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AMI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青年(年龄21-44岁)患者88例(A组),中年(年龄45-59岁)患者159例(B组),分析两组AMI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年龄差异.结果 A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不良生活方式患者比例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B组(P<0.05).A组单支病变、冠脉Gensini总积分<4分者多于B组,而多支病变者、冠脉Gensini总积分、罪犯血管Gensini积分少于B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不良生活习惯及高TC和LDL水平为青年早发AMI的关键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为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晚发老年哮喘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晚发老年哮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晚发老年哮喘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晚发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患者按起病时间(首次发病年龄)分为早发老年哮喘(早发组)和晚发老年哮喘(晚发组),对比分析各项相关指标. 结果 晚发组28例(34.6%),与早发组相比,吸烟史、过敏史及家族史、发病病因或诱因、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危重症比例、疾病转归、病死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发组误诊误治时间明显较早发组短(P<0.05);晚发组的季节性比早发组明显(P<0.05). 结论 晚发老年哮喘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易误诊、易并发呼吸衰竭、病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P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术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者60例作为PACS组,而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者72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人群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其冠脉病变特点和预后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CS的危险因素。结果(1)PACS组有较明确的发病诱因,其男性比例、吸烟率、早发冠心病(PCHD)家族史、肥胖比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PACS组(P<0.05);(2)PACS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罪犯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术还发现PACS组以冠脉单支病变和局限性病变为主(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PCHD家族史比例以及LDL-C水平是PACS的独立危险因素;(4)院外随访6个月,PACS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男性、吸烟、PCHD家族史及LDL-C是PACS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对PACS的发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钟庆华  郭盛  王海鱼  贺献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78-179,182
目的 探究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内脂素水平检测,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的关系.结果 3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关,病变程度越严重,则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王兵  包书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51-25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15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50例健康查体人员资料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生活习惯、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结果中年男性是早发冠心病的易感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其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对高危患者要进行积极干预,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孙丽娜  范新俊 《安徽医药》2018,22(4):692-694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入选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3例,根据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吸烟饮酒史、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早发组高于对照组,而早发组高血压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早发组单支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三支病变、回旋支及右冠脉病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是早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早期干预对减少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为预防早发STEM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就诊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 对早发STEMI(男性<55岁, 女性<65岁, 124例, 男94例、女30例)和晚发STEMI患者(278例, 男214例、女64例)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早发STEMI组体质量指数、肥胖、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于晚发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χ2=3.987、11.355, 均P<0.05), 高血压病史比例低于晚发组(χ2=7.277, P<0.05);早发STEMI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高于晚发STEMI组(t=4.796、4.170、5.210、4.900、3.239, 均P<0.05), HDL-C、Hcy低于晚发STEMI组(t=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为肿瘤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测定150例新诊断食管癌和68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水平(FC-P),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1)早发组和晚发组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早发组FINS和HOMA-IR均高于晚发组(P0.05)。但两指标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食管癌早期发病机制之一,提示对小于50岁,存在胰岛素抵抗人群加强食管癌筛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64例及对照组26例用ELISA法测定OPG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2支、3支病变组.冠心病的多个易患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血清OPG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47,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OR=2.4;95%的可信区间为1.4~4.2).结论OPG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特征,并研究其对围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ICP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CP发病时患者的孕周情况分为早发组(早发型ICP,孕周低于28周)与晚发组(晚发型ICP,孕周不低于28周),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与丙氨酸转移酶水平上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早发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以及早产率、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ICP相比晚发型具有更为严重的临床病情,该病的标志性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明显提高,其围生效果较差,更容易出现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的患者5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心功能Ⅰ级者8例、Ⅱ级者23例、Ⅲ级者11例、Ⅳ级者8例。测量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和血脂相关指标的水平,研究各个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体的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C、HDL-C、LDL-C水平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G水平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之间相比较,从心功能Ⅰ~Ⅳ级,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血脂中TC、LDL-C亦呈升高趋势, HDL-C逐渐降低, TG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患者疾病的加重,血清水平逐渐升高,血脂中TC和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TG与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即造影阴性者(62例)和早发冠心病组(年龄男≤55岁,女≤65岁,共244例)比较组间差异;将冠心病组按年龄划分为4组,比较不同年龄段冠心病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再依据病变累及冠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进一步回顾性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性与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依据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入院时和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患者比较发现50~65岁之间的患者PLC减低,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相比其他年龄段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体质量指数、血小板计数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血小板参数与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4)SAQ量表评估发现与冠心病入院时相比,出院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各因子分及SAQ总分增加(P<0.05)。结论 高体质量指数、血小板相关参数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的定期监测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力  何敏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71-17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PCAD)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把66例PCAD-AMI患者和50例晚发冠心病(late-onset coronary artery diseas,LCAD)AMI患者分为PCAD组和LCAD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LCAD组阳性家族史、吸烟史、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AD-AMI患者的发病与阳性家族史、吸烟史、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冠心病患者110例和脑梗死患者108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106例。分别为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心血管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清峰 《黑龙江医药》2012,25(4):621-62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试剂法测定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梗死的预防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临床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50岁以上女性住院患者201例为疾病组,同期收治年龄在50岁以上排除冠心病的20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1传统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否停经和空腹血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新的可能的因素中,尿蛋白阳性患者的比例疾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201例疾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86例(42.8%),双支病变患者59例(29.4%),三支病变患者56例(27.9%);轻度狭窄比例23.9%,中度狭窄比例16.9%,重度狭窄比例59.2%。结论 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以单支病变,血管重度狭窄为主,而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尿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PG、sRANKL、hs-CRP等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oups,ACS)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CO)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OPG、sRANKL、hs-CRP及LDL-C表达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sRANKL、hs-CRP及LDL-C表达的差异。结果:ACS组患者中血清OPG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CO组,ACS组患者血清sRANKL水平低于SAP组及CO组。SAP组患者血清OPG及hs-CRP水平高于CO组,血清sRANKL水平低于CO组。结论:OPG、sRANKL、hs-CRP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异常,能够预测冠心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及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探讨血清水平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各40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YKL-40水平,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与年龄、FPG、TG、HbAIC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可作为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及血管壁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年龄、FPG、TG、HbAIC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水平在男女性别间的差别。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病例227例,确诊冠心病者140例,选择CAG正常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中不同性别的TBIL、UA及部分相关危险因素的含量,分析其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①两组中不同性别之间危险因素水平均值t检验显示:冠心病组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高,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的比例高,与男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吸烟比例较女性高。对照组除吸烟外,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低HDL-c及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BIL(P〉0.05)被排除在外。性别分组后,男性组年龄(P=0.001)、尿酸(P=0.003)为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组则以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为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年龄、糖尿病、低HDL-c、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他危险因素如高LDL-c、低胆红素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总胆红素不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可能通过其它相关因素间接对冠心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0例,冠心病6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测定以上人员血尿酸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致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