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膝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由患者自行掌握;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计划、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2组术后6个月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叉韧带损伤的康复指导护理内容及价值。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前叉韧带损伤患者中选出250例,均接受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指导,对比两组的Lysholm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6个月,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的84.17%,P <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叉韧带损伤患者围术期强化康复指导护理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加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加LISS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丝钉固定骨折,直视下修复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修复或切除半月板。结果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估,观察组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为74.00%,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4767,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各种并发症7例,对照组发生各种并发症10例,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7718,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使用关节镜微创加LISS钢板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开放治疗好,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诊断方法,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01月至2013年04月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2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按不同移植材料分为两组:自体骨-髌韧带-骨组(A组)32例;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组(B组)30例。术后定期随访2年,对Wemer髌股痛评分、肌力恢复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Lysholm评分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62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2年两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Lysholm膝关节评分、髌股痛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前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复杂,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与移植材料的种类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庆  徐兵  殷铭  汪志炯 《江苏医药》2012,38(18):2193-219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髌腱-骨(B-PT-B)和腘绳肌腱(HT)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自体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15例(A组),HT重建前交叉韧带28例(B组),随访12-24个月,应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提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8±3.2)分vs.(84.3±3.4)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B-PT-B或HT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为病人手术前制定科学系统的康复计划,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知识宣教,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对照组只是按骨科常规治疗护理。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干预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0%,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60%,干预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徐丹  王建红  王乐 《北方药学》2013,(11):188-188
目的:通过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配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及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更好服务于患者。方法:总结分析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护理方法。结果:5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率。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口小,术后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快,已为广大骨科医生及关节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常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纳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纳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1年,logistic分析膝关节ACL患者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远期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物张力、髁间窝撞击、康复训练、骨髓道位置是影响关节镜下膝关节ACL重建术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ACL重建可有效改善膝关节ACL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但远期临床疗效容易受到移植物张力、髁间窝撞击、康复训练、骨髓道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予以针对性治疗,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重建术组)27例和观察组(关节镜下重建术组)27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功能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及青岛市市立医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收治的3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16)与对照组(n=16)。治疗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术前及术后结合的系统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按照常规标准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术前及术后第7、28天两组患者膝关节大腿周径、Lysholm评分、肌肉力量、本体感觉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28天,治疗组大腿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且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术后第28天,治疗组的屈伸肌肌力比值高于对照组,平均轨迹误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系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的肌肉萎缩,对提高肌力、本体感觉、膝关节功能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肖勍  李清  顾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1-172,17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追踪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X线检查、Lysholm评分以及Tegner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征和旋转移位试验均为阴性.术后X线检查无退行性改变,术后Lysholm评分和Tegner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确切,与异体肌腱疗效相当。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性价比更高,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康复治疗应用于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78例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指导)和研究组(接受康复治疗)各39例,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首次下床时间、术后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而言,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就术后1个月情况而言,研究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膝关节活动角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应用于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和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6.7±1.2)d明显小于对照组(9.3±0.8)d,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3.64±10.18)分,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98.72±9.22)分,(P>0.05)二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26.74±14.23)分,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8.31±9.30)分。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及早进行功能康复护理锻炼可加速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及术后护理。方法对本院骨科4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实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对照组22例,实行普通的切开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探讨术后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87.3±5.6)分,对照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72.5±4.3)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能明显提高患者的Lysholm评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严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638-3639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围术期的护理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对2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肌腱重建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信心;术后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给予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韧带重建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术前、术后科学护理及适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工作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四股腘绳肌肌腱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进行康复重建,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近一年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恢复和重建,对术前和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6 ?.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14.56±3.78)分,术后(89.56±3.56)分,手术后膝关节的评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情况:12例患者中,其中优6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恢复,其疗效较好,患者恢复情况得到了改善,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分析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以及其影响因素,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2月30日~2016年12月30日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3名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7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73名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chman实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阳性率逐年升高(P0.05),理疗患者阳性率逐年升高(P0.05);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差异显著(P0.05),且关节镜治疗效果好于理疗。对73名患者的相关因素Spearman分析发现:功能恢复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与年龄成负相关,与婚姻状况和性别相关性较小。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长期观察疗效肯定,文化程度、年龄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微创术结合中药熏蒸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9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试验组则实施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微创术,两组患者均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骨隧道宽度水平、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微创术结合中药熏蒸可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结果35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患膝无不适感和感染现象发生。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