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评估远期术后疗效,对比早期肌力平衡手术和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了我院采用早期肌力平衡手术和Ponseti方法治疗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其中早期肌力平衡病例397例,共439足,手术年龄为1~3岁,平均1.5岁;1999~2009年我院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305例,共368足,治疗起始年龄从出生后10天到4岁。应用F-M角度对两组马蹄内翻足术前的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应用自行设计的评定标准,对术后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F-M角度对两组马蹄内翻足术前的严重程度进行对比,两组患儿患病程度构成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自行设计的评分标准对两种方法治疗后随访的患儿进行评价,两种方法的术后远期随访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seti方法组优良率高于早期肌力平衡组(95.4%vs.91.6%)。结论从远期随访得到的足部优良率来看,Ponseti对于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优于早期肌力平衡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Ponseti方法治疗多关节挛缩(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型马蹄内翻足的诊疗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院应用Ponseti方法诊治的113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其中5例为AMC型马蹄内翻足,患儿均通过Pon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手术行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拇长及趾长屈肌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胫前肌腱外置术,使肌力平衡;同时手法扳正,使跟骨、距骨、舟骨及骰骨等压缩,将畸形矫正成轻度外翻状,术后管形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 本组68例(99足),随访1~5年,平均27个月,马蹄内翻足完全矫正,效果优占72.7%,良占27.3%,无一例差。结论 后侧肌腱广泛松解、延长及手法矫正,可一次性矫正幼儿重型马蹄内翻足,并具有不损伤关节正常生理结构,远期关节功能良好,无关节僵硬及关节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显微镜辅助下和传统放大镜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24例,且均为我院收治的儿童,受试患儿的纳入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13年7月,均为先天性并指畸形,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家属意愿,分为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纯性并指患儿中,采用背侧矩形皮瓣、三角形皮瓣和"M-V"形皮瓣较多,在复杂性并指患儿中,两组均以"M-V"形皮瓣为主;组间皮瓣个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对疗效进行判定,显示两组恢复情况均较好,其中显微镜组优良率为97.18%,明显高于放大镜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挛缩屈曲畸形发生率,放大镜组:11.32%,显微镜组: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僵硬发生率,放大镜组:20.75%,显微镜组: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危象发生率,放大镜组:35.85%,显微镜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疼痛发生率,放大镜组:28.30%,显微镜组: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放大镜组:43.40%,显微镜组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马蹄足,可矫正严重、僵硬的畸形并已得到大量的临床验证。但畸形矫正后踝关节活动范围 (range of motion,ROM) 如何,报道较少,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方法对外固定架矫正后的踝关节进行影像学测量,随访时踝关节最大背屈和最大跖屈时的胫跟角变化值认定为 ROM,并以 20°为分界,标记为优和差,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价不同变量对治疗结果的影响。设定可能影响结果的自变量包括:手术时年龄、发病原因、有无手术史、畸形 Dimeglio 评分、外固定架固定时长、术中是否做跟腱切断术 (tenotomy of achcilleus tendon,TAT)、随访时间。结果 2015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院小儿骨科共 42 例 (46 足),符合试验设计,纳入本研究。至末次随访,经影像学验证,踝关节 ROM 20 例优 (43.5%),26 例差 (5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患足是否有手术史 (χ2=8.248,P=0.004)、术中是否 TAT (χ2=6.083,P=0.014)、不同病因对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44,P=0.001)。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病因分类 (先天或后天畸形) 与活动度结果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与先天性畸形相比,后天性畸形患足活动度好的可能性是前者的 27 倍。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段,但并非所有患儿均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以影像学方法对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在各种因素中,发病原因对活动度结果产生影响,先天性畸形患足活动度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Ponseti方法 (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后,足部站立位侧位X线片上距骨-跟骨角和胫骨-跟骨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Ponseti方法在我院小儿骨科治疗,且最近一次随访时拍摄双足站立位侧位X线片的24例CTEV患儿。男19例,女5例;左侧4例,右侧12例,双侧8例。5例(10足)正常儿童作为双侧病例的对照组。全部患儿的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和经皮跟腱切断术(percutaneous achilles tenotomy,PAT)均由同一医生完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初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单(双)侧、治疗前和最近一次随访时Pirani严重性评分、石膏次数和是否行PAT。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1)侧位距骨-跟骨角(lateral talocalcaneal angle,LTCA);(2)侧位胫骨-跟骨角(lateral tibiocalcaneal angle,LTi CA);(3)距骨长轴比,即患侧距骨长轴/健侧距骨长轴×100%。单侧病例取其健侧作为对照组,双侧病例取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得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单侧病例:初始治疗时年龄3~94天。平均随访14.75(6~35)个月。治疗前与最近一次随访Pirani严重性评分比较,P_50:6.0~0,P_25:5.25~0,P_75:6.0~0.375,P=0.000。LTCA:患侧27.81°(14°~40°),健侧51.25°(38°~66°),P=0.000。LTi CA:患侧82.19°(51°~102°),健侧79.00°(57°~89°),P=0.35。距骨长轴比81.94%(71.97%~96.70%)。双侧病例:初始治疗时年龄8~173天,平均随访21.63(3~71)个月。治疗前与最近一次随访Pirani严重性评分比较,左足P_50:6.0~0分,P_25:4.75~0分,P_75:6.0~0分,P=0.000;右足P_50:6.0~0分,P_25:5.63~0分,P_75:6.0~0.375分;P=0.000。左足LTCA:患侧30.38°(19°~46°),对照组53.40°(46°~66°),P=0.001;右足LTCA:患侧33.75°(20°~53°),对照组57°(45°~70°),P=0.001。左足LTi CA:患侧83.75°(50°~111°),对照组76.60°(65°~86°),P=0.456;右足LTi CA:患侧80.75°(60°~97°),对照组76.80°(69°~88°),P=0.588。结论 Ponseti方法治疗CTEV后,足部外观和Pirani评分显著改善。患足距骨变小,距骨-跟骨角仍小于正常值,而胫骨-跟骨角恢复接近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采用MIPPO技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共35足),骨折分型为Sanders II型(16例)、III型(15例)。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出跗骨窦切口结合跟腱前缘直行小切口,骨折固定采用跟骨外侧解剖板。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本组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病例,也无切口感染及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完全下地负重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跟骨Bohler角术前平均为(8.2±5.5)°,术后平均为(28.5±4.3)°,术前、术后Bohler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96.5±9.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120.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均无明显丢失。Maryland足部评分:优18足,良13足,可4足,优良率为88.5%。其中Sanders II型骨折优10足,良6足,可1足,优良率为94.1%;Sanders III型骨折优9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88.9%。结论采用MIPPO技术治疗Sanders II、III型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且避免并发症发生,Sanders II较Sanders III患者足部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扣拇畸形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诊治的113例(207个拇指)先天性扣拇畸形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的病理解剖特点分为6类,并按不同分类予以相应的治疗。结果 97例(150个拇指)获平均14.6个月的随访,优良率74.0%(111/150),且未发生植皮不成活、挛缩复发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分类法对于先天性扣拇畸形的治疗有指导意义,以此分类法进行的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善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用药依从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经过3个月护理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效的用药依从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提升其血糖控制水平,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的3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1个月~14岁,平均4.5岁。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10 h~13天,平均1.8天。均采用肱骨远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直视下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支具功能位外固定。术后3、6、12、18、24、30个月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资料完整,随访12~30个月,平均24.6个月。闭合复位失败者23例;开放骨折者4例;合并神经损伤者4例。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8.2(30~48)min,术中出血平均20.8(15~40)ml,平均住院日6.2(4~15)天。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74.2%(23/31),术后12个月优良率为96.8%(30/31),其中1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减少15°。术后患儿均未出现伤口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小、时间短,对患儿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治疗上述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9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随访中位时间为(63.92±3.61)个月,所有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依据术后恢复状况将患儿分为两组为无瘤生存组(83例),死亡组(12例),对影响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无瘤生存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术前放化疗比率与死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症状表现、发病部位、高血压、合并畸形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治疗是影响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术前放化疗治疗均是影响肾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首先明确患儿肿瘤类型,同时明确肿瘤分期,依据病情表现给予术前放、化疗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及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浅表性血管瘤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激光治疗组(n=54)、外用药物治疗组(n=42)和联合治疗组(n=38)。3组均在治疗后的第1、3、6个月时随访,通过拍照观察瘤体的变化情况,分析3组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有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表现为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激光治疗组和外敷药物组(均P<0.05)。3组疗效评价为有效及以上等级患儿的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激光治疗组、外用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1.4%、15.8%,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心率过低、血压异常、心律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出现。结论:595nmPDL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作为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种手段,具有确切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远期效果及联合治疗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及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浅表性血管瘤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激光治疗组(n=54)、外用药物治疗组(n=42)和联合治疗组(n=38)。3组均在治疗后的第1、3、6个月时随访,通过拍照观察瘤体的变化情况,分析3组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有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表现为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激光治疗组和外敷药物组(均P<0.05)。3组疗效评价为有效及以上等级患儿的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激光治疗组、外用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1.4%、15.8%,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心率过低、血压异常、心律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出现。结论:595nmPDL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作为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种手段,具有确切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远期效果及联合治疗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第11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所述入路为对照,观察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改良入路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住院手术及随访4个月以上(平均6个月)的11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改良入路组治疗56例,传统入路组治疗56例,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比例、累积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及臀中肌步态、感染、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及CUT-OUT等并发症及优良率等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改良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的平均切口长度[(2.13±0.31)cm vs.(5.09±1.97)cm]、手术时间[(29.73±5.35)min vs.(39.21±4.33)min]、术中失血量[(31.09±18.40)ml vs.(74.29±27.41)ml]、累计透视时间[(20.05±2.50)s vs.(29.39±3.18)s]、臀中肌步态(3例vs.6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手术的术后6个月以上疗效评价,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64%和92.28%、感染、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及CUT-OUT等其它并发症两者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入路组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切口长度短、累积透视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隐性失血量小及术后输血比例低等优点,改良入路PFNA适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足球囊法32P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胶质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球囊法组(A组50例)和多足球囊法组(B组50例),肿瘤切除后行A、B两法32P内放疗。根据两组增强MRI病灶变化比较其近期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Karnofsky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6、12个月时总有效率A组、B组分别为84.0%、68.0%和96.0%、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5.7%、65.3%和49.0%,B组分别为91.67%、81.3%和66.7%,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Karnofsky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其中治疗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结论:多足球囊法32P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较普通球囊法32P内放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李慧  杨金英 《癌症进展》2022,20(3):264-266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预防淋巴瘤患儿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继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4例淋巴瘤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5,利妥昔单抗治疗)与观察组(n=59,伊曲康唑+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感染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感染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IL-1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TNF-α、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在预防淋巴瘤患儿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继发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感染率,改善患儿炎性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治疗方案,打开鼻腔后尽量完全切除瘤体及连带组织;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尽量完全切除瘤体及连带组织.分别在患者术后1、3、6、10个月和1、2年对2组患者的复发例数及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率为100%.2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对照组复发例数为4例(2.7%),观察组复发例数为1例(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复发12例(8.0%),观察组1例(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18例(12.0%),观察组3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对照组复发18例(12.0%),观察组6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复发20例(13.3%),观察组6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对照组复发20例(13.3%),观察组6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对照组治愈患者130例(86.7%),观察组144例(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对照组除20例复发患者外共出现流鼻血患者4例,头痛患者11例;观察组除6例复发患者外共出现轻微头痛患者5例,涕中带血患者2例.结论:应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显著,手术方案可行,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内的存活率,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和2年后试验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体积都缩小,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以后,试验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患者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加消瘤汤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后给予消瘤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鼻内镜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8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24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瘤汤联合鼻内镜手术可降低患者术后远期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详细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