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和74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人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阳性率、白细胞数(WBC)、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病程时间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CRP、MP-Ab阳性率以及病程时间是患儿发展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程时间、ESR、CRP、MP-Ab阳性率均是小儿发生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进而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细胞参数在IgM抗体阳性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1日—30日于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2例IgM抗体阳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9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参数,分析两组指标差异变化及其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LY)、嗜酸粒细胞比例(EO)、嗜酸粒细胞计数(EO#)、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红蛋白(H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NE、NE#、CRP、RDW、EO、EO#、LY、Hb、PCT、PLT在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O、RDW、PCT的AUC分别为0.806、0.797、0.780.Cut-off取值下,PCT的诊断灵敏度(0.731)最高,WBC的诊断特异度(0.966)最高.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细胞参数表现为EO、RDW、PCT指标显著异常,其中PCT、WBC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潜在指标,但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患儿8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以发热、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IgM,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混合抗体。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半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对其中831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儿分年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男女构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儿的季节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惠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74.2%。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RP异常率48.2%与PCT的异常率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在诊治时,不能仅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辅助诊断中PCT的临床意义优于CR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期间21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喘息症状,将入选者进一步划分为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未发生喘息者,143例)与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者,73例),记录两组相关资料,包括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反应蛋白(CRP)、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滴度等,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病程(≥7 d)、肺部啰音率、胸部X线片间质性改变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为1:160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7 d)、存在肺部啰音、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1:160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病程长、存在肺部啰音、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1:160为促使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重症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85例)和重症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有无合并肺外表现、住院时间、入院时病程)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RP、ESR、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免疫球蛋白(Ig)E],并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组患儿合并肺外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轻症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症组;实验室指标中CRP、ESR、PCT、D-二聚体、铁蛋白、LDH和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CRP、LDH、D-二聚体、血清IgE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CRP、LDH、D-二聚体及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且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6.
于国云  张庆  杜丽艳  曹立杰 《重庆医学》2018,(20):2703-2705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凝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住院的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原体抗体、血常规、PCT、CRP等指标检测,并按支原体IgM抗体阳性与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组、对照组偏高,凝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其他两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CRP较其他两组明显偏高,PCT较对照组偏高,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中以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居多,阳性率为61.48%;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肺炎患者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患者及对照组D-dimer、FDP、CRP明显升高,PT、APTT明显降低.PCT在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免疫球蛋白(Ig)M抗体与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6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6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CR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IgM抗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CRP、IgM水平高于轻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IgM抗体与CRP的作用显著,可有效诊断支原体肺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降钙素原(PCT)、血常规白细胞( WBC)与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病情直接的关系,为评估病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8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分为研究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对照组(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7d后ESR、CRP、PCT等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研究组的CRP和P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及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CRP和PCT值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CRP和PCT值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和PCT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指标,通过对CRP和PCT的动态监测,可更加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发生合并全身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n=46例)和轻症组(n=102例),对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热程、病变部位、大片状病变类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热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ESR、WBC及体温≥38.5℃、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延迟、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儿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心肌损害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72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根据患儿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分为病例组(62例)和对照组(210例),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WBC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发热持续时间(>7 d)、高热、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7 d)、合并症比例高于对照组,LDH、CK、CK-MB、CRP、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CRP、RDW为独立危险因素,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持续高热、CRP、RDW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使用大环酯类药物,及时预警、预防心肌损害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9年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MPP患儿186例,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血清颗粒凝集法(MAA)和冷凝集试验(CAT)检查,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28例),3~5岁组(79例),≥6岁组(79例)。根据肺炎类型分为:支气管肺炎组(94例),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92例)。≥6岁患儿按肺炎轻重程度分为支气管肺炎组(25例),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31例),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2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肺损伤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转化率。结果≤2岁组、3~5岁组、≥6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 d、支气管肺炎、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和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组、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住院时间、CRP水平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MPP患儿,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且肺损伤症状较重。肺损伤程度与当时诊断性IgM抗体是否缺失及淋巴细胞计数是否降低有关。因此,快速配对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 M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特异性Ig G抗体。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病程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等情况,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1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共有37例发生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37.0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发生在病程早期,持续时间1~5 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起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CRP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应注意发热情况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持续发热是引发肺外消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肺外消化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王雨倩  王颖洁  张莉  李娜  杨柳△ 《广东医学》2020,41(23):2386-2389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肺外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助指导临床上准确诊治疾病,减少肺外损害的发生。方法以319例MPP患儿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合并肺外损害的152例作为研究组,无肺外损害的16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发热峰值、热程、喘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液免疫(IgA、IgG、IgM)、细胞免疫(CD4/CD8比值)、胸腔积液、肺部病变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9例MPP患儿中发生肺外器官损害的有152例,占47.6%。发生肺外损害患儿中,主要受累系统是消化系统(56.6%)、血液系统(17.1%)及心血管系统(14.5%)。部分(6.6%)患儿2个及2个以上系统受累。(2)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儿热程≥10 d、有胸腔积液、肺部实变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发热峰值、喘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体液免疫(IgA、IgG、IgM)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的升高、CD4/CD8比值的降低、热程≥10 d、肺实变影是MPP发生肺外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1)儿童MPP引起肺外损害较为常见,表现形式多样,可累及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皮肤肌肉关节等系统,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单一系统累及,也可表现为2个及2个以上系统累及。(2)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的升高、CD4/CD8比值的降低、热程≥10 d、肺实变影是MPP发生肺外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达到早期发现、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IgG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诊疗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根据胸部CT或X线影像学表现,将100例MPP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n=67)和大叶性肺炎组(n=33)。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40名健康同龄儿童,记为健康组。检测MPP患儿和健康组儿童MP-IgM、MP-IgG阳性率和血清CRP、PCT表达水平,并观察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PCT水平变化。结果:MPP组MP-IgM、MP-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χ~2=17.400、17.197,P<0.01);支气管肺炎组MP-IgM阳性率和大叶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gG阳性率低于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5,P<0.01);MPP患儿入院时血清CRP、PCT水平分别高于恢复期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IgM、MP-IgG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MPP、评估感染程度和病情转归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苍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支原体抗体IgM、流感病毒抗体IgM等的结果,为COVID-19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苍南医院2020年1月20日—2月5日疫情高峰期间收治的COVID-19患者(COVID-19组)和非COVID-19的发热患者(发热组)及同期血库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各15例,回顾分析其急性期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RP、SAA、PCT、支原体抗体IgM、流感病毒抗体IgM等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苍南医院收治COVID-19组15例临床分型均属轻型、普通型,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或略减少,较发热组和健康组无统计学意义;COVID-19组的CRP、SAA较发热组有升高,PCT结果均在正常范围;COVID-19组患者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46.67%,流感病毒抗体IgM为40%,与同期发热组、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轻型、普通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PCT在急性期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CK-MB>25U/L为心肌损害标准,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有心肌损害51例(3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OR 5.329,95%CI 1.833~15.492)、WBC异常(OR 4.225,95%CI 1.493~11.954)、MP-IgM抗体滴度≥1∶320(OR 14.237,95%CI 4.818~42.072)、CRP≥10mg/L(OR 4.849,95%CI 1.814~12.96)、胸片表现为片状浸润影(OR 7.236,95%CI 2.490~21.031)、患儿发病3d后开始大环内酯类药物规则治疗(OR 11.311,95%CI 3.755~34.068)。结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WBC异常、MP-IgM抗体滴度、CRP、胸片表现为片状浸润影、患儿发病3d后开始大环内酯类药物规则治疗是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PCT)、血沉(ESR)、WBC及中性粒细胞(NE)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支原体肺炎者320例,痰培养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及病毒性抗体检测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患儿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确定支原体感染组87例,非支原体感染者233例.非感染组PCT、CRP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但均低于肺炎链球菌组,并高于病毒性肺炎组.ESR、WBC及NE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之间无明显升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T、CRP对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区分能确定是否是支原体感染.CRP是MPP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敏感检测指标,动态监测CRP可判断MPP病情轻重、判断治疗效果.ESR无助于早期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但有利于鉴别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WBC及NE可作为一般排查感染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区别于普通肺炎(非MP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88例MPP和101例非MPP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1.462)、IgM抗体阳性(OR=2.243)、结节影(OR=2.724)、磨玻璃样影(OR=3.369)、树芽征(OR=12.954)均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普通肺炎鉴别诊断时,早期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晚期可依据IgM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MP—IgM、CRP、Mon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MP—IgM、CRP、Mon的检测情况。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MP—IgM、CRP、WBC检测,MP—IgM采用被动凝集法,CRP采用速率法,WBC采用激光散射法。结果呼吸道感染组CRP阳性率92.2%,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率33.3%,呼吸道感染组与支原体肺炎组CRP结果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感染组的Mon与Neu、Lym、Eos、Bas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Mon与Neu、Lym、Eos、Bas计数结果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感染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Mon结果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肺炎支原体与单核细胞具有相关性。结论CRP和Mon是鉴定肺炎支原体和非支原体感染的指标,MP—IgM与Mon存在对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