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标本500份,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500份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以卫生部的要求为基准,分析标本采集时间、标本外观等,记录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500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90例痰液标本,50例分泌物标本、25例无菌体液标本、155例尿液标本、80例血液标本,分别占比38.00%、10.00%、5.00%、31.00%、16.00%;不合格原因包括采血量不足10.40%例(52/500)、操作失误38.20%(191/500)、条码错误4.60%(23/500)、标本污染36.80%(184/500)、送检不及时10.00%(50/500);其中操作失误占比最高,为38.20%,条码错误占比最低,占比4.60%。结论: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可帮助探讨质量控制对策,促进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合格率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并研究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的患者,本研究共计选择5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对于不合格的生物标本构成比例进行计算,并且对于引发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相关的因素,以便于能够制定科学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本研究当中出现不合格标本的总数为52例,标本不合格率为1.04%,具体分析痰液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最多,其次为尿液标本不合格、血液标本不合格、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粪便标本不合格、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检验出现不合格的因素是因为在检验过程中标本出现污染,标本采集送检不及时等。结论为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合格率,作为临床的相关检验科室需要强化和临床各个科室的沟通,有效的对于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发挥,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以便为患者的各项整治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样本不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7%。此外,水质检测不达标的有17份,所占比例为21.3%,卫生餐具的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有26份不达标,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在质量控制对策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种类型的监控力度。结论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公共卫生用具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最高,标本本身达不到检验的标准和标本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是造成微生物标本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外,疾控中心内部,还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了解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中统计本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临床各科室不合格标本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各临床科送检的不合格标本共265次,其中以血、尿多见。血标本不合格者,以血液凝固最多,共75次,占不合格标本的28.3%,标本溶血42次,占15.8%。尿标本不合格者,以尿常规标本最多,共36次,占13.6%,尿培养标本共28次,占10.6%。其它如粪便、精液、前列腺液、胸腹水等均有一定的不合格标本。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强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与检验科室的沟通,以做到规范采集、运送标本,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28653份,由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名评价采集标本是否合格,并对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2865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其中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2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0.17%、20.56%、9.96%、7.14%、1.74%、0.4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非标准痰液、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时间不当等。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配合,促使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分析具体质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检验不合格比例,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检验合格原因采取对应策略,另选取150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报告情况。结果不合格标本分布: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共18例,占总标本12.00%;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方法不规范、未使用条形码、标本污染与送检不及时、容器使用错误等;观察组质量考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过程中要强化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和规范完成检验工作,以此提升检验合格率,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及应采取的解决对策。方法收集各种类别的不合格标本,包括技术及非技术原因等,共11451份。结果非技术原因如申请单与标本不一致、标本盛器不合格、送验不及时等占13.7%;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标本量太少或太多、标本污染、溶血、抗凝管使用错误、血气标本密封不严、未注意采集禁忌症和抽血部位错误导致结果偏差太多等占86.3%。结论加强与临床沟通,护士培训及操作规程的标准化,能大大减少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对策,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不合格的粪便标本112份与不合格的尿液标本132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粪尿常规检验标本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不合格粪便标占6.88%;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占5.01%。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量不足145份,占59.42%,其次是标本污染占20.08%;其不合格原因排列顺位依次是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采集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特别是标本的量、容器及采集方法等,采集后应严格查对,确保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分类和原因分析,向临床科室提出改进建议,规范分析前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11月检验科所接收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包括三大常规、生化、免疫、细菌及配血标本)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少31%、溶血25%、脂血12%、标本污染10%,标本凝固10%,其它包括标本容器错误、标本采集后处理不正确(包括送检不及时、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未封针头或封针不严)、标本标签不规范(包括标签粘贴不规范、标签信息不正确或不全)、标本量多、空管等12%。其中血液、痰及大便标本居前三位。结论:重视与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规范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培训,从而提高检验数据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检验科确诊的371例患者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并对其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予以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得知,血凝107例,占比28.84%、标本量少88例,占比23.72%、容器选择错误58例,占比15.63%、患者信息不相符50例,占比13.48%、采集不规范42例,占比11.32%、脂血20例,占比5.39%及疑似标本污染6例,占比1.62%等。结论针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而言,医务人员应严格送检时间,加强规范操作,以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院内感染管理中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已经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国内、外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第一道程序,是标本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标本采集过程是否正确,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送检的1500份血液标本,对这1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了解临床检验不合格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结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不合格率为10.9%。其中120份不合格标本中,33.3%是由于标本凝固导致的,25.0%是由于没有及时送检导致的,16.7%是由于标本量不足导致的,12.5.0%是由于患者信息丢失导致的,8.3%是由于采血过程不规范导致的,4.2%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导致的。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检验不合格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深入分析,找出预防性对策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共1000份血液标本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取血、保存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细节改善取血、保存方法.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出预防性对策措施.结果 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2.0%,优于对照组不合格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合格原因与溶血、抗凝不全、送检时间长、凝血等直接相关,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降低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关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原因探究,同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方法本文选择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选择在此期间的10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同时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文抽选的1000份血液标本当中遴选出不合格血检验液标本85份,占8.50%;进一步总结不合格标本可以得出,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采血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操作未按流程进行、为厉行无菌操作等,对于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是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当中,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有效的规范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