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24周,根据RGT策略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比较其疗效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87例初治选用足量Peg-IFN-α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时根据应答情况接受不同序贯单药或联合治疗,分别为a:有早期应答者继续Peg-IFN-α治疗至48周(n=20);而对于无早期应答者采用3种治疗方案,即b:继续单药Peg-IFN-α治疗至48周(n=17);c:Peg-IFN-α单药延长治疗至96周(n=25);d:在Peg-IFN-α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并延长治疗至96周(n=25)。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疗效及应答的预测因素。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较b组,d组较c组HBsAg、HBV DNA下降均有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194、0.041以及0.0008、0.0035)。96周治疗患者(无论单药还是联合)在治疗结束时达到HBsAg≤1000 IU/mL且HBeAg(-)的患者均较b组增加(P=0.0384);治疗结束时d组较c组HBeAg下降增加,对HBeAg消失及血清学转换有一定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治疗结束后d组较c组DNA转阴率、以及获得HBsAg下降≥2lg IU/mL且HBV DNA转阴的患者都明显增加(P分别为0.0228和0.0237)。结论对于无早期应答患者,延长干扰素疗程并同时加用核苷类药物可以提高HBsAg及HBV DNA载量下降的幅度。基线HBsAg≥1500IU/mL的患者,仍可选择联合核苷类药物并延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500例,被分为A组150例,给予国产peg-IFN-α-2b治疗,和B组350例,给予peg-IFN-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24~48 w。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 w。结果治疗前,A组血清HBV DNA定量为(6.1±0.7) lg cps/ml、谷丙转氨酶(ALT)为(81.1±29.8)u/l、体质指数为(22.1±2.9)、血清HBe Ag定量为(3.1±0.6) lg s/co和HBs A定量为(4.4±0.6) IU/ml,与B组的(6.2±0.67) lg cps/ml、(80.7±27.9) U/L、(21.9±2.9)、(3.1±0.1) lg s/co和(4.4±0.5) IU/ml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4 w结束时,A组血清ALT复常率为64.0%,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60.0%,与B组的66.9%和62.9%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应用国产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获得与peg-IFN-α-2a治疗相似的疗效,但价格便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干扰素治疗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后分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类型组。治疗结束时通过24周、48周患者ALT、HBeAg及HBV DNA等血清学指标评估疗效,比较不同应答组间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差异。结果:接受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湿热质占33.3%、气郁质占26.7%、瘀血质占11.7%、阴虚质占10.0%、阳虚质占8.3%,其他体质占10.0%。不同体质类型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存在差异:治疗24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最佳,阴虚质疗效较差。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最佳,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疗效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影响HBeAg阳性CHB患者对Peg-IFNα的应答,气郁质和湿热质有利于应答,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疗效较差。但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采集212例接受PEG-IFN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IL28B基因的3个SNP位点rs12980275、rs12979860、rs8099917的多态性。应答定义为:PEG-IFN治疗48周,患者HBV DNA<200 IU/mL、HBeAg血清学转换及ALT复常。结果应答患者为74例,无应答者138例,应答率为34.9%。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C型117例,B型95例)。rs12980275基因型AA和N-AA(AG/GG)的比例分别为77.8%和22.2%;rs12979860基因型CC和N-CC(CT/TT)的比例分别为78.3%和21.7%;rs8099917基因型TT和N-TT(TG/GG)的比例分别为79.2%和20.8%。这3个SNP位点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非应答组中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基因型、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IL28B野生纯合基因型(AA、CC和TT型)是PEGIFN高应答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rs12980275基因型AA、N-AA的有效率分别为38.8%、21.3%(OR 2.70,95%CI1.21~6.01;P=0.015);rs12979860基因型CC、N-CC的有效率分别为38.6%、21.7%(OR 2.56,95%CI 1.15~5.67;P=0.021);rs8099917基因型TT、N-TT的有效率分别为38.7%、20.5%(OR 2.80,95%CI 1.23~6.39;P=0.015)。此外,还发现了一个由rs12980275和rs12979860组成的单体域,其中单体型A-C与干扰素高应答率显著相关(OR2.53,95%CI 1.20~5.34;P=0.015)。结论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PEG-IFN治疗的应答密切相关,IL28B野生纯合基因型(AA、CC和TT型)是PEG-IFN高应答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素娟  李智伟 《肝脏》2016,(2):119-122
目的分析肝脏炎症、纤维化、HBeAg、HBV DNA在聚乙二醇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变化以明确疗效,为选择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应用干扰素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其中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2例,普通干扰素α21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学检查,于治疗起始、治疗12周、24周及48周4个时间点,监测转氨酶、HBeAg、HBV DNA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炎症评分下降2分为治疗有效,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治疗有效。肝活检采用在超声引导下14G活检针快速穿刺取得活体肝组织,组织长度大于1.5 cm,由同两位资深专业医师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运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ALT,AST值的变化,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18.2%,优于普通干扰素α9.52%(P=0.413),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63.6%,优于普通干扰素α57.1%(P=0.663),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学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炎症改善有效率77.2%,纤维化改善有效率63.6%,均优于普通干扰素α炎症改善有效率28.6%,纤维化改善有效率33.3%,(P=0.015,0.022),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优于普通干扰素α,且不良反应与普通干扰素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衣展华  陈俊飞  丁锷  陈祖涛 《肝脏》2012,17(1):39-40,46
干扰素对HBV有一定的抗病毒及抗纤维化作用,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本研究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干扰素α-2a(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病例均为常熟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和住院的CHB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入选标准:近半年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2.5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皮下注射派罗欣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HBeAg转换率为54%(13/24);HBsAg血清转换率为8%(2/24);血清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派罗欣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γ-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及调节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变化特点及其对PEG-IFN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53例,其中46例完成48周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根据有无出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A组(出现SVR,n=17)和B组(未出现SVR,n=29)。测定患者基线,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周外周静脉血清IP-10、Mig、RANTES、HBV DNA、HBs Ag及ALT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基线血清IP-10、Mig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HBs Ag水平A组则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6、2.963、2.401,P值均0.05)。患者基线IP-10、Mig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70、0.317,P值均0.05)。与基线比较,治疗12、24周时的血清HBV DNA、HBs Ag、ALT和Mi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t值分别为2.126、2.217、2.376、2.776,24周时t值分别为2.635、2.453、2.627、2.803,P值均0.05)。4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时2组患者的IP-10、Mi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内,与基线比较,12、24周时的Mi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61、3.105,P值均0.01);B组内,与基线相比,24周时血清Mig水平显著降低(t=2.632,P0.01)。基线血清IP-10、Mig和HBs Ag水平对SVR均有预测价值(P值均0.05)。46例患者中基线Mig80 pg/ml的20例患者中获得SVR 12例(60.0%),基线Mig80 pg/ml的26例患者中仅有5例(19.2%)实现SV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46例患者中基线IP-10120 pg/ml的25例患者中获得SVR有12例(48.0%),基线IP-10120pg/ml的21例患者中5例(23.8%)实现SV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结论基线血清IP-10、Mig水平对经PEG-IFNα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获得SV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Mig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12例接受PEG-IFN单药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IPS-1基因的10个Tag-SNP位点多态性。运用卡方检验对2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非条件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NP位点、单体型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 212例患者中,应答率为34.9%(74例),其中HBV基因C型117例,B型95例。研究发现有4个SNP位点(rs2326369、rs2464、rs6515831、rs16989000)的基因型分布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基因型、家族史、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3个SNP位点(rs2326369、rs6515831、rs2464)与PEG-IFN应答独立相关。其中(1)rs2326369 CC型与NR相关(OR=0.51,95%CI:0.28~0.92,P=0.026);(2)rs6515831 TT型与R相关(OR=2.08,95%CI:1.12~3.86,P=0.020);(3)rs2464 CC型与R相关(OR=2.33,95%CI:1.24~4.37,P=0.009)。此外,还发现了2个单体域(block),block1:rs16989000-rs6515831;block2:rs7272495-rs16989022-rs2464。多因素分析发现Block2中的单体型AAC型与R显著相关(OR=2.05,95%CI:1.09~3.87,P=0.026)。结论 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PEG-IFN治疗的应答密切相关。对于接受PEG-IFN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IPS-1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α-2a,PEG-IFNα-2a)疗程对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方法:A组27例为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疗程72 wk.B组31例患者为普通IFN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疗程48 wk.治疗结束随访24 wk.检测HBsAg和HBeAg、抗-HB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及肝功能.结果: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高于B组(14.8%vs 6.5%,48.1%vs 29.0%,66.7%vs4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随访24 wk时,A组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阴转率均高于B组(18.5%vs 6.5%,70.4%vs 38.7%,55.6%vs3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ALT复常率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以在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身上取得较好疗效,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0例,被分为A组150例,给予国产peg-IFN-α-2b治疗,和B组350例,给予peg-IFN-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24~48 w。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 w。结果 治疗前,A组血清HBV DNA定量为(6.1±0.7) lg cps/ml、谷丙转氨酶(ALT)为(81.1±29.8)u/l、体质指数为(22.1±2.9)、血清HBeAg定量为(3.1±0.6) lg s/co和HBsA定量为(4.4±0.6) IU/ml,与B组的(6.2±0.67) lg cps/ml、(80.7±27.9) U/L、(21.9±2.9)、(3.1±0.1) lg s/co和(4.4±0.5) IU/ml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4 w结束时,A组血清ALT复常率为64.0%,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60.0%,与B组的66.9%和62.9%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应用国产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获得与peg-IFN-α-2a治疗相似的疗效,但价格便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 1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24周,以ALT、HBV DNA基线、IFN-α剂量、肝组织炎症程度为预测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结果 5 ULN1×106copies/mL组(P<0.05,P<0.01),中、重度CHB的有效应答率高于轻度CHB(P<0.01);IFN-α剂量与疗效未显示相关性(P>0.05)。结论干扰素疗效与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预测IFN-α抗HBV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4周HBeAg下降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的预测作用及与肝组织HBV cccDNA的关系,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 方法 9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时,按HBeAg下降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下降>2 log10 S/CO为A组,下降1~2 log10 S/CO为B组,下降<1 log10 S/CO为C组,C组患者随机分至C1组和C2组,A、B、Cl组继续单药治疗,C2组加用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治疗48周时进行疗效评估;每组取1/3的患者行肝穿刺检测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分析HBeAg早期下降与48周疗效及肝组织HBV cccDNA的关系.A、B、C1组间多重比较采用Nemenyi法,C1、C2 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值(中位数):A组为5.81og10拷贝/ml,B组为3.8 log10拷贝/ml,C1组为2.8 log10拷贝/ml,C2组为5.7 1og10拷贝/ml,A 组下降幅度高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9.06和23.45,P值均<0.05),C2组下降幅度高于C1 组(U=44.0,P<0.01).血清HBeAg定量较基线下降值(中位数):A组为2.7 log10 S/CO,B组为1.9 log10 S/CO,C1组为0.9 log10 S/CO,C2组为1.6 log10 S/CO,A组下降值大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10.58和43.32,P值均<0.05),B组下降值大于C1组(x2=10.82,P<0.05),C2组下降值也大于C1组(U=109.0,P<0.01).(2)治疗48周时,A、B、C1、C2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87.5%、34.5%、17.4%、85.0%,A组高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15.203和23.186,P值均<0.01),C2组高于C1组(x 2=19.57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0%、24.1%、13.0%、25.0%,A组高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13.632和18.240,P值均<0.01).(3)48周时,A组肝组织HBV ccccDNA低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6.78和11.63,P值均<0.05),B组和C1组及C1和C2组肝组织HBV ccc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时,HBeAg定量下降>2log10 S/CO,提示48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HBeAg下降<2 log10 S/CO提示48周疗效不佳,加用拉米夫定可提高疗效.24周HBeAg下降程度有可能成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肝脏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方法 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均行肝穿刺术,皮下注射Peg-IFN 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结合肝脏病理学特征及性别、年龄、ALT、HBeAg半定量、HBV DNA定量等基线指标分析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用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 结果 80例患者治疗48周时血清学转换率为30.00% (24/80),其中22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G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9.09%;38例为G2,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1.58%;19例为G3,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7.3%;1例为G4,HBeAg成功转换.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升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逐步升高(x2=8.435,P=0.015);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相关性(x2=5.917,P=0.116).性别、年龄、ALT、HBV DNA等基线指标在HBeAg 血清学转换组与未转换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与HBeAg半定量为疗效影响因素.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高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建议对需要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先行肝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酯(ADV)对HBV野生株和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均有活性,且耐受性好,不易出现耐药[1].但临床中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时,有的疗效较好,有的疗效欠佳,而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及病毒.TNF-α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反映了不同种族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2];而HBV基因型是否影响ADV疗效,相关研究也未得出较一致的结论.为此,本研究同时分析宿主和病毒因素,探讨ADV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48周生化学应答的预测因素,以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高低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后病毒学反弹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筛选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34.5岁,男27例,女23例.患者均经Peg-IFNα-2a(180μg/周)治疗1年,达到HBV DNA< 5.00×102拷贝/毫升,ALT正常,符合停药指针后停用干扰素治疗.然后根据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分成两组:1组(HBsAg定量<500IU/ml)27例和2组(HBsAg定量≥500IU/ml)23例.分别在停药后12、24、36、48周时,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HBsAg定量及ALT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①停药后12周时,两组患者均无复发者.②停药后24、36、48周时.1组27例患者中,HBV DNA反弹的分别为2、1例和0例,共3例,总复发率为3/27(11.1%);2组23例患者中,HBV DNA反弹的分别为8、5例和2例,共15例,总复发率15/23 (65.2%);1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2组患者,P值均<0.05.③对于HBV DNA再次升高的患者,重新给予Peg-IFN α-2a(180μg/周)治疗1年,1组3例复发患者的HBV DNA均再次转阴,2组15例复发患者中,HBV DNA再次阴转的只有4例,阴转率26.7%(4/15).复发后干扰素再治疗有效率1组患者显著高于2组患者,P<0.05.结论 HBsAg定量水平可以很好的预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停药后的复发率和再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越低;复发后再次使用Peg-IFNα-2a治疗的有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孙瑞花  郝文杰  张跃军  张长菊 《肝脏》2023,(11):1335-1338
目的 探究细胞因子和病毒标志物在监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武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7例。比较PEG-IFN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临床生化指标、HBV血清学指标以及细胞因子。结果 117例患者中,血清HBeAg应答46例,未应答71例。应答组中HBsAg转阴23例,未应答组中HBsAg转阴17例。应答组和未应答组病毒学标志物和细胞因子水平相近,在24周时未应答组AST、ALT、TNF-α、TGF-β分别为(43.1±12.9)U/L、(56.58±8.2)U/L、(20.4±2.9)pg/mL、(3279±960.8)pg/mL,下降幅度均小于应答组的(33.4±7.4)U/L、(41.6±8.3)U/L、(15.4±2.8)pg/mL、(2610.8±705.6)pg/mL(均P<0.05)。治疗48周时未应答组AST、ALT、TNF-α、TGF-β、IL-10分别为(35.2±7.7)U/L、(33.2±9.5)U/L、(16.6±3.7)pg/mL、(3180.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HBeAg定量预测HBeAg血清转换的价值.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48周.用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i2000免疫发光检测系统检测HBeAg、抗-HBe,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分析治疗12周、24周及48周的病毒学应答率(HBV-DNA<1.0×103拷贝/mL),HBeAg血清转换率及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比较HBeAg和HBV-DNA水平作为HBeAg血清转换预测指标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65例完成48周疗程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29.23%) 出现HBeAg阴转、17例(26.15%)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定量相关(P=0.003),与基线时的年龄、性别、ALT水平及HBV-DNA载量无关.依据基线、12周和24周的HBeAg定量获得的ROC曲线,以12周时 HBeAg 61 s/co为界值(AUC=0.705,P=0.042),其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0.361、0.86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765 和 0.521;若以24周时 HBeAg 15 s/co为界值(AUC=0.828,P=0.001),其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0.452、0.91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24 和0.646.与基线比较,12周和24周HBeAg下降的幅度(75%)与HBeAg血清转换相关;治疗过程中HBV-DNA变化与HBeAg血清转换无关.结论 HBeAg定量变化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CHB过程中预测HBeAg血清转换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其中A组(20例)患者治疗24~48周,B组(33例)患者治疗疗程大于48周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和HBeAg/抗-HBe.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B组的39.4%(P=0.023);在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A组HBV DNA阴转率为50.0%,显著低于 B组的78.8%(P=0.031),A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5.0%,显著低于B组的63.6%(P=0.045),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 B组的36.4%(P=0.037),A组ALT复常率为70.0%,低于B组的90.9%(P=0.052).结论 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可以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阴转率,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