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超声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转移性肿瘤,并依据放射治疗计划植入适当数量的125I放射性粒子.结果:14例患者粒子植入均获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准确引导穿刺及粒子植入.14例患者14个病灶中,完全缓解0个,部分缓解12个,无变化2个,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术后肺转移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MFH术后肺转移瘤患者8例,转移病灶28个,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80 Gy,粒子活度0.7 mCi(2.59×107 Bq).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接受粒子植入的瘤体平均照射剂量(172.9±39.9)Gy,D100( 77.7±10.2)Gy,D90 (97.2 ±6.8)Gy.有效率为82.1%(23/28),患者术后生存10.0 ~26.0个月,平均(14.6±3.5)个月,中位生存期13.0个月.结论 放射性粒子对MFH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体部恶性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0±0.7)岁,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前采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重建恶性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所需粒子数目及总活度。单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5~68粒,平均粒子数35粒。单个粒子活度为0.5~0.9m Ci,粒子间距为0.5~1.0cm。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6个月,1例病灶完全缓解(CR),7例病灶部分缓解(PR),2例患者病灶无明显变化(NC),1例患者病灶增大(PD),临床有效率为72.7%(CR+PR)。6个月局部控制率63.6%。其中5例患者顽固性疼痛获得明显改善,4例患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疼痛缓解率为81.8%。近期副反应轻微。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手术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3个月按WHO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粒子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之和的平均值(单位为cm).结果 21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进行准确定位,引导粒子的植入.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2例(57.14%),部分缓解4例(19.05%),稳定3例(14.29%),进展2例(9.52%).21例患者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7.2个月(6.8~7.6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对浅表转移及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肺癌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对32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29例原发性肺癌,3例肺转移癌)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既往行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 Gy,未行放疗者为110~140 Gy。术前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后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需补种粒子或加用外照射,记录术中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CT,后每3~6个月随访并复查CT,每次复查观察并记录疗效、毒副作用及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125I粒子均植入成功,无死亡。1、3、6、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6/32)、81.25%(26/32)、87.50%(28/32)和90.62%(29/32)。32例随访6~12个月,1年生存率为100%(32/32)。治疗过程中共出现并发症7例(21.88%),其中气胸3例(9.38%),咯血3例(9.38%),1例出现发热(3.12%),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徒手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央型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5例中央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经皮徒手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评估患者术后肿瘤局部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率。结果 15例患者均按照术前治疗计划顺利完成操作,用时0.5~1.5 h,中位时间为0.80 h。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CT图像,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2例,进展(PD)0例,总有效率为86.7%(13/15)。1例术后即刻出现肝周少量积液,未经治疗好转;1例术后3个月出现腹壁的种植性转移,行腹壁转移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2个月后复查超声显示腹壁转移灶消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4%(2/15)。患者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80.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徒手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央型肝癌患者创伤小、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中央型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植入瘤体内125I放射性粒子后观察30例108个病灶超声图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均顺利植入粒子,粒子分布均匀,单个瘤体内植入 125I粒子数为2~31粒(平均15.5粒),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病灶显示明显缩小或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浅表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淋巴瘤安全的微创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骨转移瘤患者共19个转移灶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4~41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疼痛分级、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骨转移病灶影像学变化,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6、12和24个月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22例患者行肿瘤内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植入治疗,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求出术中所需粒子的总活度及数量。结果:术后疼痛缓解率达91%;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2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86.36%。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转移癌放疗后复发的技术方法 、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声或CT 引导下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对18 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125I 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植入范围达影像学边界.利用枪式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0 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70 ~100 Gy,每颗粒子活度0.5 ~0.6 mCi,每个病灶植入7 ~41 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7 颗.全组均为外放疗后复发病例,既往放疗每次2 Gy,总剂量45 ~75 Gy.术后24 h 内摄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 线片,了解粒子有无移位.结果 随访3 ~ 28 个月,中位时间13 个月.全组18 例21 处病灶局部控制率为95.24 %(20 /21).1 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6.7 %,中位生存期11 个月.无严重的皮肤损伤发生.结论 放射性125 I 粒子近距离治疗颈部淋巴转移癌放疗后复发局部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易于防护,安全可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癌(NSCLS)的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对45例NSCLC患者行肿瘤内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植入治疗,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求出术中所需粒子的总活度及数量.粒子植入后2个月复查CT,分析病灶缓解情况及其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8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8.89%.疗效和病理分级有关.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癌疗效确切,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算法评价125I粒子植入术后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及术后CT随访的16例腹部肿瘤患者,对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滤波反投影法(FBP)、IMR和高级重建迭代(iDose4)算法进行重建,比较3种重建方法图像的噪声、伪影指数(AI)、CNR和主观评分。结果 FBP重建图像的噪声、CNR及AI分别为(58.65±4.03) HU、1.09±0.43和51.60±9.23,iDose4图像分别为(48.38±5.34) HU、1.29±0.48和43.77±4.91,IMR图像分别为(41.46±3.44) HU、1.58±0.56和38.51±4.64,3种重建方法图像的噪声、CNR及A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FBP和iDose4算法图像(调整后P<0.001,P=0.011)。结论 IMR算法获得的图像质量较高,可有效减少125I粒子伪影,为125I粒子植入术后随访与疗效评估提供了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下放射性125I离子植入技术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材料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粒子分布计划,在CT扫描引导下,准确的标记出病灶穿刺的进针点,进针深度,角度,计算出进针数,将穿刺针经皮穿刺于病灶内并植于粒子。植入结束后,再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经复查近期有效率83%(108/130),并发气胸15%,(20/130),出血32%(42/130)。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粒子植入术对中晚期肺癌治疗是简单有效安全的微创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恶性肿瘤76个病灶,瘤体直径2.5~12.0cm,平均6.5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天MS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Ⅰ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2-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70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分别为10-90粒(平均45粒)。70例粒子植入患者中66例71个病灶内粒子分布满意,4例5个病灶粒子分布欠均匀,4例5个病灶分别于术后4-8周对肿瘤区进行补充粒子植入。70例恶性肿瘤76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NC)15个;进展(PD)11个。总有效率65.79%(50/76)。仅在肺癌的植入粒子治疗后,15例中有4例出现少量气胸,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性损伤。结论: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TACE治疗,并随访至死亡;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分析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累积生存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1、3、6、9、12、15、18和2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6.67%、73.33%、46.67%、26.67%、13.33%、6.67%和0;中位支架通畅中位时间8.5个月,1、3、6、9、12、15和18个月支架累积通畅率为100%、86.67%、80.00%、80.00%、53.33%、46.67%和40.00%。结论门静脉支架同步125I粒子条植入序贯TACE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并可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方法结果小或消失,结论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可能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观察9例14个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超声图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9例粒子均顺利植入,粒子分布均匀,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2~55粒(平均20.9粒),3个月后复查病灶明显缩患者疼痛减轻,未见严重的并发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患者的32个不同来源的骨转移病灶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止痛有效率为92 %,其中15例为显效,8例为有效,2例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部分缓解者9个,稳定者16个,进展者7个,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omputed tomographic fluoroscopy (CTF), also called real-time CT,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but has not yet been recommended to guid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ecompression (PTBD). We report our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s with CTF-guided PTBD. Methods: Sixteen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PTBD under CTF guidance because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caused by malignant tumor (11 cases of carcinoma of the bile duct, four cases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one case of metastasis). CTF-guided PTBD was performed on a helical CT scanner and a surgical C arm. Main target parameters were the succes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the number of necessary punctures, the time need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of a suitable bile duct, and the patients' radiation exposure. Results: CTF-guided punctures of the bile duct for PTBD were successful on the first trial in 10 cases; in six patients, two hits were necessary. The time needed to hit a suitable bile duct was 6–21 s (median = 13 s). Therefor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skin) was 27–94.5 mSv. The additional implantation and stenting of the bile duct by means of the surgical C arm was uneventful in 15 cases. In one case, only external drainage could be achieved. Complications did not occur. Conclusion: CTF enables good visualization of the most suitable duct for puncture. Therefore, subsequent recanalization seems to be easier than other methods. Received: 19 June 2000/Accepted: 26 July 20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粒子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12例患者共47个腹腔种植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变化、生活质量(QO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个病灶均成功植入粒子,每个病灶植入10~60粒.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直径(1.5±0.9)较术前(5.1±2.3 cm)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例病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8例,无变化(Nc)1例,无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CR+PR)91.7%.腹痛症状缓解率为83.3%,术后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56.3±3.8)分较术前(42.2±5.7)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是一种短期内较为有效、安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