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位复位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后PVP治疗后壁完整的胸腰椎OVCF 50例患者(72个椎体),所有患者均行全麻,麻醉成功后行体位复位后行PVP手术治疗,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比较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根据手术前后功能学改变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50例72椎体手术前后Oswesty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后Oswesty功能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后凸角矫正角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9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者,其中1例出现向椎管渗漏压迫脊髓,但无神经症状.结论 PVP术中全身麻醉下的体位复位十分重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疼痛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7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分析5年前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62个椎体行成形术后5年的疗效,通过VAS评分、骨密度检查来评价,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5年的随访,患者腰痛症状术后5年内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骨密度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骨密度在术后前3年改善明显,随后两年进展缓慢,统计学上术后骨密度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相关并发症中骨水泥渗漏较多,渗漏率达45.7%,有骨水泥肺栓塞、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压缩骨折、穿刺节段错误等并发症发生,但总体上不严重。结论椎体成形术虽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但作为一种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它的中期疗效仍然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椎骨质疏松新鲜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61例胸椎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共对93个椎体(61例)进行了PVP手术。术后第1天、1周、一月、三月、半年对疼痛缓解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4ml,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54例。VAS术前评分8.42±1.96,术后2.76±1.64。术前与术后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缓解疼痛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也是一种相对高风险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造成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特点之一就是:只能大致确定慢性腰痛的发生时间,而骨折的发生时间大部分不能精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2月本科接诊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患7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44%,比对照组82.05%高,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台山市中医院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上述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疗法(保守疗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组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组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组间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需要的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可得到显著缓解,从整体上来看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该术式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可体现出微创、有效、快速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老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最大危害在于骨折,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骨折 相似文献
9.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5):359-361
目的:探究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6~2019-11在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取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43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1天,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治疗前1天高(P 0.05)、Cobb角和ODI评分比治疗前1天低(P 0.05),且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Cobb角和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津南医院收治的8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幼保健》2017,(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性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PV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记录统计所有患者致伤因素,平均骨水泥用量,治疗前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ODI、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椎体骨折再发情况。结果 87例患者中,86例患者因跌倒引起OVCF,占98.9%,所有患者平均骨水泥用量为(3.8±1.5)ml。治疗前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ODI、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P0.001)。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后行CT检查显示神经根受泄露的骨水泥压迫,后行开放性手术将泄露的骨水泥取出后,患者右下肢麻木、疼痛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有患者再次发生OVCF。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OVCF在PV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可快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且发生并发症几率低。 相似文献
13.
陈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6):70-72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改良PVP治疗的OVCF患者19例(22个椎体),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拍摄正侧位X线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改良PVP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2.8±1.2)、(2.9±1.1)分比(7.9±1.0)分,P<0.05];术后1周、术后1年的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21.5±4.2).、(22.2±3.8)o比(37.8±5.3).,P< 0.05];术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优于术前[(86.0±7.2)分比(43.0±8.7)分,P<0.05].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改良PVP可以扩大椎体终板下骨水泥的填充空间,最大限度恢复了椎体的正常高度,可作为临床上OVCF的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治疗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椎骨质疏松新鲜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61例胸椎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共对93个椎体(61例)进行了PVP手术。术后第1天、1周、一月、三月、半年对疼痛缓解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4ml.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54例。VAS术前评分8.42±1.96,术后2.76±1.64。术前与术后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缓解疼痛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也是一种相对高风险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症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0例患者2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24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2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2h及1d疼痛即明显缓解,术中注射骨水泥平均为5.2ml,有2节椎旁静脉丛有细条样骨水泥外渗,1节椎体后软组织内小条状漏出(经小切口钳出)。结论:20例26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实施经皮椎体成形(PVP)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某医院收治的115例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5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余58例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与使用止痛药物评分,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7%、17.5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给予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型Sky及国产球囊Pkp技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月应用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83例,其中采用PVP术式17例(PVP组),Sky术式41例,国产球囊Pkp术式25例,采用经皮穿刺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入路。结果83例患者91个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0.8—6.5ml,PVP、Sky及球囊Pkp组平均3.28ml、3.88ml、2.4ml,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36%、17%、11%,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6—36h患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术后3d疼痛完全消失PVP组15例(88.2%),Sky组35例(85.4%),球囊PKP组16例(64%)。PVP、Sky及球囊Pkp组术后2周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组术前椎体压缩率与PVP组、球囊V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8个月时间Sky组椎体压缩率与PVP组、球囊P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y组术后18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椎体后凸角度、术后2用、6个月、18个月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PVP、Sky及球囊Pk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迅速缓解疼痛,且随访过程中疗效确切,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冶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简化PVP手术治疗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简化的PVP手术方法治疗:手术中当穿刺针尖到达椎体前中1/3时,穿刺针尖在X线正位照片上仅要求位于穿椎弓根眼内侧皮质与棘突中线之间即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28±6min,骨水泥渗漏率7.14%,术后24h、术后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简化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穿刺定位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更多X线照射,手术操作简单,更安全,疗效肯定,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