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监测某客车制造企业工人个体噪声水平,评估该企业工人由于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损失以及噪声性耳聋风险水平。方法 对某客车制造企业35名工人进行个体噪声监测,运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法对个体噪声8 h工作日等效声级(L EX,8h)≥80 dB(A)的岗位进行噪声风险评估。结果 噪声强度≥85 dB(A)的工人有21名,占60%(21/35);预测暴露年数≤30年时,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风险等级最高的是铸造车间打磨工和涂装车间重抛光工,为较高风险;暴露年数>30年时,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风险等级最高的是涂装车间重抛光工,为高风险。结论 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应采取改进工艺措施降低噪声水平,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听力保护计划等方案保护工人听力健康。  相似文献   

2.
两类噪声作业工人个体噪声暴露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工人个体之间、工作日之间个体噪声暴露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应用噪声个体计量仪分别测量了4名细纱车间挡车工(稳态噪声)和4名机械加工车间工人(非稳态噪声)3个工作日(班次)的个体噪声暴露,用工作期间的8h等效声级(LAeq.8h)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工人个体噪声暴露的时间图显示其工作环境噪声性质分别为典型的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稳态噪声组12人次个体噪声暴露的LAeq.8h最大、最小值和差值分别为99.2、92.8和6.4dB(A);非稳态噪声组相应数值为89.9、83.1和6.8dB(A)。稳态噪声组每名工人3个班次个体噪声暴露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98.0±1.1)、(94.3±1.5)dB(A),非稳态噪声组为(87.9±1.0)、(85.1±1.5)dB(A)。稳态噪声组4名工人每个班次个体噪声暴露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96.6±1.9)、(95.8±2.0)dB(A),非稳态噪声组为(87.1±3.0)、(86.1±2.1)dB(A)。[结论]在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的两组人群中,1名工人1次或多次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结果不能准确评估该工人所在人群的噪声暴露水平,多名工人1次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的平均值可以作为评估该组工人所在人群的噪声暴露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选择2 349名噪声作业工人为暴露组,2 130名非噪声作业工人为非暴露组,对两组高血压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9.41%,高于非暴露组7.70%(P0.01)。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随接触噪声工龄增加、接触噪声暴露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0.01)。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高血压分级患病率、分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噪声会增加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可能是高血压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依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和GBZ/T 260-2014《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收集江苏省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重点职业病监测的149 271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计算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析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行业、企业规模等的分布特点。结果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08%,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2.03%。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离岗时(2.13%)略高于在岗期间(2.03%)。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在年龄≤20岁、41~50岁以及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较高(分别为2.64%、2.48%、5.35%);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升高(均P<0.05)。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10.46%);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中型企业(2.27%),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60%);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大型企业(3.21%),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33%)。 结论应按规范加强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职业禁忌证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检。提高对非传统噪声行业噪声危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铁路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采用整群分层的方法选择360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暴露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其工龄与听力损失率、心电图异常率、血压异常率的关系。随机抽取100名其他作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测听。结果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检出92人,检出率25.6%,听力损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率随着工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心电图、血压的异常率分布在各个工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损失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路系统职业性噪声危害严重,应合理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个体防护,减少职业性噪声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德州某电动车制造企业521名噪声接触工人为暴露组, 该企业521名管理人员为对照组, 对两组工人进行听力测定、血压测量和心电图的检查, 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暴露组的听力异常率、耳鸣检出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暴露组的听力异常亚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听力正常亚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长期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11—2014年南通市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合格的764名新入职工人为调查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对听力损伤、血压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3.40%,筛查检出4名职业禁忌证,其中1名为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A),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 000Hz、4 000 Hz和6 000 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 dB(A)];职业性噪声暴露2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4.87%,筛查检出1名职业禁忌证工人,1名疑似职业病工人。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后1年和2年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均较入职前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现患率在全体人群及性别分层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2年后心电图检查较入职前,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其中女性工人心电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性质的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害的差异方法对35家企业的稳态噪声接触1年以上工人共1421人,非稳态噪声(除脉冲噪声之外)接触1年以上冲压工人共957人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并对35家接触噪声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在1421名稳态噪声组检出观察对象131例,患病率为9.2%,职业性噪声聋98人,患病率为6.8%;在957名非稳态噪声组检出观察对象74例,患病率为7.7%,职业性噪声聋60人,患病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的患病率随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大而增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累积噪声暴露量接触水平一致的情况下,稳态噪声与非稳态噪声(除脉冲噪声之外)对引起的听力损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衡水市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体检科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不同职业人群21 916例,按其职业分为4类:国家机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职员、工人。调查4类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分布特点。结果 (1)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1.70%,4类不同职业人群患病率分别为:专业技术人员33.73%、国家机关人员33.47%、公司职员31.28%、工人2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同一性别的4类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3)甲状腺结节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6.94%和37.72%,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同一职业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衡水市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同,专业技术人员患病率最高,工人患病率最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在同类职业中女性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男性。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工人高血压发病及心电图的改变. 方法 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422名男性工人(暴露组235人,对照组187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测量血压及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6;随工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15年工龄段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心电图异常者占20.4%,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7. 结论 长时间高温、噪声作业是造成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唐山市职业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4 50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医务人员、大学教师、公安干警、银行职员、公务员、厂企工人6种不同职业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职业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结果唐山市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38.1%,其中男性34.1%,女性42.3%,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32.586,P0.01),不同年龄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不同(χ2=291.202,P0.01),并且男女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趋势χ2=124.292,P0.01;女性趋势χ2=169.802,P0.01)。医务人员、大学教师、公安干警、银行职员、公务员、厂企工人患病率分别为48.9%、41.5%、35.9%、35.6%、33.9%、32.3%。6种不同职业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7,P0.01)。结论唐山市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病率不同,不同职业患病率不同,医务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最高,在健康检查中普及甲状腺彩超对甲状腺结节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制造业职业性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汽车制造企业 70 6名噪声作业工人 (噪声暴露组40 7例 ,对照组 2 99例 ) ,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 ,采用健康监护、现场噪声测试、实验室检测等进行汽车制造业工人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探讨。结果显示 ,高血压患病率在噪声暴露组为 2 7 2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0 6%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随着累积噪声暴露水平的升高 ,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 ,且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在控制了年龄、家族史和体重指数等混杂因素后 ,累积噪声暴露量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纺织行业噪声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阜新地区4家企业1829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作为暴露组,1450名非噪声作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现场环境的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并作频谱分析。结果暴露组的高频听力损伤率为36.5%,语频听力损伤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病率为13.6%、心电图异常率(窦性心律失常13.4%、ST-T改变5.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纺织行业噪声危害主要是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听力损伤患病率随噪声暴露强度的增高或工龄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混苯和噪声联合暴露对工人脂肪肝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工作场所混苯与噪声暴露情况将634名工人分成4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混苯与噪声联合暴露组工人脂肪肝患病率为33.3%,ALT偏高率为2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和14.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联合暴露组工人脂肪肝患病风险升高,OR=2.629(95%CI=1.412~4.898),外周血TG浓度和体质指数(BMI)升高者脂肪肝患病风险也增加,OR值分别为1.602(95%CI=1.320~1.946)和1.292(95%CI=1.187~1.406)。结论外周血TG、BMI及混苯与噪声联合暴露可增加接触工人患脂肪肝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个体噪声暴露测量数据比较工业脉冲噪声与稳态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的异同。方法1998至1999年,以32名接触脉冲噪声的机械制造工人和163名接触稳态噪声的纺织工人为观察对象,用噪声剂量计采集8h工作期间的噪声暴露数据,计算8h等效声级(LAeq.8h),并按等能量原理将LAeq.8h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为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常规方法测量工人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对听阈做年龄性别校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结果脉冲噪声组的CNE[(103.2±4.2)dB(A)·年]明显低于稳态噪声组[(110.6±6.0)dB(A)·年],脉冲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68.8%)与稳态噪声组(65.0%)相似,分层分析和趋势卡方检验证实,两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间均存在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冲噪声100~104和105~109dB(A)·年两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76.9%和90.9%)高出稳态噪声组(30.4%和50.0%)约1倍。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脉冲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相比出现曲线左移,斜率增大。结论采用个体噪声暴露数据计算时,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脉冲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大于稳态噪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噪声环境下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状况,探讨长期接触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新区1 200名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和1 000名其他车间无噪声接触史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两组工人的心电图、血压、电测听等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车间和无噪声车间8 h等放连续A声级测定噪声强度平均值分别为(85.59±1.92)和(43.91±0.96)d B(A)。噪声暴露组电测听、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7.50%、18.75%和16.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11.60%和11.90%(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会对工人的听力、血压、心电图等产生影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噪声对身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邯郸市市直在职女职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体检科对邯郸市市直在职女职工8828例进行健康体检,分析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并对部分职工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邯郸市市直在职女职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5.35%,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50~60岁患病率最高,工人患病率最低。2000份调查问卷中甲状腺结节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29.50%,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知晓率高。结论邯郸市市直在职女职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对相关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应加强宣传教育,降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和苯系物联合暴露对劳动者听力系统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应卫生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接触噪声和低浓度苯系物(甲苯<40mg/m3)的71名男工(低联合暴露组),噪声和高浓度苯系物(甲苯≥40mg/m3)的96名男工(高联合暴露组)以及仅接触噪声的153名男工(单纯噪声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体采样法对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苯系物进行测定;对研究对象进行左、右耳0.5、1、2、3、4、6kHz 6个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测试;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高联合暴露组男工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66.67%)高于低联合暴露组(28.17%)和单纯噪声组(37.25%)。各组间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与累积噪声暴露量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各联合暴露组的剂量-反应曲线与单纯噪声组相比,出现曲线左移、斜率增大的现象。[结论]接触苯系物会增加噪声作业场所中男工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并主要对高频听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冲床噪声对工人高频率段听力的影响,并与稳态噪声进行对比.方法 接触冲床噪声的38名锻压车间工人为冲床噪声接触组,62名接触稳态噪声的拉丝、磨粉等工人为稳态噪声组.用个人声暴露计采集工作期间噪声暴露数据,计算40h等效声级(LEX,W)和累积噪声暴露量(CNE).按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对工人测试听力并计算和判定结果.结果 冲床噪声接触组CNE[(97.0±6.4) dB (A)·年]与稳态噪声接触组CNE [(97.6±5.7)dB(A)·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床噪声接触组高频听力损失率(55.3%)明显高于稳态噪声(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HX2=6.928,P=0.0085);冲床噪声接触组于CNE 95~104 dB(A)·年内损失率(13/19,68.4%)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 13/37,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冲床噪声组、稳态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率均呈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 应用个体噪声暴露数据计算时,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冲床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大于稳态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