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尺骨干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1例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或桡骨近端骨骺损伤)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3~7岁,平均4.4岁。摔伤9例,1米高处摔下2例。左侧5例,右侧6例。尺骨骨折弹性钉或接骨板固定,桡骨颈骨折弹性钉和(或)克氏针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术后4~6个月取出弹性钉、接骨板。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儿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口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桡神经损伤在6周内恢复。采用改良的Flynn标准评价:11例优良。结论儿童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为1型类孟氏骨折的一种类型,尺骨多为斜行骨折,骨折线由后上至前下、外上至内下,骨折部位在中段或中上段,桡骨头多留在原位、远折端向前移位。手术先复位固定尺骨骨折、再复位固定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粉红无脉症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27例无脉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其中男16例,女孩11例,年龄1岁6个月至11岁6个月,平均年龄5岁8个月。摔伤21例,乘坐电动车摔伤3例,高空坠落2例,交通事故1例。20例伴随正中神经损伤,1例伴桡神经损伤,1例伴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远端骨骺损伤。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9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18例,其中1例吻合血管。术后石膏制动4周。结果术后患儿切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均良好。至末次随访时均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无脉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首选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失败先探查血管,再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如血管断裂,则行吻合或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17例桡骨颈骨折的患儿,按O’brien分型:II型4例,III型13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1.5岁。平均7.8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无合并神经损伤。5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均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所有病例的桡骨颈骨折均行外侧经皮2枚或3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肘关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屈肘90°,前臂旋后位。术后拍X线片复查,根据愈合情况,3~4周拔除克氏针。然后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按Metaizeau的整复标准,其中优12例,良3例,可2例。本组随访9~40个月,平均15个月。按Metaizeau疗效标准,优15例,良2例。X线片复查闭合复位病例均未见桡骨头缺血坏死。所有病例无感染、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桡神经深支损伤发生。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桡骨头的关节面,可以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直观地判断复位后的效果。尤其对于年龄小,桡骨头骨化核未出现的儿童,肘关节造影作用更明显。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可以防止术后桡骨颈的再移位,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共计 73例,其中男58例,女15例;平均年龄 10.2 (6.2~15.1)岁;左侧49例,右侧24例;单纯桡骨骨折23例,尺桡骨双骨折50例。致伤原因:运动中摔伤 59 例,自行车摔伤6例,机动车撞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定期复查随访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采用单纯外固定架固定38例,桡骨外固定架合并尺骨髓内针固定35例;54例骨折解剖复位,19例近解剖复位。73例患儿均获得平均13.5(6~24)个月随访;12 例针道感染,其中2例感染较重,Schanz 针略松动,分别于第6/8周骨折未完全愈合时提前拆除外固定架;临床愈合时间为 6~12 周,平均9.6周。所有患儿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肢腕关节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均小于健侧,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60例,良13例,优良率 100%。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少、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不需要二次手术、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该特殊类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p late,LCP)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5月,采用LCP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43例,对其进行随访,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Gaaland和Wedey评分标准,优3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3%。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LCP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于骨质疏松和(或)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4.5岁;按AO/OTA分型:C1型26例,C2型17例,C3型3例。比较本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reen—o’Brien的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本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腕关节僵硬3例。结论动力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骨干骺端骨折患儿的治疗方法,分析甲状旁腺亢进对骨不连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既往治疗的桡骨骨不连和桡骨远侧干骺端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新鲜桡骨远侧干骺端骨折患儿49例,男40例,女9例;治疗年龄平均8.9岁,46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3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11例采用双枚克氏针髓腔内贯穿固定(A组),11例采用单枚克氏针髓腔内贯穿固定(B组),23例采用双针固定,其中1枚克氏针髓腔内贯穿固定和1枚克氏针交叉固定(C组),4例采用双枚克氏针交叉固定(D组)。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8.6(6~48)个月,按Hertel的骨折愈合评价标准,其中48例骨折完全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此1例与其余2例(在外院首次治疗,到我科治疗时,已确诊为骨不连)作为桡骨骨不连组(E组)。骨不连患儿为3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骨折线处仍没有骨痂形成,诊为骨不连。所有骨不连患儿均采用了切开复位、自体髂骨移植、钢板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拆石膏后患肢逐渐负重锻炼。术后定期随访2年。术后随访与桡骨远侧干骺端骨折患儿相同。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和治疗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此3例骨不连患儿,均获得随访。其中1例术后7个月又发生了骨不连,再次手术治疗骨不连前化验提示甲旁亢,二次手术采用了切开复位、自体髂骨移植和髓内固定的方法,同时于内分泌科给予药物治疗甲旁亢,最终骨不连在第2次术后6个月愈合。其余2例没有骨生长代谢相关疾病,在术后2.5个月骨折处完全愈合。此49例新鲜干骺端骨折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其中48例骨折完全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发生在双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组,其余3组均未发生骨不连,其总体有效率为97.9%。有髓内固定物组和无髓内固定物组,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髓内固定优于无髓内固定。骨不连患儿与无骨不连患儿的X线片对比发现,将其最远骨皮质固定点到骨折线的距离和该点到腕关节距离的比值进行分组比较,采用t检验,发现骨不连组比值明显小于无骨不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干骺端骨折切开复位后单纯交叉克氏针的固定需慎重采用,一旦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其骨皮质固定点要尽可能的远离骨折线,最远克氏针骨皮质固定点到骨折线的距离和该固定点到腕关节距离的比值尽可能0.5;一旦骨折切开复位,在患儿局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钢板固定最佳,如果没有安放钢板的条件或者是骨折闭合复位的情况,至少有1枚克氏针贯穿髓腔的内固定是必不可少的。骨不连患儿在治疗前要注意骨生长代谢相关疾病的检查,以免在治疗后再发生骨不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诊断结果,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我科共收治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13岁,左侧8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均为摔伤所致;受伤至就诊时间2~8 h。根据脱位远端的移位方向对所有肘关节脱位进行分类;按照Milch骨折分型原则对肱骨外髁骨折进行分型。治疗方案为所有骨折脱位患儿,先行手法牵引复位肘关节;再根据复位后肱骨外髁骨折残余间隙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移位不超过2 mm者行经皮穿针内固定术、移位大者行切开复位光滑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共12例,肘关节后内侧脱位10例、后外侧脱位2例;Milch II型肱骨外髁骨折11例,Milch I型1例。所有肘关节脱位均先行闭合复位,其中1例闭复失败;9例肱骨外髁骨折残余间隙2 mm,行切开复位光滑克氏针固定;其余3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终了时的肘关节X线片提示无一例肱骨远端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根据儿童肘关节Hardacre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其中优5例、良7例,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组12例儿童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诊断应根据患儿年龄、肘关节脱位的复位感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治疗方案应基于闭合复位后肱骨外髁骨折移位程度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采用截骨复位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5例术中进行异体脱钙骨基质植骨(异体组),19例术中进行自体骨植骨(自体组)。统计术前术后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骨高度丢失率,术后6个月时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34例均获(10.23±5.29)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2±0.45)个月。异体组骨折愈合时间(3.75±0.15)个月,自体组骨折愈合时间(3.47±0.3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组与自体组的术后6个月掌倾角[(7.3±6.4)°,(7.1±3.8)°]、尺偏角[(22.1±5.7)°,(21.9±4.2)°]和桡骨高度[(12.0±3.3)mm,(12.7±1.6)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各个阶段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桡骨高度丢失率和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自体或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可增强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复位丢失,改善腕关节功能。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可以代替自体骨进行植骨,避免了取骨手术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股骨大粗隆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复位固定,结合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69~88岁,平均76.8岁.骨折按Evans-Jenson分型:III A型7例,III B型7例,IV型6例,V型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两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的顺行击入使股骨距骨折实现压迫复位与固定,并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法对大粗隆粉碎性骨折进行解剖复位与固定.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3.5个月.23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大粗隆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0.5±5.3)分,末次随访维持在(93.3±3.1)分,患者主观满意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法对大粗隆骨折进行解剖复位与固定,结合两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固定与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锁定钢板结合空心埋头钉治疗老年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并与钢板结合克氏针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8年5月,用双锁定钢板结合空心埋头钉(双锁定钢板结合空心埋头钉组),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肱骨远端C型骨折(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组),共49例,骨折按AO/OTA分型标准:C1型9例,C2型23例,C3型17例。术后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49例均获平均15.8 (12~19)个月随访。术后Mayo肘关节评分双锁定钢板结合空心埋头钉组优良率为88.46%,钢板结合克氏针组为65.22%。结论双锁定钢板结合空心埋头钉治疗老年肱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10.3±1.8)岁。按Muller股骨远端骨折分型:A1型6例,A2型9例,A3型3例。2例累及骨骺,均为Salter-Harris I型骨折。记录手术距离受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处理及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1年测量并记录双下肢长度、生理力线及股骨远端骨骺发育情况。末次随访采用膝关节Kolment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3~60个月,平均(33.1±2.2)个月。手术距离受伤时间为2~6天,平均为(3.1±0.8)天。术后3~5天出院,平均(3.7±0.9)天。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端再移位、再骨折、外固定架松动、骨髓炎及骨化性肌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7±1.5)周,无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骨折患者软组织挫伤严重,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针道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后愈合。与健侧肢体比较,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差别。无骨骺发育异常。1例较健侧出现3°的外翻畸形,3例较健侧延长0.7 cm、1.0 cm及1.0 cm,未行特殊处理,术后随访至2年时恢复正常。膝关节Kolment评定都为优,优良率为100%。结论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能避免对骺板的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的3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1个月~14岁,平均4.5岁。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10 h~13天,平均1.8天。均采用肱骨远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直视下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支具功能位外固定。术后3、6、12、18、24、30个月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资料完整,随访12~30个月,平均24.6个月。闭合复位失败者23例;开放骨折者4例;合并神经损伤者4例。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8.2(30~48)min,术中出血平均20.8(15~40)ml,平均住院日6.2(4~15)天。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74.2%(23/31),术后12个月优良率为96.8%(30/31),其中1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减少15°。术后患儿均未出现伤口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小、时间短,对患儿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治疗上述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6至2012年,在我科接受手术的55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的病例。按Bado分型,I型33例,II型2例,III型20例。入院时,7例患儿有桡神经损伤症状。治疗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时间、骨折类型、伴随神经损伤与否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入院后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24例,行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术。B组:17例,行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术。C组:14例,行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术。所有伴随桡神经损伤症状的患儿,均未给予特殊治疗。结果5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7%),A组23例,B组16例, C组12例,随访7~32个月,平均18.27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按期愈合,损伤的桡神经获得恢复。A组出现2例不良并发症(8.7%):1例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旋前75°,旋后45°),1例桡骨头半脱位;B组出现1例不良并发症(6.3%):术后3周克氏针断裂;C组出现6例不良并发症(50.0%):2例桡骨头半脱位,4例桡骨头全脱位。A组及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6个月,A组患者肘关节MEPI积分较术前平均增加30分,高于B组16.3分(P=0.000)及C组24.4分(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MEPI积分较术前平均增加16.3分,低于C组24.4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加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优于单纯行Hirayama尺骨截骨术及联合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的尺骨近端旋转截骨技术治疗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无明确外伤史的桡骨头前脱位患儿11例,首例术前诊断为陈旧性孟氏骨折,术中发现其桡骨头前脱位,上尺桡关节位置异常,按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处理办法桡骨头不能复位,将尺骨上段截骨,远端向外后侧旋转,桡骨头可获得复位。基于这种发现,对其余10例无明确外伤史的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患儿术前常规行MRI检查,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上尺桡关节位置异常,位于前外侧而不是外侧,由此应用自行设计的尺骨近端旋转截骨术,将上尺桡复合体向后外侧旋转,从而使肱桡关节复位。采用尺骨近端旋转截骨术共治疗11例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患儿,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2岁,平均6.1岁。对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和临床功能进行评估,回顾性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本组11例均获12~70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肘关节的X线片提示肱桡关节均复位,无桡骨头脱位的复发,无截骨处不愈合、尺骨近端发育无异常。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提携角明显减小(P0.05),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屈曲幅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尺骨近端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有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硫酸钙骨粉的微创注射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并存在骨缺损腔隙者,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石膏8例、外固定架22例)后,对骨折处缺损腔隙,将硫酸钙骨粉注射植入填充。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4~18)个月,硫酸钙平均吸收时间为2.5(2~3)个月。所有使用人工骨填充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硫酸钙骨粉注射植入,在辅助外固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具有较强支撑作用,而且具有骨诱导作用。对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0.5cm或缺损腔隙小于2.5cm者,在外固定确实的情况下,注射植骨不失为治疗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5年手术治疗的9例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Kilfoyle-II型3例,Kilfoyle-III型6例,2例合并肘关节脱位。术前详细体格检查了解肘关节的肿胀、压痛及畸形情况,肘后三角的改变情况,本组均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1例5岁患儿并行肘关节MRI检查以证实诊断。手术采取切开复位2~3枚克氏针贯穿骨折端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无肘关节畸形出现。2例术后肘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无伤口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骨坏死、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肘关节按Dhillon评分标准,7例优,1例良,1例可。结论儿童肱骨内髁骨折容易误诊及漏诊,诊断宜体格检查与影像学相结合。小年龄患儿X线片检查时应充分考虑肱骨远端骨骺不显影,必要时行肘关节MRI检查。治疗应早期诊断及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距骨作为踝关节力线和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标志,微创复位固定复杂Pilon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46例R(u|")edi-AllgowerⅡ、Ⅲ/AO分型C型闭合Pilon骨折患者,以距骨定位法微创复位固定复杂Pilon骨折。术后43例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3例失访。采用B urwell和Charnley放射评价标准和AOFAS评分评价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愈合功能情况。结果本组均随访的43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按Burwell和Charnley放射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8.4%。临床功能评价按AOFAS评分:优30例,良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3.7%。结论距骨定位法微创治疗复杂Pilon骨折恢复踝关节正常力线好,固定可靠、损伤小,可减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尺桡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前臂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VSD覆盖创面,术后采用Anderson评价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术期,均获平均16.2 (11~19)个月随访。术后前臂创面范围(11 cm×6 cm~18 cm×9 cm),本组创面及时修复,骨折愈合良好,并且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得到改善。全部尺桡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5.5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及断裂现象。采用Anderson评分评价疗效,其中优9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内固定联合VSD治疗尺桡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前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AO 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路,术中C臂透视下复位骨折端,接骨板置于结节间沟外侧0.5cm、大结节顶点下方0.8~1.0cm。术后医生指导下早期康复锻炼。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2个月。术后无腋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和伤口开裂。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钢板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复位丢失,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病例。7例患者出现短时假性肩关节脱位,功能锻炼后自动复位;骨折端轻度复位不佳3例。骨折愈合时间13—32周,平均16.5周。所有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是上举受限。NEER评分:优9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71.4%。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具有固定可靠、对肱骨头血供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