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邹常林  陈鄢津 《淮海医药》2009,27(5):381-38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和方式。方法将62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2例和静脉营养组30例,观察比较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合理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符合生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2.
颅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内颅脑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94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和实验组(肠内加肠外联合营养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值〈0.05)。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与单纯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颅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颅脑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早期运用。方法:通过回顾本科2009年45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渐进性肠内营养的建立,探讨有效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建立方式及其注意事项。结果:4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的建立,25例无并发症,12例出现腹泻,3例腹胀便秘,3例有食物反流,2例有消化道出血,经处理后均能成功建立肠内营养。结论:肠内营养的早期建立,能够明显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通过个体化的方式,有效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可以使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入院48h后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剂量,鼻饲营养方式,每天热量供给30~35kCal/kg,蛋白质1.5~1.8g/(kg? d)。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供能方式,每天热量供给16~20kCal/kg,蛋白质1.2~1.6g/( kg? d)。连续治疗1周后,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L/M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指标CRP、IL-6、TNF-α水平及L/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及L/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炎性反应,减轻肠壁黏膜炎性损伤,减少肠黏膜乳果糖排出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马才林  潘怀富 《淮海医药》2010,28(4):321-32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ICU 2006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及手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50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无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方便、经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经鼻胃管肠内营养(E N)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患者受伤72h开始鼻饲行EN;观察组患者受伤24~48h内,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任何禁忌证的情况下行EN。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10d后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预防及治疗应激性溃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方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24-224
目的对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ICU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分别进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B组患者的体重在营养支持前后的稳定性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变幅度明显小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病情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昏迷患者随机分成Gln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3 d开始肠内营养连续1个月,Gln组使用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两组病人分别于使用前和使用后1个月后,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Gln组经治疗后Alb 、TRF、IgG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Gln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ln增强的肠内营养降低了颅脑损伤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4月,某院ICU一共收治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并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28例,应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观察实验开始时与不同的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比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营养干预支持后,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对比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组间比较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观察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4d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4d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且安全的,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观察治疗10 d后CD3^+、CD4^+、IgE、IgG等免疫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清IgG、IgM、IgA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3.42、11.23,均P<0.05),IgE显著低于对照组(t =4.76,P<0.05);观察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t=21.41、5.38,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0%(χ^2=4.73,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行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支持14 d;对照组20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5、10 d检测并比较2组的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14 d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糖等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早期联合运用肠内外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中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给予充足营养支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观察组)100例与正常剂量肠内营养组(对照组)100例,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治疗后7天内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率,腹胀、呕吐、胃潴留发生率,腹泻率。结果治疗前2组DAO水平、IFABP、L/M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7天2组DAO水平高于治疗前,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呕吐次数、胃潴留、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严重应激状态,肠道功能障碍明显。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能力,提高肠黏膜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肠壁黏膜血管通透性,减轻应激状态下肠道功能障碍,降低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近年得到了医务人员广泛重视和认可,肠内营养能维护胃肠道功能的完整,但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与方法临床上各持不同观点.我院采用早期肠内序贯营养的重型颅脑损伤46例,以评价早期肠内序贯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5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8例)和常规组(17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治愈率为83.3%(15/18),常规组治愈率为64.7%(11/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并发感染率、中转手术率、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观念将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归于医生的工作范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营养成为医护工作中共同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1])。EN分口服和管饲两种途径。管饲分为鼻胃管、鼻肠管或胃(肠)造口。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低钙血症占45%左右,低钙会加重脑水肿,增加颅内压,加速神经细胞死亡;病人长期处于昏迷或植物状态,代谢明显增高,每天的能量消耗为正常能量消耗的1-2.5倍。这种高代谢状态常持续数周,最长可达伤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给予匀浆膳和胃肠外营养的疗效异同护理方法。两周后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1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肠内营养治疗手段。对照组患者接受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P和ALB指标含量,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数据以及治疗前后SDS、SAS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状况相差不大,治疗后两个指标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大大提升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SAS、SDS评分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经头颅CT或临床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12)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评分(GCS)为(6.7±1.3)分。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