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肠外瘘5例报告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戎锁汉从1984年8月至1988年底,作者对5例肠外瘘病人先后运用简化的全胃肠外营养(TPN)配合其它必要的治疗,5例病人均获痊愈。现就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
蒋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5):687-688
2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对上消化道瘘患者在全肠外营养 (TPN)的基础上添加力肽 (德国巴德洪堡费森尤斯股份公司 ,谷氨酰胺 ,简称Gln) ,且联合应用生长抑素、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强化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本科治疗上消化道瘘患者共 2 0例 :①年龄 (37.5± 1 9.3)岁 ,男 1 4例 ,女6例 ;②肠瘘为单发 ;③无合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肝、肾疾病及肿瘤进展期 ;④未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 ;⑤腹腔引流管引流充分 ;⑥腹腔内无严重感染及脓肿。将 2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肠外瘘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4例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行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通畅引流等一般治疗,部分病人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应用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结果:高位肠癌13例,6例早期手术2例治愈,7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低位肠癌21例,其中5例手术4例治愈,另16例保守治疗13例成功。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及粪便转流可降低死亡率,必要时配合TPN和生长抑素等。 相似文献
5.
全肠外营养 (GotalParonteralNutrition ,TPN )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 ,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 ,促进患者的康复。自从 1968年Dudrick首次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肠外营养从理论、技术到营养制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可能并且无胃肠功能的患者 ,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应用TPN的患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营养支持 ,即不想进食、不允许… 相似文献
6.
肠外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一个处理棘手的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肠外瘘治疗策略逐渐推广 ,1996~ 2 0 0 1年间作者据此策略治疗了 15例 ,治愈率达 80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肠外瘘 15例 ,男 11例、女 4例 ,年龄 18~ 6 8岁。 15例中 ,肝胰壶腹周围癌或腹腔结核行胰十二指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5例 ,十二指肠外伤致十二指肠侧瘘 2例 ,胃切除术后十二指残端瘘 3例 ,重症胰腺炎术后多发性小瘘 1例 ,胃癌、大肠癌、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后发生的结肠瘘共 4例。1.2 治疗 15例肠外瘘的治疗分 3期进行 :”早期”是从确诊肠瘘到内环境稳定、感… 相似文献
7.
自Dudrick倡导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以来,已成为现代外科的重大发展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自1998年2月至2000年4月对118例病人应用了TPN,现就护理工作做一总结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18例病人,男67例,女51例,年龄14~75岁,平均使用PTN18天,最长9.5个月。经周围静脉输入78例,中心静脉输入40例,1例因晚期癌症病人行中心静脉家庭全肠外营养(HPN)286天。应用TYN病人的疾病种类见表1。1.2方法全胃肠外营养可经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周…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用于149例因解剖学缺陷或功能障碍导致经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的肠衰竭患者,治愈率89.9%(134例),死亡率10.1%(15例)。作者提出,应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合理调整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种类、给量及比例,以达到改善营养状况、辅助手术治疗,甚或治愈疾病的目的。作者认为,肠衰竭是 TPN 的适应证,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提供组织特需性营养物质是营养支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TPN加生长抑素对肠外瘘保守治疗的作用朱少俊,许家熔肠外瘘由肠吻合口或缝合口破裂、手术损伤和肠外伤等引起的肠损破、肠液外溢至腹腔、腹壁外所致。由于消化液大量丢失导致营养不良及腹腔感染,其病理改变复杂且重,治疗难度很大,因此病死率较高。近年来,由于采用... 相似文献
11.
12.
王严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89,14(1):59-61
自Dudrick证明全胃肠外营养(TPN)能使实验动物长期存活、正常生长发育,并成功用于临床以来,其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对于消化道瘘、重症胰腺炎等的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功。最近普外科应用TPN治愈上消化道瘘的重危患者2例,特报道如下: 例1,瞿某某,男,61岁,因中上腹痛8月伴黑便昏倒一次于1987年4月18日入院。胃镜活检诊断为胃底贲门癌致贲门不全狭窄,钡餐提示胃底软组织块影达9×5×4cm,病变已累及食管下段4cm。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先经腹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代胃,后经胸行食管下段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43-246
目的:研究经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外联合肠内营养(E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按随机表法分为TPN组42例和EPN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EPN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进流质时间比TP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N组住院时间低于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N组术后3 d白蛋白(ALB)水平与T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营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方式相对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预后,更适合患者胃肠道且安全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在肠外瘘序贯应用治疗中的作用。探讨肠外瘘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1998年1月 ̄2006年3月该院收治各类肠外瘘病人71例,其中34例单纯接受生长抑素治疗,另37例序贯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纯生长抑素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可短期内显著改善(P<0.05);平均自愈时间为(37±29.4)d,死亡5例,治愈率85%。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序贯应用后血浆白蛋白短期内可进一步显著改善(P<0.05);平均自愈时间(31±30.7)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死亡3例,治愈率为9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应用治疗肠外瘘,可显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肠外瘘的自行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肠外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肠外瘘患者68例,其中31例患者给予了生长抑素治疗,37例患者给予了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联合疗法。观察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患者自愈率提高(89.18%VS 67.74%,P<0.05),平均瘘口闭合时间缩短[(22.58±7.83)d vs(28.35±10.56)d;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3.89±7.43)d vs(52.61±6.54)d],两组均无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对治疗肠外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爱梅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11(4):68-68,79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主要用于不能进食或不宜进食病人的治疗,以改善饥饿性营养不良,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创伤愈合,为外科不能进食的病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现代临床治疗方法。TPN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自1997年5月一1998年6月间行TPN治疗的2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25例病人中,男16例,女9例,年龄M一幻岁,体重43-70kg,胰头癌、责门$、乙状结肠癌、肝癌、胆管下段癌共15例,脑外伤、急性坏死性胰… 相似文献
20.
刘德利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5):539-53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是创伤、手术后的并发症,其特点是对患者的危害大、治疗难、病程长、耗费多、病死率高。目前,随着肠瘘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及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以及早“引”、中“堵”、后“补”的阶段化治疗方案的实施,使得肠外瘘的治疗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成功治疗肠外瘘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笔者治疗的12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