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玲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9-2280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0.5~2 cm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状、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随病程进展病灶有增大趋势。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意义的基本征象为结节状、斑片状阴影的分叶征,边缘细短毛刺及锯齿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和CT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CT诊断.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基本CT征象有;结节征25例,另3例为片状;有分叶征22例,毛刺征19例,小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18例,血管纠集征9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6-210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0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型肺癌中,挑选出30例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强化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应作为发现和诊断小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发生于肺外周的早期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 结合肺癌早期病理改变,回顾性分析23例发生在肺部周边的早期肺癌癌炎并存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特点,讨论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提出客观的诊断方法。结果 早期肺癌与炎症并存的影像学表现具备肺癌典型的特点较少;发生在肺部边缘的早期肺癌,常常合并周围炎症浸润;癌炎并存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是结节状、云雾状、淡片状、条状或者毛玻璃状等;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肺部边缘小病灶要高度警惕;早期肺癌与炎症并存常常只有胸膜增厚。肺边缘部位的癌炎并存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结论 充分认识肺癌早期癌炎并存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基础,增加警惕性,可以在形成肿块之前做出有意义的诊断或提示。  相似文献   

5.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胸膜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证实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X线、CT及高分辨CT(HRCT)征象,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的原发恶性肿瘤分别是周围性肺癌13例、中央型肺癌2例、乳腺癌11例、胃癌6例、胰腺癌4例、肾癌3例、结肠癌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小叶核心结节、小叶内细网结节影、小叶间隔小串珠状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串珠状增粗、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HR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癌性淋巴管炎的病理特征,是提示恶性肿瘤肺部淋巴管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所有患者都为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分析患者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中,X线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80.0%,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其中空洞征表现患者14例,毛刺征表现患者6例,血管集束征表现患者2例,分叶征表现患者8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清楚地显示小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PAP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检查,首先行普通胸部平扫,之后行HRCT扫描,比较患者2种检查结果的影像学改变。结果胸部X线示,2例以肺门为中心呈"蝶翼"状片影,类似肺泡性肺水肿;2例两下肺广泛大片状阴影,类似肺部炎症;2例为左中上肺淡薄均匀的云雾状磨玻璃影;1例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状阴影。行HRCT检查后,在4例行普通CT检查呈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中,3例表现为两肺较淡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不呈叶段分布;1例表现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如"地图样"改变;在其余3例普通CT表现为粟粒样结节影的患者中,2例HRCT表现为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例可见蜂房征,1例肺泡实变融合成密度较高的斑片状实变阴影,并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HRCT表现较普通CT更能清楚地显示PAP的特征性变化,可为PAP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云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60-161
目的通过对嗜酸性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减少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嗜髓眭细胞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结果本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重,呈网格状,肺部病变广泛,分布有特点,呈“肺水肿反转型”即肺外围病变多,近肺门病变少,病变形态有斑片状、磨玻璃样、边缘不清楚小结节状。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扭曲,小叶间隔弥漫性增厚,边缘较光滑,病变呈磨玻璃样、结节样、斑片状。累及胸膜有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结论胸片及CT检查对嗜酸眭细胞性肺炎有一定价值,确诊依赖肺泡灌洗液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CT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患者25例,全部患者均经肺癌和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其中鳞癌患者15例,腺癌患者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2例;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20例,曲霉菌属感染患者4例,隐球酵母菌属感染患者1例;同时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结果 25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12例患者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的特点;10例患者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的特点;2例患者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且边缘较为模糊,其密度较淡并以中、下肺分布为主,也有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的特点;另有1例患者呈现出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空气半月征"的特点。结论肺癌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往往缺乏特异性,尤其在影像学特点上与一般肺炎很难区别,如果患者存在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时,则应进一步根据相关临床诊断标准进行明确诊断,从而有效确定肺癌化疗患者有无继发真菌感染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临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病灶多有边缘分叶、毛刺状等形态特点。结论 CT可明确病变侵犯的范围,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与肺内转移等,由于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故对微小病变内部结构,如空泡征与细支气管充气征以及有无钙化与空洞等,要比常规X线胸片显示得更加清楚有助于肺癌与其他肺部病变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鳞癌CT征象及CT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对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的周围型肺鳞癌10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共11个病灶,瘤体最大径平均5.1cm,最小径平均4.5cm。11个病灶中肿块9例;边缘清楚8例;深分叶3例,多浅分叶2例;坏死8例,3例见形态不规则、皆可见附壁结节的厚壁空洞;毛刺3例,棘状突起2例;胸膜凹陷征3例;瘤内小透亮区1例;瘤体内点状钙化1例;支气管铸形征2例;1例如多结节堆积融合,而且边缘光整。结论与肺腺癌的HRCT表现比较,周围型肺鳞癌瘤体较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界多数清楚,并边缘易出现多浅分叶,瘤体内多有坏死及空洞。支气管铸形征有特异性,可作为鳞癌特殊的生长方式。双原发性肺癌的增加,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6例,全部病例临床资料齐全,均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平片、CT、MRI扫描检查,5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3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3—18个月追踪观察。结果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56例中,经进一步检查证实X线平片确诊12例(占21.46%),误诊44例(78.54%);CT扫描确诊21例(占37.50%),误诊35例(占52.79%);56例中有52例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计58个病灶,共取材120次,平均2.07次,检查结果52例中恶性肿瘤38例(占73.08%)。52例中33例接受手术治疗,除3例与肺穿刺结果不一致外,其余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4.34%。结论通过四种影像学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认为: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病变应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妇甲型H1N1流感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14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X线片及CT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有异常表现,轻症患者8例,其中6例为单个肺叶磨玻璃密度及片状高密度,2例双肺下叶片状高密度,3例伴少量胸腔积液;重症患者6例,表现为双肺多叶受累团絮状高密度,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妇患者影像学征像为非特异性急性感染性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部小结节疾病特点,分析CT后处理对定性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诊治的80例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结合病理结果进行良性组(n=30)、恶性组(n=50)分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CT后处理,分析良恶性患者磨玻璃影影像学特征、磨玻璃影形态学情况。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组间毛刺征(56.00%vs10.00%)、胸膜凹陷征(78.00%vs30.00%)、空泡征(16.00%vs3.33%)等磨玻璃影影像学特征分析,恶性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组间不规则形(64.00%vs16.67%)、圆或椭圆(16.00%vs56.67%)、多结节融合状(34.00%vs0.00%)、斑片状(66.00%vs16.67%)磨玻璃影形态学情况分析,除圆或椭圆外,不规则形、多结节融合状、斑片状恶性组占比率更高,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定性诊断中CT后处理能够进一步有效区别良性、恶性患者的磨玻璃影影像学与形态学特征区别,用于肺部小结节定性诊断价值显著,有助于患者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17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17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深入观察影像学表现,对纵隔型肺癌可以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6例,全部病例临床资料齐全,均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平片、CT、MRI扫描检查,5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3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3~18个月追踪观察。结果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56例中,经进一步检查证实X线平片确诊12例(占21.46%),误诊44例(78.54%);CT扫描确诊21例(占37.50%),误诊35例(占52.79%);56例中有52例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计58个病灶,共取材120次,平均2.07次,检查结果52例中恶性肿瘤38例(占73.08%)。52例中33例接受手术治疗,除3例与肺穿刺结果不一致外,其余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4.34%。结论通过四种影像学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认为: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病变应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张勇 《现代养生》2014,(6):112-112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方法:选择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随访资料,总结患者的早期征象。结果:所有患者当中,有24例腺癌患者,10例鳞癌患者,4例肺泡癌患者,2例小细胞癌患者。其中有34例患者呈现实行结节状,6例患者呈现斑片状。结论:经CT发现了类似的病灶之后,做增强扫描,由于肺癌的增强CT值比良性结节高,比炎性病灶低,为确诊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影像学的鉴别与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采取X线鉴别与诊断了38例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患者,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同时行胸部CT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发现38例肺内结节最小0.5cm,最大3cm,平均1.85cm。结核结节患者共有23例,占60.5%;肺内肿瘤结节患者15例,占39.5%。23例结核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尖段9例,右肺上叶后段7例,右肺下叶背段5例,左肺上叶尖后段4例。15例肺内肿瘤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前段7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3例。通过CT增强表现发现,结核结节患者CT值在34~45之间,CT增加值范围在10~14HU,增加不明显;而肺内肿瘤结节CT值在55~75之间,CT变化值较为明显。结论通过正确认识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应该可以实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纵隔型肺癌的诊断--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纵隔型肺癌27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结果.结果纵隔型肺癌早期多伴有呼吸道症状;X线及CT表现为中央型、周围型及隐匿性3种;病理学检查多为鳞癌.结论紧密结合临床症状,认真把握影像学特点,早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提高纵隔型肺癌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