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市场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30-30
要点提示:
1、孤立性转氨酶升高≠肝脏损害。
2、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应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
3、综合评价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获益与风险后可知,临床中应充分应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或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性肝病。临床上根据发病的主要原因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降低肝脂含量是脂肪性肝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现就脂肪性肝病患者的降脂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 30年来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他汀类是目前惟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降脂药物。但理想的降脂药物不仅要有效调脂 ,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我们就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发生机制、预后作一简要概述。一、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见表 1。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一 )临床表现消化系统 :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轻微胃肠道症状 ,并有ALT或AST升高 ;神经系统 :失眠、头痛、视觉障碍 ;泌尿系统 :肾功能衰竭 ;肌肉毒性 :肌磷酸激酶升高、肌痛、肌触痛、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被分成两组,每组26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或匹伐他汀治疗6个月。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α) 、白介素-6(IL-6) 、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脏声像图变化,使用Fibrotouch-B型诊断仪检测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匹伐他汀治疗组HOMA-IR、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2.1±0.5)、(3.5±0.4)mmol/L、(2.4±0.3)mmol/L和(2.2±0.5)mmol/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为(2.5±0.4)、(4.2±1.0)mmol/L、(2.9±0.4)mmol/L和(2.9±0.7)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6±0.4)mmol/L,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3±0.3)mmol/L,P<0.05】;两组血清TNF-α、hs-CRP、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伐他汀治疗组CAP为(258.4±6.3)dB/m,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67.7±10.2)dB/m,P<0.05】;两组肝脏实质回声表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了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改善了机体炎性反应有关,而应用匹伐他汀的效果可能更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解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流行病学和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神经科医生越来越关注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回顾我们在血脂领域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困惑到清晰明了的心路历程,现在以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降脂治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地认同。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有理由、也更有条件科学地遵循血脂调控的指南,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而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肾脏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发肿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及其相关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首要病因,而应用他汀类药物等降血脂药物纠正血脂紊乱则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寿命。随着“早期干预、强化降脂、长期用药”理论的提出,他汀类等降血脂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致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刺激肝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增加、活性增强,使LDL-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降低,可用于冠心病和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李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67-67
近10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证实,以中国冠心病患者为代表的东方人群的血脂水平相对较低,采用天然复合他汀类药物——血脂康进行调脂治疗亦可获得长期临床转归终点的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研究旨在于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方法从2008年1月—2013年10月间来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纳入120例确诊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支持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支持疗法的同时另外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BMI、ALT。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详临床症状积分、BMI和ALT平均值均低于治疗后平均分,卡方检验后求得P值都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症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lolic fatty liver diease,NAF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对NAFLD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我们对血脂康治疗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了临床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在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他汀类药物均被作为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慢性乙肝患者147例,按照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A、B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酶谱、HBsAg水平、HBV DNA滴度、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等。结果 A组患者肝纤维化酶谱、碱性磷酸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B组升高;A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主要分布在S2、S3期,而B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主要分布在S0-1、S2期,余指标无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老年人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近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由于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处方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发现瘦素以来,对瘦素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Zhang Y等认为ob基因结构和序列的改变可以导致肥胖。Considine RV研究认为人类肥胖者,极少数为体内缺乏瘦素,绝大多数表现高瘦素血症,肥胖症患者血浆中瘦素的浓度平均约4倍高:于非肥胖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主要由肥胖、高脂等代谢紊乱所致。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瘦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Tobe K等研究认为瘦素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浆前列环素与血栓素的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浆前列环素(PG12)和血栓索(TX)A2的动念变化及其与肝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48只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分批于第8、12、16、24周处死,24只正常饮食大鼠作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GI 2和TXA 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PGF1 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 结果 模型组大鼠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2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至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浆TXB 2在造模第8、24周分别为(52.4±3.15)ng/L和(117.7±7.47)ng/L,对照组为(41.1±1.45)ng/L,t值为9.12和31.34,P<0.01和P<0.001。 血浆PGF1 α水平在造模8、24周分别为(31.1±1.6)ng/L和(3.4±2.4)ng/L,对照组为(36.5±1.7)ng/L,t值为6.27和34.62,P<0.01和,P<0.001。模型组大鼠血浆TXB2和PGF1 α水平分别与其肝组织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37,P<0.001)及负相关(r=-0.452,P<0.01)。 结论 持续24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血浆TXA 2与PGI 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