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和脉沉细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5),双号作为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8.57%(24/35),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加味黄芪建中汤有利于减轻疾病症状,改善胃黏膜,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胃溃疡(GU)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GU脾胃虚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17]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S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GU脾胃虚寒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以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2例)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3%,对照组复发率43.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6.11%,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速度,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与西药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95例,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中联合应用胶体果胶铋胶囊与黄芪建中汤加减的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采用自拟黄芪建中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对象,经中医辩证均未脾胃虚寒证,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运用自拟中药汤剂给予观察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观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对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使用自拟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具有良好安全性、不良反应低,且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40-142+146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3±0.25)分、(1.14±0.56)分、(1.10±0.22)分、(1.08±0.21)分,对照组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4±0.98)分、(2.09±0.84)分、(2.14±0.43)分、(2.17±0.63)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嗜睡、口干、发热、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症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丰镇市大庄科卫生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做比对性分析,研究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两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辨证论治,多机制协同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优点,其可有效减少1年内患者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自2016年3月-2017年9月的7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类,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对其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较高,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对比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威胁患者的健康,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缓解其胃不适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抗菌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本院所收治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对象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菌素单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白带增多、子宫压痛和盆腔积液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5.51%(χ~2=9.119,P=0.013);联合组1年内复发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8.16%(χ~2=4.009,P=0.04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抗菌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愈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352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愈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血清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高于对照组的7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体倦乏力、反酸暖气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S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70%,低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愈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S水平,缩小溃疡面积,以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GAS水平和复发率,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随症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以及一年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年内的复发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7.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两组均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结论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并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此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痛、嗳气、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四联疗法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15.
任小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712-4713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明显,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及对该证候改善情况。方法选取42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22例使用自拟清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经自拟清胃汤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即实验组95.5%,对照组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证候积分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该型证候,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隔姜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慢性胃炎患者,均符合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为一组,给予研究组隔姜灸疗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西药方法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工作,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方法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有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胃阴虚型慢性胃炎患者中自拟石斛益胃汤辨证加味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胃阴虚型慢性胃炎患者,借助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和加味组,常规组6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加味组6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与自拟石斛益胃汤辨证加味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变化,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32(IL-32)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加味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IL-32水平均降低(P0.05),加味组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加味组临床疗效分布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加味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且前者复发率远低于后者(P0.05)。结论 :对胃阴虚型慢性胃炎采用自拟石斛益胃汤辨证加味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反应,增强疗效,还可降低复发率,且并不会明显增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选取7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平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9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双侧足三里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病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31%)相对高于常规组(74.36%);研究组患者胃痛复发率(2.56%)低于常规组(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双侧足三里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后期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耳石复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BPPV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耳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