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 125例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采用不同的扫描触发CT阈值、延时扫描时间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最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 s、层厚0.75 、螺距1.5;扫描触发CT阈值17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8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1 层厚、0.75 层距、B20f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MPR、CPR和MIP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颅MSCT血管造影(MSCTA)对颞浅动脉(STA)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头颅MSCTA原始图像数据分别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MIP及CPR,观察STA是否有明显分支,记录血管杈的位置,测量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的管径,并评价3种重建图像的质量。结果 88例中,80例左侧STA(LSTA)及77例右侧STA(RSTA)可见明显额支及顶支,血管杈均位于颧弓上或颧弓水平;8例LSTA及11例RSTA未见明显额支或顶支。L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26±0.39)mm、(1.71±0.25)mm及(1.74±0.26)mm;R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32±0.46)mm、(1.81±0.25)mm及(1.81±0.19)mm。SVR与MIP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1,P>0.05),且均高于CPR(Z=-7.94、-7.48,P均<0.01)。2名诊断医师对SVR及MIP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2、0.85),对CPR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1)。结论 头颅MSCTA可清晰、准确地显示STA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17例(21个),其中1个大脑后动脉瘤误诊为交通动脉瘤,1例(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DSA确诊的ASO患者50例,均行256层iCT血管造影,其后于两周内行DSA造影或治疗。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SO的效能,计算与DS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共检测730段血管,CTA诊断AS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9.34%(453/456)、96.35%(264/274)、97.84%(453/463)、98.88%(264/267)和98.22%(717/730);CT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共686段与DSA相符,符合率为93.97%(686/730)。结论 256层iCT血管造影检查无创、方便,诊断ASO和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准确率高,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腹腔动脉的能力。方法  37例病人行腹腔动脉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平扫后行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期参数为层厚 3.2mm ,重建间隔 1.6mm ,螺距 1.2 5 ,延迟时间 2 5s ,对比剂量 70~ 90ml,动脉期数据传入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显示法重建。结果  34例常见型腹腔动脉 ;1例肝固有动脉缺如 ,2例富血供肝细胞癌 ,其中 1例肝左叶癌见肝左动脉供血 ,1例肝右叶癌见肝右动脉供血 ,供血动脉增粗毛糙。所有腹腔动脉的CT血管造影显示情况为脾动脉 10 0 % ( 37/37) ,肝总动脉 10 0 % ( 37/37) ,肝固有动脉 10 0 % ( 36/36) ,肝右动脉 90 % ( 31/37) ,肝左动脉 89% ( 30 /37) ,胃左动脉 60 % ( 2 0 /37) ,胃十二指肠动脉 90 % ( 31/37)。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显示法的显示能力相当 ,t=1.441,P =0 .2 0 0 (配对t检验 )。结论 腹腔动脉的CT血管造影是可行的 ,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显示法的显示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MSCTA,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56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54例MS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其中28例患者、78支冠状动脉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狭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分支,18例可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征.结论 MSCTA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对本院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共57例怀疑颅内动脉的瘤患者于2周内分别进行MSCTA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SCTA血管重建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结果:57例患者中43例患者阳性共发现48个动脉瘤,MSCTA发现40例44个,DSA发现42例47个。1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阴性,3例DSA发现动脉瘤,MSCTA阴性,两者均阴性共14例。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93.33%,符合率为92.98%,阳性预测值为97.50%,阴性预测值为82.35%。结论:MSCTA是一种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轴向、比邻结构关系的快捷、有效检查方法,弥补了DSA的不足,可逐渐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 Speed^TM 4.X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颅内病变的45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扫描的原始图像导入Sun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重建。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5例中,正常的14例,动脉瘤14例,血管狭窄及Moyamoya病各1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1例,胶质细胞瘤4例。脑动脉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4级分支显示率为62.2%(28/45)。动脉瘤14例,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2例动静脉畸形.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Moyamoya病1例,清晰显示了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8例脑膜瘤和1例听神经瘤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高,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脑血管更精细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颅内病变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理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人,B组30人,均采用预注射或智能跟踪法预测延迟时间,pitch值分别为0.562、1.75,对比剂用量为75~85 m1、35~38 ml.结果 A组3D-CTA图像上动静脉畸形和脑膜瘤明显强化,供血血管、与大血管空间毗邻甚至引流静脉均可清晰显示;B组3D-CTA图像受静脉干扰少,对动脉瘤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精确延迟时间是CTA成功的关键,针对不同病情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提高了MSCT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寻64层CTA行颈段脊髓前动脉(ASA)成像的可靠检查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头颈部CTA检查(小剂量峰值测量确定扫描时间,对比剂剂量1.5 m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 ml/s)的45例患者的ASA显影情况,将其分为两组:A1组:ASA显影良好;A2组:ASA显影较差或未见显影。测量小剂量对比剂预试验中C6椎体平面椎动脉的CT值峰值,并进行比较。对20例临床要求了解ASA情况的患者行颈段ASA CTA,对比剂剂量2.0 m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 ml/s,根据基底动脉水平小剂量对比剂预试验到峰值后加4~6 s延迟扫描,分析ASA的显影情况。对ASA及前根动脉的显示情况进行目测评分。 结果 45例常规头颈部CTA中,26例ASA显影良好(A1组),19例显影较差(A2组),ASA显示率为57.78%(26/45)。A1、A2两组椎动脉的CT值峰值分别为(234.52±10.16)HU和(212.65±12.38)HU(P<0.05)。20例ASA CTA中,17例(17/20,85.00%)ASA显示满意;ASA CTA能清楚显示ASA及前根动脉的受压及损伤情况,对ASA及前根动脉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P<0.05)。 结论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对颈段ASA的显示影响显著;颈段ASA CTA应适当增大对比剂剂量并延迟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显示腰膨大动脉(AKA)时,不同扫描延迟时间对AKA显示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32例接受扫描胸腹部增强CT且无动脉系统疾病的患者的扫描资料。全部扫描资料采用传统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法,并按不同的扫描延迟时间分成三组(23s、40s、60s),分别观察每一组AKA显示率,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显示AKA合适的扫描延迟时间。结果扫描延迟时间23s、40s、60s组显示率分别为24%、67%、27%。结论40s是MSCTA显示AKA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减影去骨成像(DP-B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DP-BSCTA的117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50例(A组,无血管病变)未行DSA检查; 67例(B组)行DSA检查。按去骨程度、血管显示与污染程度分别对A组双期图像进行评分(1~5分),并计算后处理时间。用双盲法比较B组DP-BSCTA与DSA。统计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组:51个期相(51/100,51.00%)完全去骨(5分),其他辅以手工后完全去骨。软件双期去骨时间及辅以手工时间分别为(2.97±0.29)min、(2.22±0.96)min。45个(45/50,90.00%)动脉期及41个(41/50,82.00%)静脉期图像4~5分,37例(37/50,74.00%)双期评分均为4~5分。B组:阳性63例,其中动脉瘤29例,血管畸形11例,烟雾病3例,静脉窦血栓3例,动脉狭窄病变17例(34处);阴性4例。DP-BSCTA检出脑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两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875.77±67.94)mGy·cm。结论 16层螺旋CT DP-BSCTA能快速去除颅骨,同时得到类似DSA的动、静脉期高质量图像,检出脑血管病变的能力与DS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肺癌肿瘤血管CTA与DSA对照及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A和DSA评价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管的敏感性和相关性.方法分析 93例支气管肺癌CTA及DSA图像.所有临床数据输入SPSS 12.0统计分析.结果 CTA与DSA检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一致者87 例,符合率为94.56%;CTA明显而DSA不明显者13例;DSA明显而CTAA不明显者15例;二者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CT未检出支气管-肺动/静脉瘘.结论 CTA能很好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和内部血管、肿瘤染色,作为无创手段可在治疗前提供明确帮助,并避免在介入治疗中遗漏血管;但对支气管-肺动/静脉瘘检出率有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能量减影成像所需时间、图像质量及其对血管狭窄闭塞诊断的效能.方法 23例临床疑诊体部血管疾病患者接受DSCT血管造影(DE-CTA)检查,对所获数据在双能软件中进行自动去骨(ABS)去除斑块后行手动去除残余骨质(ABPS),对融合数据在常规3D软件中行自动去骨(ABR),去骨后手动去除残余骨质(ABR-M).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比较ABR与ABS的图像残余骨情况、ABPS和ABR-M后处理操作时间及动脉血管可见度情况;并以MPR及原始图像综合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50%节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ABR图像总体去骨效果好于ABS(P<0.05);ABPS所需后处理时间[(7.8±4.3)min]少于ABR-M所需时间[(11.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325个节段用于评价血管狭窄程度,ABPS与ABR-B对狭窄程度≥50%节段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74%、96.19%和92.93%、97.87%.结论 双源CT能量减影成像去骨、去斑块后图像质量较好,对血管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后处理所耗时间少于传统3D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双能量颅脑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脑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双能量颅脑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能量颅脑CTA与DSA测得的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的大小。结果 CTA诊断32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另有一枚后交通动脉瘤漏诊,诊断符合率达97.50%。双能量颅脑CTA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20±1.69)mm、(4.12±1.68)mm、(3.21±1.60)mm,DSA检测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33±1.73)mm、(4.30±1.70)mm、(3.25±1.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量颅脑CTA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评估正中弓状韧带(MAL)压迫腹腔动脉(CA)的发生率及其特征。方法 选取接受腹部增强CT或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 114例,观察CA有无狭窄并分析其狭窄原因。对MAL压迫CA的患者,观察CA是否存在狭窄后扩张和侧支循环,测量CA最狭窄处血管腔直径、狭窄后远段正常血管腔直径、狭窄段长度、狭窄段起始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及最狭窄处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并计算CA血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4例(134/1 114,12.03%)为MAL压迫CA,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617,12.48%;57/497,11.47%;χ2=0.266,P=0.606),各年龄段CA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9,P=0.809),各年龄段男、女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L压迫CA患者的CA血管狭窄率为16.36%~95.74%,其中轻微狭窄占3.73%(5/134),轻度狭窄占42.54%(57/134),中度狭窄占38.06%(51/134),重度狭窄占15.67%(21/134)。39例(39/134,29.10%)伴狭窄后扩张;11例(11/134,8.21%)伴侧支循环,且CA血管狭窄率均>65%。2例(2/134,1.49%)有MAL压迫综合征。CA血管狭窄率与狭窄段长度呈正相关(r=0.45,P<0.01),与最狭窄处与腹主动脉的距离亦呈正相关(r=0.187,P=0.03),但与狭窄段起始与腹主动脉的距离无相关性(P>0.05)。结论 MAL压迫CA在各年龄段及性别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MSCT结合图像重建及三维重建可无创诊断MAL压迫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步匹配蒙片去骨(MMBE)技术显示脑血管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的减影图像质量.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血管模型:①未注射对比剂同步和非同步扫描各10次;②注射对比剂后同步和非同步扫描各5次.用MMBE减影后行3D V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重组评价减影图像质量;测量减影全幅图像CT值(无对比剂);前后提取两组骨蒙片相减评价图像质量(无对比剂);比较同步MMBE与VCTDSA的减影图像质量.结果 采用MMBE减影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图像质量均为Ⅱ级13次、Ⅲ级2次;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减影图像CT值均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次同步扫描骨蒙片相减图像质量均为Ⅰ级,而非同步扫描骨蒙片相减图像质量Ⅱ级8次、Ⅲ级1次、Ⅰ级1次;同步MMBE减影图像质量Ⅱ级13次、Ⅲ级2次,15次VCTDSA减影图像质量均为Ⅰ级.结论 同步MMBE技术是显示脑血管的可行方法,可提高MMBE减影后的图像质量;VCTDSA减影图像质量优于同步MM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