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55例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规律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655例临床输液反应,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输液内毒素超标为1.05%(7/665),输液瓶松盖、漏液或出现裂纹5.28%(14/265),输液残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为15.55%(79/508),输液残液的不溶性微粒检查不合格率为45.17%(173/383),输液反应病人三联以上用药为55.21%(270/489),输液器具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反应率6.73%(36/535)。结论:加强输液疗法操作化操作,减少联合用药种数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输液器具污染热原致临床输液反应的情况已受到重视.据我院1985年以来统计,临床出现输血反应11起,输液反应30起,经对致热反应同批号的液体、血液保养液及输液器具进行内毒素检测,结果液体均为阴性,而各输液器均为阳性。供应室改进了输液器具的处理方法后。1985年5~8  相似文献   

3.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输液反应监测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秀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赵晓风  吴友良  彭尧  张浩 《中国药师》2010,13(11):1681-1682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2009年临床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残留液、同批号原包装输液及空白输液器的热原及不溶性微粒监测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输液反应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率为63.6%,热原不合格率为6.2%;同批号原装输液热原及不溶性微粒复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批号空白输液器热原复查符合规定。结论:临床输液配伍后多种因素所致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引起的输液热原样反应已成为我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医疗单位应加强对一次性输液器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钟太可 《中国药师》2002,5(2):125-126
目的:防范不合格输液器产生的输液反应,使临床输液更加安全。方法:按国家标准GB8368-1998,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检查。结果:通过监测发现有些一次性输液器含有热原,导致了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结论:对批量购入的一次性输液器,应当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治疗需要 ,现临床用药广泛采用药物加入输液中进行静脉滴注疗法 ,对防病治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输液反应。为此笔者对 1996~ 2 0 0 1年临床发生的 4 7例输液反应的输液产品及加入的药物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仪器与试药1 1 仪器 ZWS 4C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PHS 2 5型 pH计 ;SW CT IB标准型净化工作台。1 2 试药 鲎试剂 ,批号 0 0 0 912 (湛江某公司 ) ;临床输液反应同批号输液、药物、输液器具。2 方法与结果2 1 细菌内毒素检测 将临床输液反应的每例用…  相似文献   

9.
姚玉龙 《医药导报》2002,21(5):305-306
目的;加强对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控制,减少或避免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根据不同规格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容积,注入不同体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36~38℃保温1 h制备提取液,对提取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结果;一次性输液器提取液对鲎试验无干扰.结论;该法用于一次性输液器细菌内毒素检测,快速简便、省时省力,可作为医疗单位对所用的一次性输液用品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静脉输液都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 ,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 ,但临床上还时常有散在性输液反应。我们对两年来发生的 2 0例输液反应进行追踪检查 ,通过检验、分析 ,结果证明输液反应除了热原、微粒引起者以外 ,药物相互作用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8~ 6 8岁。上感 4例 ,肝炎 3例 ,肺炎 8例 ,上消化道出血 2例 ,脑栓塞 3例。1 2 材料1 2 1 鲎试剂 规格 0 1ml/支 ,灵敏度 0 5EU/支 ,批号 :990 331;内毒素Ⅰ作标准品效价 ,1EU/支 ,批号 :98112 4 ;…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液质量和应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静脉输注药物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规的给药手段 ,但在应用该手段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进行分析如下。1 输液反应临床上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输液反应。近 5年来 ,我院收集到的输液反应 15 6起 ,每一起反应我们均要求临床将反应液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送至药检室。我们根据样品的不同情况 (保留时间、污染程度、存留液的多少等 )分别对其进行 6个方面的检查 :①液体本身外观、微粒及条件符合时的热源 ;②同批号大输液内毒素、微粒 ;③同批号配伍用药与同批号大输液复配后热源、微粒 ;…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的综合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输液反应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输液反应,结合我院临床输液疗法开展的实际情况,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环境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残液中,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配伍用药、配液与输液的环境、输液的包装材料等已成为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规范输液疗法的操作及合理配伍用药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呈玉娥 《贵州医药》1999,23(3):179-179,189
细菌内毒素超标能引起输液反应,而医院制剂使用期限一般规定为3个月,为此我们对本院10%葡萄糖输液和0.9%氯化钠输液在贮存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留样观察。而10%葡萄糖输液受热产生5-羟甲基糠醛对人体内脏横纹肌有损害,我们对使用不同灭菌柜所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5-HMF)吸光度进行检查,报告如下:1仪器和试药751-GW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鳖试剂(厦门鲨试剂厂部批号97071098(M)2检验方法和结果判断2.1细菌内毒素检查:对留样观察中每批输液在0、l、3、6个月时进行检查,检验结果为阴性时,判定该药品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4.
鲎试剂能与细菌内毒素发生非常灵敏的特异性反应 ,凡影响凝胶形成的因素 ,对实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参照《中国药典》 1 99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中干扰试验的基本原理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对 0 4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 鲎试剂 批号 :980 91 4每支 0 1ml、指示灵敏度 0 5EU/ml (厦门鲎试剂厂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批号 :980 51 0每支 1 0EU (厦门鲎试剂厂 )。鲎试剂溶解液 批号 :970 4 2 5每支 2ml (厦门鲎试剂厂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8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本院近2年来发生的58例静脉输液反应从致热源、细菌、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季节、患者年龄、环境、消毒剂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静脉输液发生反应的药液进行热源检测,共有5例阳性;血培养7例阳性;药液细菌培养2例阳性;同一批号未开封药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输液器及头皮针细菌培养和热源检测全部阴性;引起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药物以中药制剂、大分子物质、血液制品及含钾离子的药物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生率高的为老年人。结论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因素是复杂的,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预防临床输液反应,我们用兔测温法与细菌内毒素试验法(亦称鲎试剂法)以及冲洗液的澄明度检查法分别对省、市、区、地段及厂矿等15个医院的93套输液器具进行了热原质与异物污染情况的考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鲎试剂:福建省药检所制备,批号841029。能检出细菌内毒素的灵敏度为0.125ng/ml。大肠杆菌O_(111)B_4内毒素对照品,批号84010,5μg/支,用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稀释成0.125ng/ml。家兔由本所动物室繁殖。实验用注射器、玻璃仪器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针剂配伍输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分析方法,减少临床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动态浊度法检测混合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并对18组临床输液残液进行检测。结果:混合药液经稀释后能排除干扰。结论:动态浊度法测定此类混合药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输液引起热源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讨论如下:1 热源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1.1 液体本身含有微生物的内毒素,液体在配制过程中,由于技术或操作等原因,使液体内含有微生物的内毒素,输入这类液体,约50%以上的病人都能引起输液反应。1.2 输液器内含有微生物的内毒素也能引起热源反应。输液器是输液的重要工具,输液器内若含有内毒素,输液时通过药液把输液器的内毒素带入人体也能引起热源反应。  相似文献   

19.
输液反应与药液的质量、机体对内毒素的积贮量、肝脏对内毒素的解毒力、输液器具及空气污染等诸因素有关。笔者以鲎试验法对临床输液反应作热原鉴定,现报告如下。一、实验材料 (一) 鲎试剂:福建省药品检验所提供。0.1ml/安瓿,批号851210。灵敏度为0.1ml可与1ngE·Coli O_(111)B_4内毒素形成坚固凝胶,使用期1.5年。 (二) 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_(111)B_4参考品由福建省药品检验所提供,1μg/安瓿,批号85012。 (三) 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500ml,批号860110,系本院制剂室自制。 (四) 待检样品:(1)取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器具、输液原药液。拆开输液器具各配套部分,分  相似文献   

20.
甲硝唑注射液是医院制剂室常配制剂 ,中国药典1995年版对其热原检查是用家兔法 ,为适应制剂室的检验 ,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内毒素检查热原的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 鲎试剂 (TAL)批号 990 5 18、0 5Eu· 0 1ml- 1(厦门鲎试剂厂 ) ;批号 990 812 0 5Eu·0 1ml- 1(福州东方鲎试剂厂 )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厦门鲎试剂厂 ) ,批号 990 80 5  10Eu·支- 1;鲎试剂溶解液 (厦门鲎试剂厂 ,批号 990 111) ;甲硝唑注射液 (临沂市人民医院 ,批号 2 0 0 0 0 116 ) ;吸管及试管 180℃烘干 2h。2 方法2 1 内毒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