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后血睾酮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血睾酮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分组动态观测了21名中度以上男性烧伤病人伤后血睾酮浓度及促性腺激素(LH)变化。结果 中度以上烧伤病人伤后血睾酮水平均有明显的持续性降低,其程度与烧伤的严重性有关。促性腺素(LH)在伤后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同时LH的变化对睾酮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烧伤后性腺损伤所致睾酮持续性降低,导致体内蛋白合成类激素的缺乏和不足,可能是伤后蛋白合成受阻抑的重要原因,使用调理措施纠正伤后睾酮缺乏,可能有助于改善伤后蛋白合成代谢及正氮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了伤前及烧伤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I(CMLC1)含量及心肌酶谱(CK,AST和LDH)变化,以进行烧伤后民肌损伤的评价。结果表明CMLC1在烧伤后1小时即明显增高,伤后12小时比对照升高约20倍,至伤后24,48仍保持高水平,伤后72小时开始轻度下降。心肌酸疼  相似文献   

3.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了伤前及烧伤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Ⅰ(CMLC1)含量及心肌酶谱(CK,AST和LDH)变化,以进行烧伤后心肌损伤的评价。结果表明CMLC1在烧伤后1小时即明显增高,以后持续增高,伤后12小时比对照值升高约20倍,至伤后24,48小时仍保持高水平,伤后72小时开始轻度下降。心肌酶谱则于伤后3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伤后24,48小时已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伤后72小时已接近对照水平。提示:CMLC1迅速大幅度增高表明严重烧伤早期心肌即发生明显损伤,CMLC1与心肌酶谱比较具有出现早、高敏感、高特异等特点,是评价烧伤后心肌损伤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伤后立即切痂对大鼠心肌力学特别是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补液组和切痂组。切痂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并立即切痂植以正常大鼠皮肤。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量心肌力学参数。结果烧伤组心肌力学参数下降非常显著,烧伤补液组各点参数大多降低,但明显高于烧伤组,除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外,切痂组心肌力学参数与烧伤补液组相近。伤后24小时烧伤补液组心肌收缩功能显著低于切痂组。结论在有效复苏下,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立即实施切痂是可行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伤后即行切痂对烧伤大鼠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早期一次性切痂对烧伤后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30% TBSAⅢ度烧伤大鼠立即切痂模型,动物随机正常对照组、未切痂组和切痂组,于伤后1,3,6,12和24h检测血浆肌钙蛋白T(Tn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指标。结果 烧伤后3h血浆TnT即显著升高,伤后6h血浆TNF显著高于伤前,心肌组织中TNF也在伤后12h显著升高。未切痂组与切痂组比较,伤后1-3h未切且TnT、TNF略低于切痂组。TNF与TnT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TNF是引起烧伤后心肌损伤的重要因素,且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伤后即行一次性切痂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这可能是其对烧伤后并发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救治无吸入性损伤烧伤并发上呼吸道梗阻76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临床资料:1995年1月-2004年12月,笔单位收治头、面、颈严重烧伤并发上呼吸道梗阻患76例,均无吸人性损伤,诊断标准参照献。患中男56例、女20例,年龄10个月~68岁,烧伤总面积11%~92%TBSA,深Ⅱ、Ⅲ度。致伤原因:热液烫伤54例、电烧伤8例、热碱溶液烧伤6例、浓硫酸烧伤4例、火药爆炸伤4例。入院时间:伤后2h 51例,〉伤后2h且≤6h 16例〉伤后6h且≤d 9例。  相似文献   

7.
转录因子c-fos mRNA及其蛋白在大鼠烧伤创面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烧伤后创面组织转录因子c-fos mRNA及其蛋白在伤后不同时相点表达的规律,探讨c—fos在启动烧伤创面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在Wistar大鼠背部制作30%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取正常皮肤组织与烧伤后不同时相点创面皮肤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烧伤后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 烧伤后c—fos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fos蛋白在伤后3h即到达峰值,而其mRNA则在伤后6h到达峰值。结论 烧伤可以诱导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其基因表达增加延后于其蛋白表达增加,提示首先出现的fos蛋白是通过对已存在的fos分子进行翻译后修饰而合成的。  相似文献   

8.
伤后立即切痂对30%Ⅲ度烧伤大鼠心肌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伤后立即切痂对大鼠心肌力学特别是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补液组和切痂组。切痂组伤后按Parkand公式补液并立即切痂植以正常大鼠皮肤。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量心肌力学参数。结果 烧伤组心肌力学参数下降非常显著,烧伤补液组各点参数大多降低,但明显高于烧伤组,除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外,切痂组心肌力学参数与烧伤被液组相近。伤后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b/CD18分子的动态变化,采用大鼠30%TBSAⅢ烧伤模型,伤后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于伤前及伤后1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取血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大鼠于伤后30分钟起PMN CD11b/CD18表达就明显增加,立即复苏组于伤后4小时达到峰值;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小时和8小时各有一个峰值,并比立即复苏组增高。认为烧伤后粘附分子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危重烧伤病房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136例危重烧伤患者伤后5d的护理工作量,对其影响因素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危重烧伤患者第1天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其后4d(均P〈0.01);烧伤指数和头面烧伤是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危重烧伤患者入院5d内以第1天护理工作量最大,其后逐步递减;危重烧伤患者中烧伤指数高、头面烧伤者护理工作量大;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伤组(模拟烧伤)、假伤+CORM-2组、烧伤组、烧伤+CORM-2组及烧伤+二甲亚砜(DMSO)组,每组9只。假伤+CORM-2组除伤后使用CORM-2以外,其他处理同假伤组。烧伤+CORM-2组及烧伤+DMSO组除伤后分别使用CORM-2、DMSO外,其余处理同烧伤组。于伤后24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核因子KB(NF-kB)活性,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检测各组小鼠肝窦内皮细胞(HSEC)经各自血清刺激后对中性粒细胞(PMN)的黏附作用。结果 与假伤组比较,烧伤组小鼠血清ALT、AST的水平[(398±34)、(122±22)U/L]及肝组织MPO活性、肝组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烧伤组比较,烧伤+CORM-2组上述情况明显改善,且NF-kB活性下降。与假伤组比较,烧伤组小鼠HSEC对PMN的黏附作用增强;烧伤+CORM-2组该作用明显弱于烧伤组(P〈0.05)。结论 外源性CORM-2能明显抑制肝组织NF-kB活性,减少ICAM-l、VCAM-l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严重烧伤后组织中白细胞滞留,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轻肝脏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烧伤后内皮素变化及其在内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大鼠烧伤后血浆、心、肝、肺、肾脏内皮素的变化规律及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对烧伤大鼠内脏损害的作用。结果正常大鼠4种脏器每克组织中内皮素含量以肺脏最高,其次为肾、肝、心脏,血浆、肝、肾、肺脏内皮素含量伤后2小时均明显升高,6小时达峰值,24小时内仍高于伤前;心脏内皮素含量与上述变化类似,但伤后12小时达峰值,且升高幅度较其它脏器低;肝肾内皮素的升高与伤后相应肝、肾血流量减少呈明显负相关。应用PD145065不仅可使肝、肾血流量显著回升,而且明显降低心、肝、肺、肾脏器含水量,减轻内脏损害。结论烧伤后内皮素的异常改变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烧伤早期内脏损害  相似文献   

13.
严重烧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CD14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Mφ CD14分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小鼠20%TB-SAⅢ度烧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Mφ,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ELISA方法,观察了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伤后24h内不同时间腹腔Mφ表达CD14和CD14 mRNA、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h腹腔Mφ表达CD14和分泌TNFα、IL-6明显增加,这种改变在伤后24h内持续。结论烧伤能增加Mφ CD14 mRNA的表达,从而使Mφ易于被很低浓度内毒素(LPS)激活,Mφ的致敏和激活使其在伤后过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例特大面积烧伤愈后24年追踪随访佟廷筑,周致益,周明,杨政文某战士于1970年3月27日烧伤,总面积为95%,Ⅲ度90%,5个月后治愈。伤后至今已有24年余。我们分别在伤后15年、20年、24年进行了追踪随访。一、一般情况:患者伤时18岁,现年42...  相似文献   

15.
休克期切痂对血浆内皮素及NO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烧伤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斯后切痂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型猪制成35%Ⅲ度烧伤动物模型,分为两组,休克期切痂组于伤后24小时切痂,对照组于伤后96小时切痂,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并计算ET/NO。结果 两组ET及NO均高于伤前,伤后96小时开始S组ET明显低于C组;  相似文献   

16.
烧伤早期血清CRP,C3,Tf,PA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烧伤早期血清急性期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将32例烧伤病人按烧伤总面积大小分为小于20%,20%~50%和大于50%三组,于伤后8,24,47,72小时采血,组3加测伤后,7,14,21天三个时相点以观察与感染的关系,以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CRP,C3,Tf用琼脂扩散法,PA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结果表明:伤后48~72小时血清CRP达到高峰(P〈0.01);伤后8小时C3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17.
烧伤后合并破伤风的治疗体会严明忠1991年以来,我们共收治6例烧伤后合并破伤风的患者,均治愈。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2~43岁。烧伤面积15%~46%,均含深Ⅱ度以上烧伤。伤后当时均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TAT)。伤后第8~15天分别出现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胰岛素对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假伤组(7只)、烧伤组(7只)和处理组(7只)。后2组制成30%TBSAⅢ度烧伤(用94℃水浴烫伤)模型,假伤组37℃水浴模拟致伤过程。伤后即刻,各组经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抗休克,同时处理组皮下注射胰岛素3U/kg、另2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等渗盐水。伤后24h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及结构,检测其血糖、血清一氧化氮(NO)及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镜下可见,处理组较烧伤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受损程度明显减轻。伤后24h,假伤组、烧伤组、处理组大鼠血糖分别为(4.9±0.8)、(8.2±1.0)、(7.1±0..7)mmol/L,后2组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但处理组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处理组血清NO、总NOS和结构型NOS(cNOS)水平均明显高于烧伤组(P〈0.01),但2组血清诱导型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干预可保护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促cNOS水平升高从而使生理态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85年9月以来我们收治铁路高压电弧烧伤78例,治愈64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5例。初步探讨了其致伤机理,并根据本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了此类烧伤的特点:①位于车体顶部者易烧伤;②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以农民居多;③烧伤面积大,以深度烧伤为主;④复合伤发生率高;⑤休克发生率高,伤后并发症多。同时,通过详细分析致伤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旨在避免和减少此类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疼痛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后疼痛与伤后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疼痛在严重烧伤治愈后还可以持续1年以上。很多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换药疼痛而对换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换药治疗。烧伤患者迫切需要有效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