BMI分为观察组(BMI<25 kg/m2,30例)与对照组(BMI≥25 kg/m2,29例).追踪两组患者最终的妊娠结局,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患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患者,根据溴隐亭使用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Ⅰ组38例,溴隐亭治疗初始量为5mg/d,使催乳素水平维持正常后逐渐减少量,至维持量为每天1.25—2.5mg,治疗3周后,于月经第3—5天加用克罗米芬促排卵,B超监测卵泡生长,若无优势卵泡生长加用尿促激素(HMG)75U/L,直至卵泡直径达18mm时,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IU,HCG用药第2天及第3天指导同房或行人工授精;Ⅱ组12例,溴隐亭初始量同Ⅰ组,并在开始溴隐亭治疗的同时进行促排卵药物治疗,用法同Ⅰ组。观察两组促排卵药使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Ⅰ组HMG使用天数(指导同房、人工授精)分别为:(7.0±2.0)d、(8.0±1.0)d,与Ⅱ组的(12.0±2.0)d、(13.0±2.0)d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妊娠率为42.1%(16/38)高于Ⅱ组的25.0%(3/12)(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患者,采用溴隐亭规范治疗,配合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促排卵药物使用时间,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