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组.两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每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6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FMA及MBI评分比较、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比较.结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情况比较,分期针刺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易造成患者肢体残疾。近年来,我们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前加用穴位艾灸,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8-43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4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剌对中风后遗症期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已被普遍认同,笔者认为如在急性期与后遗症期之间的恢复早期即介入针刺治疗,疗效将更好。  相似文献   

6.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74例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肩、曲池、外关等),治疗2组75例采用针刺(同治疗1组)配合康复训练(同对照组),对照组80例采用康复训练(采用Bobath易化技术);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系统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显示3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可比性强(P>0.05)。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63.01%(46/73),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66.67%(50/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0%(33/7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A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治疗2组功能改善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测定,并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6.7%,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7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组吞咽功能测定及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均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通络止痛、醒脑开窍,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2-2444
目的:评价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3组:21例接受芒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19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1),1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3组患者疗程均21天。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年的吞咽功能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3.7%和46.7%,联合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吞咽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1)。结论: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30%~40%[1],可造成水和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咽下性肺炎,甚至窒息.现代医学多应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阶段性摄食疗法进行治疗,但疗效欠肯定[2].笔者应用针刺疗法加康复训练治疗此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云广 《河南中医》2013,33(7):1135-113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的分为针刺组35例,康复组(吞咽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35例及综合组(针刺、康复训练配合吞咽治疗仪)50例.连续治疗14 d,记录三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7.14%,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4.29%,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和康复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较针刺组、康复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1~2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针灸及吞咽康复训练,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2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A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约80%的老年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提高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是脑卒中治疗的首选目标,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最终目标.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该病5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将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和FMA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I指数和FMA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运动疗法组),每组各66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同组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明显C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中风偏瘫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积极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可以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从而恢复受损肢体功能。2001年3月—2003年8月,笔者对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特定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失语症是脑部病变所致的获得性语言功能障碍,因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失语症的治疗尚无有效药物。笔者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7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