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兴凤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12-1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AMI合并CS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在PCI治疗前应用IABP辅助治疗,以同期本科室住院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24例AMI合并CS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CS患者PCI治疗前采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冠脉血流量,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为PCI治疗取得时间,降低术后近期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8例,其中行51例行PCI治疗,设置为参照组;另外47例于PCI术后联合应用IABP治疗,设置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P、尿量高于参照组,CK-MB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参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CS效果优于单用PCI,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 NT-proBNP 介导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AMI 合并 CS 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 IABP 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 IABP 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高于对照组,心率、血清 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IABP 治疗及休克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NT-proBNP 水平对 AMI 并发 CS 的治疗有指导意义。联合应用 IABP 和生脉注射治疗 AMI 并 CS 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降低患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及病死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应用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26&#177;4.95)岁。根据治疗时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与非IABP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压、心率、尿量、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IABP组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压升高,心率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肾功能(SCr、eGFR)改善、NT-proBNP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IABP组有2例死亡,非IABP组死亡11例,两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45&#177;3.36天,而非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7.73&#177;5.25天,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泵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IABP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76-279
目的比较择期PCI与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择期组与急诊组,各200例。择期组采用择期PCI治疗,急诊组于就诊当日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变化、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及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治疗后3个月LVESD及LVEDD高于急诊组,LVEF低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择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择期PCI与急诊PCI均可改善AMI患者心脏功能,急诊PCI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心肌功能恢复优于择期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心脏指数、心电图恢复情况、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8.2%(P〈0.01)。用药治疗后,2组患者较用药前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尿量增加,心脏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血清CPK和CK-MB的含量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1例,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每小时尿量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平均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进行观察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后,41例患者的每小时尿量、MAP及CI明显上升,而PCWP、CVP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IABP联合PCI,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联合IABP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IABP后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指标,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平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脑钠钛水平降低。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侯国锐 《北方药学》2018,(2):139-14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1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7个月,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K-MB、hs-cTn水平、生存质量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MB、hs-cT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D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MI,可有效降低血清CK-MB、hs-cTn水平,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丁澍  严金川  陈小节  李璇  李权  孙涛 《江苏医药》2012,38(8):915-9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STEMI伴CS患者48例中,21例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27例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所有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在伴CS的STEMI患者与股动脉途径PCI一样安全有效。对IABP安置后行PCI的患者,桡动脉途径是很好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7 ~ 50岁.根据是否应用IAB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IABP治疗组(32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升高更多,心率降低更明显,血Cr、NT-proBNP明显降低,EF值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2例死亡,而对照组死亡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72±3.98)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60±4.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1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徐广 《安徽医药》2015,19(11):2203-2205
目的 研究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CI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联合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通、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LVEF、血小板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LVEF、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通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95%)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0.93%)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PCI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相比较,PCI联合替格瑞洛在改善AMI患者LVEF、血小板水平,提高再通率上更有优势,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6例AMI合并CS患者,在IABP及静脉替罗非班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患者手术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术中除2例因梗死面积过大、泵衰竭死亡外,其余24例均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并成功实施梗死相关血管(IRA)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2.31%,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8.13±2.82h;另外术后3例在监护室因心功能状况恶化死亡,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9.23%。未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及致命性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发生。存活病例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状况较入院时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用于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治疗,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7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未置入IABP或病情恶化后被动置入IABP,研究组患者在PCI术前常规预防性置入IAB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术后TIMIⅢ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坠积性肺炎以及下肢栓塞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1年内研究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的应用IABP能有效改善高危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然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安全期及其长期应用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仍未能确定,本研究主要是观察需长期(≥10 d)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并预计他们的预后.[方法]88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其中41例患者应用长期(≥10 d)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比长期(≥10 d)治疗患者和常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IABP长期治疗组(≥10 d)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除血氧外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6h、24 h、72 h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血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在IABP治疗后6h收缩压、血氧均明显改善(P<0.05),IABP治疗后24 h、72 h心率、呼吸、血氧、收缩压均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主动脉内舒张压均有提高(P< 0.01);多变量对数回归模型分析提示IABP长期(≥10 d)治疗不影响患者的死亡率;IABP治疗和呼吸支持时间与PCI治疗时间的相关分析提示,越早进行PCI治疗,则应用IABP治疗和呼吸支持时间越短.[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长期(≥10d)应用不影响生存率,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CI治疗对AMI患者HR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按PCI治疗及药物治疗分为2组,PCI治疗组40例(直接PCI治疗组与延迟PCI治疗组各20例),药物治疗组20例;分别计算各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对比分析.再观察单分支病变23例及多分支病变17例HRT指标的区别.结果 PCI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心率震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与延迟PCI治疗组心率震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多支病变组TO高于单支病变组,而TS明显低于单分支病变组.结论 PCI治疗对AMI患者HRT各参数改善均优于药物治疗.直接PCI治疗比延迟PCI治疗HRT明显改善,说明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心功能改善越明显.AMI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HRT现象明显减弱,预示急性心肌梗死时多分支病变比单支病变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复苏方法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和万汶组(治疗组),每组5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0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以及血钠、血氯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治愈率高,死亡率低;治疗组治疗后6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0min血钠、血氯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万汶复苏方法治疗失血性休克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110例老年ACS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55例),对照组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ACS患者行PCI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以及培哚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2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2组患者均接受PCI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压控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培哚普利组(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较之培哚普利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患者行PCI后的心力衰竭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药物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不全、降低NT-proBNP水平以及稳定心率方面,可能更优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254-256
目的观察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心脏科就诊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衰为诊断的患者总计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血压、血肌酐、24h尿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CO、LVEF、24h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衰患者的治疗中,采取IABP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平稳血压、脉搏,降低血肌酐水平,增加24h尿量,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