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件80例,改进组8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助手绷紧皮肤,操作者左手与右手配合一退一进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改进组采用见回血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不动,右手食指固定针芯,拇指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结果 改进的方法提高了静脉留罟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缓慢送导管再撤出针芯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 后撤针芯0.2~0.3 cm,持针座和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再撤出针芯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杨小球 《当代医学》2012,(31):133-134
目的改良神经外科患者四肢微小血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由1名护士按照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独立进行操作;观察组由2名护士配合完成,采取低角度,缓慢进针,穿刺后见回血操作者右手固定针翼不动,左手继续绷紧皮肤,而由另1名护士协助将外套管推入静脉,之后,操作者右手退出针芯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52/60)比71.7%(43/60),P<0.05]。结论改良双人配合方法可提高神经外科患者四肢微小血管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时菊仙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26-2127
目的 探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患儿作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下肢内踝下方大隐静脉可触摸(可见)部位作穿刺点穿刺,试验组选择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最凸部位(点)穿刺.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和首次穿刺见回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次穿刺见回血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小儿下肢内踝作为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成功率高.不过,掌握必要的穿刺技巧,强化小儿穿刺过程中护理,对保证穿刺成功率,确保留置时间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109-110
目的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54例患不同疾病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右手持针座固定针芯,保持针芯角度不变,左手持Y形接口顺静脉导管送入血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左手依然紧绷皮肤不动,右手拇指抵住Y形接口,中指向后推出针翼约0.5cm后,持针座将导管送入血管”的改进方法。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0例患儿,按需要留置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结果 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51例,成功率为85.3%,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有56例,成功率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比传统的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的方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退出针芯3~4㎜后,左手仍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皮肤,右手平稳送外套管及针芯至血管再取出针芯;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迟秀梅  张宇  周晶 《吉林医学》2010,31(29):5167-5168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60例)和改进组(6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再送入静脉的方法,改进组在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固定针芯,推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方法。结果:改进组穿刺成功率显著大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进的方法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开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P〈0.01)。结论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危重病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危重病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 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1.
陈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8):1323-13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反折输液管、改进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结果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针传统输液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而使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更适用于较细的塌陷的血管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个月~3岁小儿静脉留置针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部位均在手背、足背.试验组采用右手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手送管方法.结果:试验组成功率93%,对照组成功率83%.比较两组穿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5.91,P<0.05).结论:单手送管方法在6个月~3岁小儿手背、足背穿刺送管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不同送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方法 在儿科输液患者采用BD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观察120例次,按双手法送管和单手法送管两种不同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60例次见回血后不再进入血管,松开左手,用左手拇指、示指夹持Y型软管跟部,将外套管缓慢推入血管的同时右手拇指、示指退针芯,边送软管边退针芯,至完全退出针芯后固定;B组60例次见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角度10-15°,顺血管方向在将穿刺针推入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将针芯全部撤出,固定.结果 显示2组成功率分别为83.3%、95.0%,B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即单手法送管明显高于双手送管法(P<0.05).  相似文献   

14.
材料与方法1 材 料 采用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2 2~ 2 4 G号 ,宽 4cm的 3L医用透明胶贴。穿刺部位选大隐、前臂手背及头皮静脉。2 方 法2 .1 消毒及穿刺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 8cm,松动外套管。操作者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血管 ,右手拇指、食中指握住套管针回血针管腔两侧 ,采用 1 5~ 30 0 角 ,在血管上方进针 ,见回血后 ,分甲、乙两组方法置管。2 .2 甲组常规置管法 见回血后 ,压低套管针角度约 5~ 1 50 ,继续进针 0 .2 cm,左手拇食指固定外套管 ,余指握拳状 ,待右手退针芯 0 .2 cm后 ,将套管全部置入。以…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目前已部分应用于临床 ,它使用安全方便 ,避免反复穿刺 ,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好评 ,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溢血需随时进行抢救 ,且需持续静脉点滴药物的患者实用性更大。我院应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在心脑血管病房的应用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使用方法选择适宜血管 ,常规皮肤消毒 ,操作者拇指与食指捏紧留置针针翼 ,使针尖与皮肤呈 15°~ 30°角从血管正上方进针 ,速度要慢 ,见回血后再进少许 ,退针芯至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固定好针翼 ,把输液器接好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肾内科静脉穿刺困难病人使用留置针开放静脉时常规送管方法与固定针芯方法的成功率。方法入选成年首次静脉穿刺失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固定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在针芯回血后压低穿刺角度继续进针约3-5 mm后退针芯,再继续将套管连针芯完全推进血管内;改良组病人在留置针针芯回血后压低针芯继续进针约1-2 mm后保持针芯相对固定,将套管向前推进血管内。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24),套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固定针芯法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松开绷紧皮肤的左手送管"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两人合作,由一人固定肢体绷紧皮肤,另一人穿刺置管"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人合作法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易言群  彭仲先  赵柱莲 《西部医学》2010,22(8):1554-1555
目的探讨不合作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及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食指后退针芯至套管内,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为82%。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手置管可提高不合作病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纪芳 《包头医学》2009,33(4):233-234
目的:通过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置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静脉留置针的针芯退出长度的多少,再送外套管的方法。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采用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