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艳  黄杰  陈永香  王静  李风景 《江苏医药》2012,38(18):2186-2188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Th)、CD3+CD8+T细胞(CTL+TS)、CD4+/CD8+、CD3-CD19+B细胞、CD3-CD16+56+(NK细胞),并与3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CD3+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引起的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追踪其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对评估患儿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莹莹 《江苏医药》2013,39(7):846-84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SP急性期患儿78例(A组),健康儿童40例(B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19+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的水平.结果 A组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和CD4+ T/CD8+T细胞比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CD19+B细胞水平高于B组(P<0.05);HSP患儿IgA、IgG、IgM及补体C3升高(P<0.05).结论 免疫功能改变在HSP患儿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张楚  方成  朱丽娜 《江苏医药》2022,(6):586-589
目的 观察口服正元胶囊联合应用信迪利单抗及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晚期NSCLC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正元胶囊+信迪利单抗+化疗治疗(A组)和信迪利单抗+化疗治疗(B组)。21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QOL)评分和免疫指标(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A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稍高于B组(55%vs.40%和85%vs.75%)(P>0.05)。两组治疗前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个疗程后,B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而A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B组(P<0.05)。治疗前,A组QOL评分与B组相仿[(27.54±3.54)分vs.(28.11±2.98)分](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我院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对照组(正常健康者)25例,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3+CD4+亚群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其CD3+CD8+亚群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CD3+CD4+/CD3+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与该病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经伟  孙中运 《天津医药》2012,40(9):928-930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的变化及患儿的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2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同龄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16+CD56+)、B淋巴细胞(CD19+);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IL-6、IL-10水平并将患儿依有无合并症分为无合并症者(普通组)45例和有合并症者(重症组)37例。结果:普通组较对照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19+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CD16+CD56+比例及CD4+/CD8+比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较对照组及普通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CD19+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CD8+、CD16+CD56+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较对照组及普通组IL-6、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表现为T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相对抑制、B淋巴细胞呈增殖反应及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手足口病患儿尤其重症患儿存在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婴儿痉挛患儿激素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免疫学在婴儿痉挛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分别采集健康婴儿及婴儿痉挛患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测定CD3+、CD4+、CD8+、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gA、IgG、IgM、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婴儿相比,病例组患儿治疗前CD3+、CD4+、IgA水平显著降低,CD8+、ICAM-1、IgG及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治疗3个月后,CD4+、IgA水平显著增高,CD8+、ICAM-1及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IgA水平显著增高,CD8+、ICAM-1及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婴儿痉挛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激素治疗后血清学免疫指标发生变化,进而从发病机制及治疗角度支持免疫因素在婴儿痉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片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98例活动期IBD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UC组(溃疡性结肠炎,50例),CD组(克罗恩病,48例)。每个疾病种类下设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静脉滴注英夫利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服硫唑嘌呤治疗。另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5例列为健康组作为参照。对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UC组(96.00%vs.72.00%),CD组(91.66%vs.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4^+/CD8^+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联合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恢复至同期健康组水平,CD组联合治疗后CD3^+、CD4^+、CD8^+水平恢复至同期健康组水平。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片能显著提高IBD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缓解患者淋巴细胞分布异常,恢复受损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择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儿童100例对照组,开展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数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CD4+/CD8+、CD4+以及CD3+低于对照组,CD8+较高,P0.05.除却免疫黏附抑制分子外,观察组各项红细胞免疫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当受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在对患儿开展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适当调节其免疫功能,这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来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HSP患儿、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显著减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IgG、C4显著减低(P均<0.05),IgA、C3显著升高(P均<0.01),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5):52-55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A、IgM、IL-6、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儿诱导痰样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样T淋巴细胞哑群的变化.方法 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3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组(n=18)及缓解期组(n=21).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诱导痰样中CD4+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 与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发作组支气管诱导痰样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CD4+/CD8+比值增高(P<0.05);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样中CD4+T淋巴细胞占优势,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CD4+水平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共25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1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D8+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支原体肺炎时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免疫调节剂在肺炎支原体治疗中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5mL,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 ITP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4~+/CD8~+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ITP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后,初诊、复诊ITP患者的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与ITP发病具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参数,对IT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59-61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在早产儿出生24h内开始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测量患儿出生后3、7、14d粪便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T等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T等T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d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d、14d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改善早产儿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徐鸯霞 《海峡药学》2012,24(2):172-173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组),予以匹多莫德颗粒剂400mg,口服,每日1次,连用2个月.治疗期间患者发病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疗效的观察.另选择同期门诊治疗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个月后,患儿外周血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其中显效3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CD4+和CD4+/CD8+比值,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对136例SLE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同时应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SLE患者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1),IgA也升高(P<0.05),而IgM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SLE患者组C3、C4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