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联合复合树脂粘接对儿童前牙冠根联合折的修复效果.方法 上颌中切牙外伤致冠根联合折断的患者11例(患牙11颗),年龄11 ~ 14岁,均为横折或斜折,无纵折,无牙槽骨骨折;就诊予以断牙外固定后即刻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1周;采用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加冠根断端复合树脂粘接的方法进行断端自体牙修复.结果 11颗患牙中,9例治疗成功,短期内恢复美观和功能,效果满意;失败2例,其中1例为腭侧折断,折断线较低,出血、渗出较多;另1例患儿未遵医嘱食用硬物导致折断面松动.结论 采用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加复合树脂粘接治疗儿童前牙冠根联合折,操作简单、快捷,可在短期内恢复美观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牙体和牙周组织损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过渡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部折断的断牙再接兰州医学院口腔修复教研室刘斌,余占海,王毅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由于外伤而造成前牙冠部折断,一般都作根管治疗,进行桩冠修复,所采用冠为人造冠。我教研室近年对于冠根完整病人进行了(金属桩+光固化)粘接的自体冠再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适应...  相似文献   

3.
前牙外伤常导致牙冠折断、脱落。通常采用根管治疗后根管钉固位,光固化复合树脂再造牙冠。我们采用自体断冠重新粘接的治疗方法对25枚断牙行再接术。随访3年,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共有断冠牙25枚,其中上牙16枚,下牙9枚,中切牙12枚,侧切牙9枚,尖牙4枚,切端2/3断牙8枚,颈部1/3断冠牙17枚。25枚患牙均已露髓,断冠保存完好。X线牙片示无根折,牙槽骨及根尖周无病变,根尖孔均已闭锁。患者就诊时间为伤后1~24小时,就诊后行一次性根充及再接术。 1.2 治疗方法 (1)断冠的处理:对切端2/3断冠用球钻去除残髓,于髓角外制成“八”字形孔,深约2mm,用钢丝弯成“八”字形支架,插入所制孔中。对颈1/3断冠,去除冠髓,髓腔略修整,使洞径与所选用根管钉头端相应。经上述处理的断冠,用3%H2O2清洗后,置于0.9%NS中备用。(2)切端2/3断冠再接:稍扩大断冠髓室近远中径,将制备好的断冠与之试接,吻合后取下,断端两侧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磷酸锌水门汀涂于断面、支架及髓腔内,将断冠正确对位,硬固后于唇面断端两侧磨制约1mm斜面,薄层树脂覆盖唇侧裂线及所磨制斜面,以增加美观。调整咬合,尽量避免早接触。(3)颈1/3断冠再接:常规制备钉道,将选好的根管钉放于根管内行断冠试接,以确保对位严密。吻合后用磷酸锌水门汀置于髓腔及断面上,将断冠迅速对接,密合后挤出多余的锌水门汀,唇侧磨制斜面,薄层树脂覆盖唇侧裂线及斜面,调颌。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几年对前牙外伤性牙冠折断或由龋病引起不能作充填的患牙,采用简易代桩牙体修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一、外伤性牙冠折断一般以上前牙为多见,下前牙次之,就牙折情况而言,如断面涉及牙髓或牙冠折断1/2、2/3,而根部无折断又无明显松动,一般适合桩冠修复。可是按照传统桩冠的制作,首先必须把残余的冠部磨除,我科采用的简易代桩牙体修复,不磨除残冠部分,只需作适当的根管扩大。其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福建人下颌切牙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颌切牙牙冠、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拍摄离体下切牙近远中向X线片,测量髓角及釉牙骨质界处唇侧牙体组织厚度;记录根面凹陷情况,测量根长及距根尖处牙根近远中向厚度;将样本制成透明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下切牙根管系统情况.结果 (1)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髓角处唇侧牙体厚度为(1.84±0.23)和(1.93±0.23)mm,釉牙骨质界处厚度为(1.97±0.20)和(2.07 0.23)mm;(2)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面凹陷的发生率为40.35%和76.79%,距根尖4 mm处牙根近远中向中1/3平均厚度为2.29,2.28 mm,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距根尖3~6 mm处牙根厚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根管类型中,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为9.6%和19.2%,侧副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29.8%和38.5%.结论 由于下颌切牙唇侧牙体组织较薄,牙体预备时注意牙体的预备量;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类型,避免遗漏并防止侧穿;下颌切牙牙根的近远中径较小,所选根管桩直径不宜过粗.  相似文献   

6.
<正> 断冠再接是采用自体牙或异体牙重新粘接的一种治疗技术。断冠再接可以保持天然牙冠的色泽、硬度、形态和功能,且操作简便,优于桩冠修复,是牙体修复的良好方法。笔者自1990~1996年间门诊治疗14例共21颗上前牙牙冠折断。前牙由于外力的方向、受力的部位和力量的大小不同,牙齿折断的部位、形式也不同。本文介绍冠1/2至牙冠颈部折断的再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4年9月~1998年9月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桩冠修复技术修复前牙冠折122例205颗患牙,进行半年~2年随访观察。1 操作方法 1.1 牙体预备 尽可能保存余留牙冠,不制备斜面及肩台,修整锐缘,制备固位沟或凹,唇面釉质均匀磨除1mm左右。1.2 根管预备 用小裂钻或球钻低速预备根管,达根长2/3~3/4,或与修复后的牙冠等长。1.3 桩钉制作 用0.8mm直径不锈钢丝顺时螺旋握制而成,冠部制成小环形或椭圆形。1.4 桩钉粘固 用磷酸锌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满根管。1.5 冠部制作 按光固化的常规操作顺序,注意要分层充填及分层光照,调牙合适中。2 …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5岁,1991年因外伤,左侧中切牙冠折断1/2,三年后,因根尖处粘膜破溃不愈合,而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上上桩冠修复·桩冠近龈缘处与牙体分离,致使龈缘水肿,充血,并有唇侧疾管,牙体松动卜叩珍(+),X线片显示:牙龈近根尖1/3处折断,显游离状态,根尖部约有-0.2×0.2mm的密度减低区。根管内未见根尖药物。牙槽骨呈水平吸收至近牙颈部1/3,牙周膜及硬骨板消失。1治疗方法1.1先将原桩冠破坏,取出桩钉,用3-6号扩大针逐号扩大根管,确保引流通畅。用棉捻洁1%甲硝吐生理盐水溶液,清说根管,清洗时将针尽量深插,…  相似文献   

9.
王丽  苗强  孙文敏 《黑龙江医学》2003,27(7):541-541
粘接技术在口腔科应用比较广泛 ,我们通过十几年临床实践 ,采用粘接技术修复牙体缺损 ,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修复原则与人造冠修复相同 ,但由于修复的固位方式不同 ,即采用粘接时修复体主要靠粘接力固定于患牙上 ,因而可做到不磨牙或少磨牙。在制作工艺上也有区别 ,它比常规修复方法简便、美观 ,其适应证也较宽 ,患者容易接受。断牙再接是指牙齿折断后采用自体牙重新粘接的一种治疗技术 ,由于牙齿折断的部位不同 ,其粘接方法也不同。1 前牙切端折断 ,牙髓未暴露的活髓牙自体冠再接1 1 粘接前处理75 %酒精消毒 ,清洁牙冠 ,干燥断面 ,用牙本…  相似文献   

10.
在口腔科临床上,常见外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前牙牙冠折断。作者将折断的离体牙冠通过根管罗纹桩连结,重新粘固于牙根上。这种方法修复后的牙齿在外形、色泽、功能上均优于传统的桩冠修复方法。1材料与方法从1993年以来的二年间,在临床上收治门诊病人37例,均为前牙、其中上颌牙34例,下颌牙3例最小13岁,最大74岁。1.1材料:高体牙冠、根管罗纹桩,水门汀。12方法:1.2.1患牙进行严格的根管治疗,治愈根尖病变,根管严密充填。2.2.2进行根管预备,使罗纹拉插入根管的深度为其全长的2/3左右。12.3将离体牙冠进行髓腔预备,使之与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牙及前磨牙颈部折断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至今经本人治疗的100例112颗颈部折断牙行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后即刻粘接修复并观察.结果 105颗牙(7颗烤瓷牙除外)经2~9年观察,牙冠色泽改变明显行烤瓷修复19颗,因牙根折裂被拔除7颗,其余79颗再接牙冠仍保持原有牙冠功能、形态、色泽.结论 牙冠颈部折断即刻粘接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任颖超  孔祥红  肖燕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0):1790-1793
目的 研究iRoot SP结合不同技术根管充填后桩道预备对根尖1/3处充填材料与根管壁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因正畸、牙周病等新鲜拔除的单根管离体牙60颗,截去牙冠并统一修整牙根长度为12 mm并随机分为6组,A1、B1组分别用iRoot SP和热牙胶根充,A2、B2组分别用iRoot SP和单尖根充,A3、B3组分别用iRoot SP和冷侧压根充。1周后,A1、A2、A3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1、B2、B3组进行桩道预备,将所有样本牙切成厚度1.00 mm的薄片,在万能试验机上推出力最大载荷值F,通过公式P=F/A计算粘接强度,并用SPSS 22.0做统计分析,同时观察断裂方式并计算百分比。结果 当使用iRoot SP和单尖法充填时桩道预备会降低根尖区牙本质粘接强度(P<0.05),iRoot SP和热牙胶组/冷侧压组:桩道预备前后平均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桩道预备后B1、B2、B3组混合断裂占比依次为60.00%、54.55%、54.55%。结论 桩道预备会影响根管充填材料与根管壁间的粘接强度。采用iRoot SP和单尖法进行根管充填后,桩道...  相似文献   

13.
单晓莹  王仁飞 《浙江医学》2019,40(11):1176-1178
目的探讨超声根管清洗对纤维桩在根管内固位力的增强效果。方法选取因患者正畸需要拔除的离体牙50颗。将离体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5颗。两组离体牙均在距离釉牙骨质界上方2mm位置截冠,准备好根管桩道,均接受根管治疗。A组离体牙给予常规0.9%氯化钠溶液冲洗;B组离体牙给予超声根管清洗。每组选取20颗离体牙进行拉伸试验测试纤维桩粘接固位力并进行比较;另选5个粘桩后离体牙于根颈、根中及根尖部位切取1.5mm薄片,观察并比较两组粘接剂与根管壁粘接界面缝隙。结果B组离体牙纤维桩粘接固位力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37±15.52)Nvs(152.41±13.25)N,P<0.05]。结论超声根管清洗能够增强纤维桩在根管内的固位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前牙牙冠折断,以往多用人造冠修复。4年来我院用自体牙冠及异体冠作粘接修复32例,经过半年至3年的随访观察,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1.前牙外伤冠折或根折,断牙基本完整无裂纹者。2.成人个别前牙错颌畸形.无条件进行正略治疗者。修复方法;术前撮X线相片:示牙根、牙周情况及牙齿折断方向部位。1.断冠处理:用3%双氧水清洗断冠,在断冠击冠髓并备洞,洞径在1.5-2mm左右,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薄壁,冠短者可以打穿舌面窝。2.根管予备;局麻下去髓,充填根管,立即用锐利的6-4号国钻作根管予备,深度等要求同桩…  相似文献   

15.
金属铸造牙冠因上下牙咬及牙体自身原因、外伤出现基牙折断的情况 ,笔者五年来对 19例铸造牙冠基牙折断重新修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9例患者中 ,女性 9例 ,男性 10例 ;年龄为 2 5 - 6 2岁 ;前牙12例 (含 10例烤瓷金属铸造牙冠 ) ,磨牙 7例 (皆为铸造金属牙冠 )。2 方法首先 ,拍X线观察基牙根尖部有无炎症情况 ,测量根管深度及生长方向。并酌情进行根管治疗。根据根管情况 ,采用杭州新亚仪表器材厂生产的Ф1.8mm等规格的螺纹根管桩。具体操作用低速手机配套麻花钻在根管内延其牙根的方向钻孔 ,用来备桩根。参照…  相似文献   

16.
唐培峰 《新疆医学》2001,31(1):38-39
笔者利用桩钉,一次性根充并辅以切龈术给前牙冠折患者施行自体断冠粘接术56牙次,效果满意,其中对冠折至龈下的患者疗效显著。自体断牙再接可保持天然牙冠的色泽、形态、硬度和功能,是一种良好的牙体特殊修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外伤导致牙折是临床的常见病例,其治疗方法各异。本文用自体冠再接法治疗前牙颈部冠折共54例,经2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4个患者均在牙颈部折断,牙冠完整。其中中切牙42个,侧切牙12个。患者年龄16~45岁,男38例,女16例。1.2方法局麻下拔出断冠及牙髓,常现行根管充填治疗,对年轻恒牙则行牙根尖形成术。断冠清理后在舌面各倒锥形洞并与髓腔相通。选择适合的成品桩钉插入根管内,试接断冠。断冠复位后,将桩钉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定粘接于南洞内,充填断冠舌面窝洞。取下断冠一桩钉复合体,舌面修整打磨抛光后…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对于外伤性牙颈部以下(牙根)折断的牙体采取拔除术,伤口愈合后义齿修复,对于牙颈部以上(牙冠)桥断的牙体,采取保留牙根行桩冠修复。两种修复体牙冠颜色不能与自体牙冠完全一致。我院自1987年~1996年对阿例,107颗牙外伤折断的牙体行粘接术。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潘某,男性,22岁,1987年7月9日因左下前牙反复疼痛数月加重2天就诊。检查见唇侧远中位扭转,牙冠上2/3部份呈白色,下1/3部份呈黄白色。颈部形成台阶竹节状,未见龋坏,唇侧龈瘘,叩痛 ,松动Ⅰ°。X片示:尖周阴影,呈双根,齿槽骨轻度吸收。探查节结,见节结台阶为牙冠断面,呈乳白色。诊断:慢性根尖周炎;从髓腔内萌出。处理:开放引流。一月后复诊,作常规变干疗法充填。 后因患者坚决要求拔除作义齿修复,患牙拔除后见其离体牙为唇舌二根,唇侧根复盖于根上。颈部显示台阶样节结状,近中面两根间有明显的分界裂沟,远中面冠部与颈部呈骨性融合,舌侧亦可见冠部残留部份与颈部呈骨性融合,呈乳白色,呈黄白色。经离体牙解剖完全证实从髓腔内萌出。  相似文献   

20.
杨慧珍 《新疆医学》2000,30(2):129-130
临床上对外伤性前牙折断特别是牙冠折断的治疗,已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方法多样,疗效亦比较理想,除粘结技术应用外,折断牙冠的重接或自体牙冠椿冠修复,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牙冠缺失断根的保存治疗的适应证已扩展到龈缘下区,特别是断端在牙槽脊下2~3mm的断根。根管治疗后采用各种固位钉或牙根移位术等综合治疗措施不乏有许多成功病例。我科通过对6例高位根折牙进行正畸牵引联合根管内种植钉的保存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6例断根均为牙冠缺失,活髓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