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降纤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姺 《河北医学》2004,10(8):687-68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盆腔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1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盆腔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发生盆腔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经阴道手术、术前有感染因素等。结合临床表现、血浆FIB浓度值、D-二聚体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治疗采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血栓性静脉炎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盆腔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盆腔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间歇充气加压(IPC)及传统方法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共360例,随机分为LMWH组、IPC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各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1)LMWH组与IPC组术后DVT、PE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LMWH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PC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均可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妇科手术304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6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和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67例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虽然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但妇产科患者中良性肿瘤及正常妊娠妇女发生率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正常妊娠剖宫产术后,易于忽视。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首选,但是B超诊断应该和临床诊断结合,单纯依靠B超易于误诊。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采取放置腔静脉滤网的办法防止发生血栓脱落,以免引起肺栓塞。结论妇产科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高度警惕,手术后应采取包括弹力袜,压力泵,低分子肝素等综合预防措施。急性DVT保守或手术治疗均有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术前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虽然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有效,但是远期效果及安全性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输血、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止血药、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最佳;治疗可采用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局部用硫酸镁湿热敷。结论 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病因、预防及早期治疗应予高度重视,抗凝、溶栓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及预防.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9例DVT患者体重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比率明显高于非DVT者.9例患者均同时给于溶栓治疗,8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1例死于肺栓塞.④结论 恶性肿瘤、肥胖、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延迟是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DVT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早诊断,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盆腔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速避凝、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盆腔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妇科恶性肿瘤、妊娠相关性疾病、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抗凝、溶栓、对症治疗后出院,1例发生急性肺栓塞并死亡。结论妇科术前进行高危评估、缩短手术时间、鼓励患者术后正确活动、预防性使用抗凝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抗凝、溶栓及对症综合疗法是DVT的有效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例妇科手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阴式手术及贫血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1例手术取栓,1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均好转出院,无病人死于肺栓塞(PE)。结论:DVT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故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深静脉形成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各类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39例DVT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结果盆腔手术是DVT的重要易患因素,病人的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创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使用止血药等均对DVT的发生产生影响。结论妇科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广大妇科医师高度重视,手术后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DVT很重要,但防范DVT形成的措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妇产中心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样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5例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3 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DVT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是影响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3 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更容易发生DVT,其中,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做好预防措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慎用止血药物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如速避凝抗凝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1例,部分溶解7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减轻对髂静脉及其属支的刺激,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深静脉形成的主要方法;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生DVT1例(2.33%),对照组发生6例(13.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FIB、T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盆腔术后DVT形成预防作用较明显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与防治经验。方法将我院2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气腹、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间歇性低气压气腹,术后脉冲低压治疗,按摩,早期下床活动及高危人群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任蓉  刘明翠  石峻  张婧 《海南医学》2011,(20):46-48
目的观察抗血栓压力袜及低分子肝素钠对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9例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30min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24h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至术后5d。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术后3~10d两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为0.9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联合术后24h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有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高彦韬 《中原医刊》2011,(13):117-11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恶性肿瘤、阴式手术、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是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3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LEDVT是妇科盆腔术后常见并发症,对高危患者应加强预防治疗,抗凝、溶栓及祛聚综合疗法是LEDVT有效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特别是盆腔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最易受累的深静脉为髂静脉和股静脉,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肺梗死,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据文献报道DVT发病率为27.8%,另有尸检资料证实,发病率为35%~52%.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升高.故对于妇科盆腔术后DVT的预防和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现总结笔者所在医院妇科盆腔术后DVT的治疗与预防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