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春华  陈建斌  黄鹂  杨小波  杨志敏 《中医杂志》2012,53(16):1412-1415
目的通过中医期刊文献了解中医对阳虚失眠的辨治认识。方法检索1979年3月至2010年2月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中医期刊中从阳虚论治失眠的文献,应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辨治思路、辨治依据、治疗法则、常用方剂等方面分析文献对阳虚失眠的论治。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60篇。从阳虚论治失眠辨治思路以辨病思维(27篇)和辨病结合辨证(25篇)为主,其依据主要是阳虚症状及舌脉象(39篇)、伤阳(气)因素(14篇),所用治法主要是温阳安神法(32篇)、温阳补益法(22篇),使用最多的方剂是桂枝汤类(17篇),其次为自拟方(11篇)、四逆汤类(9篇)、肾气丸类(7篇)。结论中医对阳虚失眠辨治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是从文献数量来看,其总体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4月杨志敏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的40例失眠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并评价治疗前后睡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情绪障碍(焦虑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改善情况。结果:40例失眠患者中除失眠主症外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兼症依次是神疲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心悸心慌、口干喜温饮、头晕、大便溏、夜尿多、腰膝酸痛;舌脉象依次是舌淡、舌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苔润、脉沉、脉细、脉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疗效确切,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阳虚致消"学说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意义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两方面总结了"阳虚致消"学说的研究进展.认为"阳虚致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分别从脾阳虚、肾阳虚导致消渴的机理,及温阳法治疗消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分析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形成机制,首次提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病机实质,重新诠释了阳虚致消的含义.并提出今后应对"阳虚致消"理论进行动物实验的系统检验,以揭示阳虚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特点,阐明温阳医消的作用机理,找出疗效确切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国内从阳虚论治失眠研究的概况.方法:检索维普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根据本研究目的,结合研究人员现有的失眠(不寐)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编制《从阳虚论治失眠相关文献中医专业特征信息采集表》,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系统收集、分析1979-2010年中医期刊文献中从阳虚论治失眠的专业认识,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关从阳虚论治失眠方面的文献单从数量来看,呈总体增长趋势,但是与失眠中医文献总量相比,其文献所占比例甚少;关于从阳虚论治失眠研究的作者所在地几乎遍布全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其中广东、北京、河北、河南、浙江和山东等地是研究的热点地区;文献类型以理论性文献为主,少数为临床研究文献,且以非随机对照研究为多.结论:国内学者对从阳虚论治失眠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诊断学、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方法极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已成为第一大死因。现代医学治疗肿瘤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易耗伤气血,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阳虚阴实是肿瘤发生的关键,阳气的盛衰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故在治疗上中医温阳法应贯穿始终。笔者通过分析肿瘤形成的理论基础,综合温阳药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对临床各医家应用温阳法治疗肿瘤的经验和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为临床使用温阳法治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阳法治疗阳虚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采用温阳法治疗,给予潜阳封髓丹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煎煮外洗。结果:痊愈69例,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4%。治疗1个疗程痊愈52例,2个疗程痊愈17例。结论:采用温阳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阳虚型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失眠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影响到诸多人群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将失眠称之为“不寐”,病机或以阴阳立论,或以五脏立论,或以痰瘀立论,以水饮立论者少见。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上亦可见到不少因水饮而致不寐的患者,而现阶段中医对于水饮导致失眠的机制及其治法方药尚未形成较系统的认识。文章立足于水饮,从古代医家的认识出发,认为导致不寐的机理主要为饮邪阻隔,阳不入阴;饮停心下,痰饮扰心;阳虚水泛,心肾不交;治疗以温阳化饮为主,并附以验案,旨在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从失眠的辩证论治和基本方治疗(经方应用、经验方加减)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今后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从失眠的辩证论治和基本方治疗(经方应用、经验方加减)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今后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属中医“郁证”的范畴,中医治疗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近年来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发现温阳法亦有良好的疗效。“态靶结合”将宏观“调态”和微观“打靶”相结合,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和西医精准化治疗的优势。从该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特征与阳虚证相似,表现为“不足、低下”等表现,具有“阳虚”偏态,而以温阳为治疗大法的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手段均可以纠正抑郁症的“偏态”。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抑郁症有多种理化指标的变化,如单胺神经递质减少、细胞因子水平增加、神经内分泌失调等,而多种温阳类中药复方的临床前研究均已证明其可以调节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及理化指标,具有微观“打靶”的作用。本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温阳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性,在动物实验中通过与单纯的解郁法相比,温阳及温阳解郁法在行为学、神经炎症、突出可塑性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基于“态靶结合”对其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希冀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阳虚致郁"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病机,认为阳气虚衰是主要病机,督脉失养是发病关键。探讨了运用"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和治法,以期为"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江远良  何义鑫  伍建光 《光明中医》2022,(16):3042-3045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症状,但对于改善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中医学理论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阳虚水泛,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温阳利水,对近年来探讨温阳利水法治疗心衰相关作用及机制的文献进行整理,认为在整体审察和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之下,合理运用温阳利水类汤剂、中成药制剂及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治疗会产生相互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因颈椎所处部位重要,解剖结构精细,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发现以温阳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故从阳气与颈椎病关系的理论研究、温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及预防调摄做一总结,以期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发现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以阳虚为本,外感风寒湿邪为标。中药治疗多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草药,辅以祛湿通络的药物;针灸则主要通过疏通督脉及阳经经气,促进阳气在体内运行,或是借助灸火的热力作用于督脉及颈部周围加强温阳的作用;蜡疗、中药热敷等其他温热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也扮演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旭  冯松杰 《吉林中医药》2012,32(3):234-235
脾肾阳虚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阳虚证采用温阳法治疗,此为常法.因慢性肾衰竭阳虚证除单纯阳虚症状外还表现出湿浊内蕴的证候,临床上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阳虚证更切中病机.此法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又体现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治疗本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导师魏丹霞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肾系疾病,针对痛风性肾病提出阳虚不化为其本,痰瘀内停为其标,运用"温阳化气"之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从痛风性肾病及其病因病机切入,探析"温阳化气"之法对...  相似文献   

16.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对于失眠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神主失眠学说突出了睡眠的中医整体观,阐明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安神法是临床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其效果显著。文章从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数据挖掘、中西医结合五个方面阐述从神理论论治失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证,目前治疗该病多以补养心脾、清肝泻火、滋阴降火为法,而从阳虚论治者较少。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阳虚失眠并非少见,临证应充分重视阳气在正常睡眠中的重要性。用温阳法治疗失眠,只要方证相符,就可收桴鼓之效。现介绍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阳散寒中药口服配合腓骨截骨手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在腓骨截骨手术后使用镇痛、消肿药物和膝关节理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散寒中药口服,术后第2天开始用药,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术后3周随访,比较2组JOA关节功能评分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周治疗组步行疼痛、上下楼疼痛、肿胀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为阳虚寒凝的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腓骨截骨术后采用温阳散寒中药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历史悠久,治疗经验丰富,收效颇佳,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概况,临床上多见中药与针灸推拿配合运用,综合治疗。未来期望对药物作用机理、相关实验研究有深入报道,制定中医行业内一套完整可行的系统化的疗效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病机、中医体质、证型、治疗用药4个方面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阳虚之间的关系,认为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联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时刻注意顾护阳气;预防上可以温阳行气为调理的基本原则,对延缓疾病进程、防止传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