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癌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0%(12/50)和4.0%(2/50)(P=0.004)。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但在HBV阳性的HCC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HBV阴性的HCC组织(P=0.044)。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癌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Li Y  Yue HY  Liu WT  Fang W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3):1640-1642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对微RNA(mi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2009年7至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鲜活检标本胃癌组、对照组各40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组织中miRNA-34b/c和miRNA-12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果 miRNA-34b/c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组及对照组胃黏膜中分别为77.5%(31/40)和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24a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阳性率在两组中分别为60.0%(24/4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结论 胃癌组织存在miRNA-34b/c和miRNA-124a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NA methylation of microRNA (miRNA) gene on their expressio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Methods A total of 80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gastric carcinoma group(n=40)and control group(n=40).The DNA methylation status of miRNA-34b/c and miRNA-124a gene promoters was detected by DNA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P) i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and normal mucosal tissue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DNA methylation of miRNA-34b/c gene promoter was 77.5%(31/40)and 5.0%(2/40)in gastric carcinoma and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DNA methylation of miRNA-124a gene promoter was 60.0%(24/40)and 0 in thes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Also the hypermethylation positivity of gene promoter of miRNA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ic carcinoma.Conclusion The hypermethylation of miRNA-34b/c and miRNA-124a gene promoters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3.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卵巢癌患者,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癌组织中Hp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40/5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Hp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0%(6/20),正常组织为20%(4/20);②低分化肿瘤组织中Hp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Hp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术后残余灶〉2cm的癌组织Hpa表达高于术后残余灶〉2cm组(P〈0.05)。结论:卵巢癌中Hpa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并与卵巢癌病情进展有关,可作为卵巢癌预测转移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6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正常宫颈组织和CINⅠ组织中均有Syk基因表达,CINⅡ-Ⅲ组织56%(18/32)、宫颈癌组织35%(21/60)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表达比例为1/13,无淋巴结转移者为43%(20/47)。宫颈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57%(34/60),明显高于CIN组织[18%(9/50),X^2值为7.13,P〈0.01],正常宫颈组织和CINⅠ组织中均无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比例为11/13;Syk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Syk基因表达缺失明显相关(P〈0.05)。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DNA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血浆DNA中甲基化状态对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新鲜的脑肿瘤癌组织及其对应的血浆标本58例(其中胶质瘤26例,垂体瘤16例,脑膜瘤13例,转移瘤3例),10例健康人血浆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脑肿瘤组织及血浆DNA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①脑肿瘤患者P16基因甲基化总检出率肿瘤组织中为37.9%,血浆中为22.4%(x^2=3.31,P〉0.05);②瘤组织和其对应血浆中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不同脑肿瘤中的分布为:胶质瘤为42.3%和26.9%,垂体瘤为37.5%和25.0%,脑膜瘤为23.1%和7.7%,转移瘤为66.7%和33.3%,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5.17,P〉0.05);③高恶度胶质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62.5%,显著高于低恶度者10.0%(x^2=3.91,P〈0.05),7例血浆中P16基因甲基化者均来自高恶度胶质瘸患者。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脑肿瘤中是一个广泛事件,均为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并存,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血浆DNA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脑肿瘤组织中甲基化状态呈平行关系,血浆中P16基因甲基氍检测可作为脑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miR-34b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iR-34b基因甲基化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 MS)技术检测分析4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2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RH)样本中miR-34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miR-34b基因的平均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组,两者在CpG 9.10的平均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4b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沉默,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低发区食管癌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高发区广东揭阳和低发区广东佛山之间的异同,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两地食管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高发区75例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及切缘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7%(5/75)。鳞癌及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17/30)。31例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表达,而44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表达;低发区55例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及切缘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8.2%(10/55)、5.5%(3/55)和0(0/55)。食管鳞癌、癌旁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20/55)和66.7%(20/30)。10例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1例(10.0%)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5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19例(42.2%)检测到p16表达。两组鳞癌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及切缘组织(P〈0.05);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高发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低发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癌组织p16蛋白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高发区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而在低发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不是其失活的主要机制。高、低发区可能存在不同的食管癌致癌机制。本研究从环境因素和p16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为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癌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59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32例相应的盆、腹腔转移灶,12例癌旁卵巢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检测APC基因启动予区甲基化状态。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及相应的盆、腹腔转移灶中存在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32.2%、40.6%,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12例癌旁卵巢组织中1例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30例正常卵巢组织未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在临床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在高分化癌中低于低分化癌(P〈0.05)。结论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miR-34a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miR-34a基因甲基化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59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32癌旁非癌组织及34例正常食管粘膜中miR-34a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miR-34a基因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癌旁非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及癌旁miR-34a基因甲基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miR-34a基因甲基化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yk(spleen tyrosine kinas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1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61例癌旁组织均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胃癌组织有14例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Syk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61例胃癌旁组织未发现有Syk基因启动于的甲基化。而61例癌组织中有21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癌组织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31例胃癌组织中,有17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姓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g DG  Wang S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32-2934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8.5%(32/66)、6.1%(4/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3.3%)(χ^2=5.055,P=0.025);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9.2%)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5.0%)(χ^2=7.392,P=0.007);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与食管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冯硕  张伟  李会俭  季静 《浙江医学》2020,42(15):1642-1647
目的探讨miRNA-200家族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7月。检索词包括:miR/miRNA-200family、miR/miRNA-141、miR/miRNA-200a、miR/miRNA-200b、miR/miRNA-200c、miR/miRNA-429、ovariancancer、prognosis、prognostic、mortality、outcome、survival。语种限定为英语。辅以文献溯源、手工检索等方法搜索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Stata1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miR-200与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合并HR分别为0.66(95%CI:0.51~0.81)和0.62(95%CI:0.53~0.71)。分层研究分析提示miR-200a与卵巢癌患者OS合并HR为0.50(95%CI:0.02~0.98);而miR-200a、miR-200b、miR-200c和miR-141与PFS合并HR分别为0.71(95%CI:0.55~0.87)、1.70(95%CI:1.00~2.41)、0.32(95%CI:0.15~0.49)和0.61(95%CI:0.41~0.81)。结论miR-200家族或是卵巢癌患者可靠的临床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microRNA(miRNA或miR)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连续入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2例正常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9种miRNA(miR-30e、miR-34a、miR-181b、miR-195、miR-346、miR-432、miR-7、miR-132、and miR-212)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浆miRNA-132、miRNA-195、miRNA-30e、miRNA-7(5.06± 1.16、2.99± 1.27、1.88±1.62、9.59±1.85)较对照组(5.91±0.93、4.45±1.06、3.56± 1.30、11.8±2.53)显著上调(P<0.05 ~ P<0.001).病例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iRNA-212、miRNA-34a、miRNA-30e(0.28±0.54、2.69± 1.10、-4.72± 1.01)较对照组(0.84±0.64、3.97±1.01、-3.55±1.26)同样显著上调(P< 0.05~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0e在血浆和单核外周血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从血浆提取的microRNA-30e的AUC是0.767 (95%CI:0.608~0.926),敏感度90.90%,特异度60.00%;从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的miRNA-30e的AUC是0.756(95% CI:0.584~0.929),敏感度81.80%,特异度68.00%.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血浆及单核细胞中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不同,无明显的相关性.miR-30在血浆和单核外周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VIEN基因在胃癌原发灶及周围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VIEN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2例胃癌原发灶VIEN总阳性表达率:41.9%(26/62);癌旁组织为100.0%(62/62):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TEN总阳性表达率:31.4%(27/86);无癌转移淋巴结为92.1%(35/38)。胃癌原发灶VI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1和X^2=6、75,P〈0.01);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癌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0.01)。N1、N2站癌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 别为32.1%(18/53)、30.3%(10/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1,P〉0.05)。原发灶FI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周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抑癌基因FIEN的变化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20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60例卵巢癌组织中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PI3K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3%,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上皮肿瘤组织的5%,20%(P〈0.01).p-AKT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3%,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上皮肿瘤组织的10%,20%(P〈0.01).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无关(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PI3K和p-AKT蛋白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01,P〈0.001).结论:AKT是PI3K的一个重要靶基因,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活化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性肝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Y  Chen X  Peng S  Fang H  Wu Y  Peng C  Shi L  Bai M  Xu B  Wang J  De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53-155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为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用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HPA mRNA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HCC中,16例HPA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HPA表达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和有无肝硬化等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5)和无转移复发组(P<0.01);此外,HPA基因表达多见于分化较差(P<0.05)、TNM分期较晚(P<0.05)的患者。nm23-H1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nm23-H1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有无肝硬化、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18)和无转移复发组(P=0.024)。nm23-H1在HPA阳性组和阴性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82)。按随访结果判断,HPA阳性预测转移复发准确率为78.6%(11/14);nm23-H1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8.8%(11/16);PHA阳性和nm23-H1阴性联合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8.9%(8/9)。结论:HPA表达阳性和/或nm23-H1阴性患者有较高的肿瘤侵袭性和术后转移复发倾向,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HCC术后转移复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陈瑾  张树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760-1761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糖蛋白、Survivin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卵巢上皮性癌、2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P-糖蛋白、Survivin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P-糖蛋白、Survivin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1%(10/34)、64.71%(22/34)及50.00%(17/34),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P-糖蛋白、Survivin蛋白均未表达,拓扑异构酶Ⅱ均为阳性表达。卵巢癌组织中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各组织类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最高为66.67%(4/6);Survivin蛋白、拓扑异构酶Ⅱ的阳性表达率在各组织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一糖蛋白、Survivin蛋白、拓扑异构酶Ⅱ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P-糖蛋白、Survivin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的阳性表达率对卵巢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因ras和p1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的ras和p16表达及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ras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和34.0%,ras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肝内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ras阳性、阴性表达病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68.8%、38.9%,3年生存率分别为37.1%、66.7%(P<0.05)。(2)p16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各为47.2%、100.0%,p16表达与有无肝内转移、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均<0.05)。p16阳性、阴性表达病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48.0%、67.9%,其3年生存率分别为64.0%、32.1%(P均<0.05)。(3)ras和p16在肝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p16阳性ras阴性与p16阴性ras阳性表达病 列3年复发率分别为35.7%、79.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9.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16和ras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大肠癌mdr-1基因表达率30.9%(12/42),复发大肠癌mdr-1基因表达率61.3%(19/3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多源发大肠癌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60%(6/10)。mdr-1基因表达的阳性和阴性与耐药与否的总符合率达10+16/31(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这对正确判断病人耐药能力的高低,合理术后化疗,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的相关性。以及端粒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端粒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联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进行检测。共检测34例卵巢癌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因其他岛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不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34例病理诊断证实的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5.29%。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酶活性阳性率为16.67%;2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分别P〈0.001。P〈0.001),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组织学类型、怨性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卵巢癌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Ⅲ、Ⅳ期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卵巢癌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端粒酶活性较无转移考明显增高(P〈0.05)。结论:检测卵巢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良;且有助于早期诊断井为恶性程度判断提供熏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