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防范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循证思维方法解决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问题。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确定结论,加以有效干预。结果: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循证思维模式加强了儿科门诊输液室安全质量管理,降低了医疗纠纷,并丰富、充实了护理人员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韦敏  祝春 《当代护士》2014,(2):188-190
本文总结了门诊液室潜在的安全隐惠及管理对策,潜在安全隐患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两方面,其中医护人员因素包括医生书写不规范、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护理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护患沟通不到位等。认为针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因素及管理对策.本院院内感染因素主要是管理方面因素,因此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制度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等.认为通过严格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玉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3):109-110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多,患者密度大,流动性强,病种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我们对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讨相应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门诊输液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3月本院10万人次输液中发生不安全的因素。结果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护理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为门诊输液室的不安全因素。结论针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性,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志红  王萍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17-118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常见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儿科门诊输液室26例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欠佳是导致投诉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操作技能、健康宣教、医疗收费等.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提高操作技能、注重健康宣教,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因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各级医疗机构不可缺少的设置,尤其是妇幼医院,由于儿科的特性,其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人输液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使儿科门诊护士成为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本次研究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压力源的调查,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采取管理对策,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晓云 《现代护理》2007,13(3):216-217
目的分析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对涉及社区门诊输液室法律问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主动防范纠纷的发生及对策。结果加强社区护理人员法制与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控制方法,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阶段。结论针对社区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法律问题与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对涉及社区门诊输液室法律问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主动防范纠纷的发生及对策.结果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法制与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控制方法,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阶段.结论 针对社区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法律问题与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优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妍 《护理与康复》2006,5(4):303-304
总结儿科门诊输液室优化管理的方法.通过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行政管理及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连续6年无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就门诊静点室12例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11例是由静脉输液引发,对此,提出相应对策,认为,预防静脉输液引发的问题就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即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班选择血管,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合理安排静点顺序及时巡视输液情况,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输液故障等都可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承担着大部分患者的治疗,但门诊输液室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1]。儿科门诊输液室多为开放式、流动性大、环境复杂,且患儿常有多名陪护人员,发生感染风险较高[2]。本院自2014年7月起开始对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质量监控,本文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质量监控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消毒质量及医院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剃刀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识别、评价剃刀使用的护理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风险管理,记录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科室使用剃刀的相关资料,统计使用剃刀导致头皮破损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剃刀使用风险管理实施后头皮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科护理是儿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儿科护理中医疗纠纷的潜在因素与对策是每一位儿科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护理文书、护理程序、告知及指导事项、护患及沟通障碍及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护理行为分析,识别可能导致儿科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正确地指导儿科护理人员预防和杜绝护理工作中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善儿科门诊输液室服务流程的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问题,优化服务流程,引进导诊服务,实行预约输液服务,强化查对制度.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明显减少(P<0.01),患者家长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查对制度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了33例儿科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对儿科用药进行细致的护理观察;对患者进行风险告知及宣教;提高护士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合理用药。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 995年建立儿科门诊输液室以来 ,不断总结经验 ,有效降低了纠纷发生率 ,报告如下。1 常见医疗纠纷发生原因1 .1 护士不能一针见血 ,尤其碰到血管不好的孩子 ,反复穿刺失败时 ,常致矛盾激化。1 .2 服务态度 “急”为小儿发病的特点。从就诊到拿药已经耗费了家长不少时间。来到门诊输液室时 ,家长已心急如焚 ,恨不得立即给孩子输液。因此在等待输液的过程中 ,家长往往反复催促 ,若此时不体谅患儿家长心情 ,语言生硬或解释不及时、不认真。1 .3 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不严 儿科患儿重名重姓、谐音相同或相近的名字较多 ,且儿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制定具体对策.方法 制定具体消毒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