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搜集整理重庆近代经方名家邹趾痕生平、学术传人、著作等资料。方法:查阅《巴县卫生志》《津门医萃》《四川名医传》等文献资料。结果:邹趾痕(公元1851-1938年)名代权,字子衡,幼习诗书,屡试不第,遂弃儒学医,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之一,其医疗活动在民国十七年之前主要在今重庆市,之后在北京。其学术传人主要有张方舆、周禹锡,其著述颇丰,但是流传甚少,以《圣方治验录》为代表。结论:有关邹氏的资料公开发表的很少,本文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缺,对了解邹氏的学术思想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3.
一、周末呕吐(肝胃不和)案费某,女,37岁。初诊(1980年7月15日)宿有轻度胃窦炎病史,平素无明显不适。唯近三月来,每于星期六下午六时许,恶心漾漾,继则呕吐,伴胃脘隐痛不舒,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未能获效。舌苔薄白,根腻,脉细缓。据述无明确诱因,检查无特殊发现,辨证颇觉困难,姑从肝胃不和论治。炒吴萸、炒川连各3克,姜半夏10克,青陈皮(各)6克,云苓12克,白芍15克,淡竹茹6克,甘草3克,老姜3片,大枣3枚。复诊(1980年7月22日)服药五剂,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王氏医案续编》(又名《仁术志》)、《王氏医案三编》中经方医案为研究对象,探究王孟英据舌辨证思维方式。研究发现,王氏善于察舌辨证用方治疗热病,察舌质方面,舌绛者,辨为阴虚火盛,选方多为白虎类、百合类、栀子类等清热养阴方剂;察舌苔方面,舌苔黄腻,辨为痰热,投以小陷胸汤,苔黄下利用白头翁汤加减,而苔黄咳痰则用苇茎汤。  相似文献   

5.
刘晶  刘长宝 《新中医》2017,49(6):199-200
正崔河泉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教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退休后,崔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工作,擅长应用经方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如久咳、产后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也遇到和处理了不少急症,笔者曾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崔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的一些医案介绍如下,与同道共享。1阑尾周围脓肿李某,男,42岁,2012年8月12日初诊。主诉右下腹  相似文献   

6.
7.
<正>不寐西医称之为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的一类疾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等,严重时彻夜不眠。不寐在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之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或卧起不安。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李雅琴是宁波市象山县中医医院主任  相似文献   

8.
清代医家陈修园《南雅堂医案》是一部研究价值较高的医案著作,从书中中焦寒积、心胸寒积、中虚寒饮、积饮冲逆、胃阳不布等胃脘痛医案可见,陈氏诊治胃脘痛经验丰富,活用温通,善用经方,对当今临床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经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竹皮大丸治产后呕逆、射干麻黄汤治表邪寒饮、泽泻汤治支饮眩冒、甘姜苓术汤治肾著、风引汤治癜痫等验案各举一则,以察其效。结果:经方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金匮要略》方剂于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娄绍昆经方系列"是著名经方学者、临床家娄绍昆先生40多年学习、研究《伤寒论》及探研、实践经方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精选集,分《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娄绍昆讲经方》两部。该书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娄绍昆讲经方》是娄绍昆参加学术会议、讲座文稿的结集,围绕《伤寒论》、经方展开论  相似文献   

11.
张志远教授为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业医七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张老临床治疗神志病时注重辨证施治,其中气血阴阳不足者用炙甘草汤,痰热互结者用小陷胸汤,肝脾不和者用四逆散,心阳虚衰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少阳阳明合病者用大柴胡汤,阴虚火旺者用黄连阿胶汤,风邪困脾、脾虚湿盛者用侯氏黑散等化裁进行治疗,突出了其善于从气血痰火论治的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12.
简版:正文:张仲景创《伤寒杂病论》,集经方之大成,其方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刘喜德教授是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刘教授临证主张方小宜精,善用寒热并用之法,常用经方合方治疗中医内科杂症,收效甚佳。笔者有幸随师待诊,现举医案4则介绍刘教授运用经方之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清代医家汪赤厓著《赤厓医案》,择录治验80余则,其特点是所选医案多系重危和疑难病症,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医案著作。笔者在研读《赤厓医案》的基础上,认为汪赤厓善辨疑难病,善救危重病,还善用经方。文章列举五苓散、四逆汤加人参、大柴胡汤、小承气汤、麦门冬汤、四逆散、酸枣仁汤等经方辨治疑难重症医案9则,并加按评述。这对当今中医急症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针灸资生经》为南宋针灸家王执中撰著。王氏推崇《内经》、《难经》,重视临床实践,在《资生经》中,既整理了前人经验,又有其临床之结晶。书中记载验案80余例,均有人名、病名、诊断、治法、取穴或处方用药,以及疗效评价,是针灸古籍中附案最多,内容较为充实的著作之一。这些医案对后世医家总结临床经验,掌握针灸治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分析王氏医案内在规律,以飧同道。一、重视辨证,依理选择治法分析王氏医案,其治病必先仔细诊查,依据病情,正确诊断,然后决定治疗。如《资生经·卷四》载:“有贵人久患喘,夜卧不得起行,夏月亦衣夹背心,予知是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探讨前人医案的过程中分四逆汤及其类方的论证治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选取明、清医案共5则,其中误用医案2则,皆以四逆汤及其加减方为基础,以病案讨论的形式,对医案中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四逆汤及其类方虽皆以四逆汤为基础方,然其适应症各有侧重。结论在选方用药时应详辨一二,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宫廷医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的中医学术水平。由陈可冀等编著的《清宫医案研究》一书,对清代宫廷医案作了整理研究。本刊将陆续选载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方宝华主任医师行医已60余载,对不少疑难疾病正确地运用辨证施治,特别注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使许多病员转危为安.今整理白血病医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肺疟王某某,男,42岁,农民。1950年9月13日就诊。患者20天前发热(低热),咳嗽、咯痰、量多稀白。在当地治疗,用青霉素肌注,2次/日,内服中药二陈汤、小半夏汤等方加减无明显效果。诊见:低热(37.8℃),渴饮,咳嗽频作。咯痰稀白,自觉背部畏冷,舌苔薄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00/立方毫米。胸透见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此为肺疟。治宜轻宣肺  相似文献   

20.
刘永 《北京中医》2011,(1):61-62
小柴胡汤常用于脏腑经络及六经辨证中属于肝胆少阳所属相关的病症。黄煌教授在《中医十大类方》[1]17中指出:柴胡类方囊括小柴胡及其加减方如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血府逐瘀汤、逍遥散、大柴胡汤等诸多方剂。笔者临证中善用柴胡类方治疗多种疾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