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分析近年来期刊文献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年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25首处方,涉及中药172种,使用频次较高的常用药物为黄柏、茯苓、山药、泽泻、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知母、生地黄、甘草、女贞子、墨旱莲、当归、车前子、薏苡仁等,挖掘出26个核心组合和13首新处方。【结论】近年来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方剂组方以补益肝肾、清热利湿、健脾渗湿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研究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孟如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临床病历资料所涉及的369首处方中181味中药进行中药类别、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等统计分析。结果 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常用药类,出现用药频次>20次的高频药物有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当归、 陈皮、柴胡、太子参、升麻等,其中大多为超高剂量用药;用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与黄芪的组合关联最为多见;药物间的关联分析得出补中益气汤为基本常用方剂。经聚类算法分析,挖掘出常用药对组合37个,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推出可能新方9首。结论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运用实际,得出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重视脾肾,标本兼顾。并以益气法为主贯穿于本病的整个治疗,兼以化痰、利湿、清热、活血等,具有独到的组方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临床用药规律,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中药辨证施治特点。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文献,使用Excel 2007建立药物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基础数据分析、频数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中药处方的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DME核心药物、核心药对、核心用药组合,探索中药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篇文献,540频次药物使用,99种药物。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的单味药物为茯苓、泽泻、黄芪、当归、川芎、猪苓、生地黄、白术、丹参、车前子。共19种证候,分三大类:痰瘀阻滞类、脾虚水停类、气血阴阳亏虚类。2项关联规则前4位为黄芪→茯苓,泽泻→茯苓,当归→川芎,当归→茯苓;3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当归、茯苓→泽泻,泽泻、黄芪→茯苓;4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泽泻,当归、黄芪、茯苓→川芎,当归、黄芪、茯苓→泽泻。结论分析得出以补气利水为主,活血补血为辅的核心药物使用特征;DME中医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以致水湿内停,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目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GraphPad Prism 9.0和SPS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18首处方,涉及126味中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共25味,频次居前的药物有茯苓、三七、炙甘草、山药、白术、丹参、薏苡仁、泽泻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主,药味以平、温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肺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山药-茯苓、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丹参-茯苓-三七、山药-三七-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健脾益气、淡渗利水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可聚为5类。【结论】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用药立足病因病机,坚持辨病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的内服中药专利复方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www.cnipa.gov.cn/)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用药频次≥15次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治疗带状疱疹的内服中药专利复方专利125项,涉及药物375味。性味以苦甘寒为主,主要归肝经,其次归肺经、心经、脾经。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黄芩、柴胡、金银花、板蓝根、栀子、龙胆、赤芍、延胡索、当归等。高支持度的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芩”“龙胆,栀子,柴胡”“栀子,黄芩,甘草,龙胆”,核心药物为甘草、黄芩、板蓝根、栀子、柴胡、龙胆、车前子、金银花等。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组合。【结论】治疗带状疱疹的内服中药专利复方多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行气活血为法,临床可根据具体证型加用凉血、补血、健脾、利湿之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究中成药治疗胃病的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消化疾病分册》中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上消化道出血及胃下垂等胃病的中成药处方,通过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用药模式、规则分析、网络展示)及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分析治疗胃病的中成药组方规律。[结果]共收集89首中成药处方,共计203味中药,其中药物频次大于10的中药17种,主要为补益类及理气类中药,药对频次前3位分别是“甘草、白芍”“白术、茯苓”及“白术、甘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甘草、厚朴→陈皮”置信度最高。其次,分析得出用药模式及药物关联规则等相关参数31种,并挖掘出新处方4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治疗胃病的中成药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探索其隐性规律,得出频次最高的药对及相关组合,并最终挖掘出治疗胃病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胃病及相关科学研究开拓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性早熟的文献,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性早熟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复方63首,涉及药物93味,使用频率≥50%的药物共7味,依次为知母、生地黄、黄柏、牡丹皮、柴胡、夏枯草、茯苓;频次居前5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以寒、平为主,药味以甘为首,归经以肝经为要;关联规则分析常见的组合是知母—黄柏、知母—生地黄—黄柏、知母—牡丹皮—黄柏;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得到5个聚类新方。结果提示治疗性早熟的中药用药以清热、滋阴、凉血药为主,同时辅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药。  相似文献   

9.
钱红涛  郑宏 《中医学报》2016,(5):674-678
目的:研究郑启仲教授运用升降散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郑启仲教授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应用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重点分析发热和咳嗽为主症的用药规律,研究郑启仲教授运用升降散用药规律。结果: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升降散常与柴胡、黄芩、生石膏、甘草等配伍。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常用处方:升降散、普济消毒饮、银翘散等,多与生石膏、栀子、浙贝母、羚羊角等药物配伍。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常用处方:升降散、麻杏石甘汤、三拗汤、小柴胡汤等,多与川贝母、莱菔子、连翘、栀子、葶苈子、羚羊角等配伍。结论:郑启仲教授灵活运用升降散治疗儿科外感温病及内伤杂病,擅用升清降浊治法,组方用药体现了升清降浊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期刊文献中儿童哮喘缓解期肾阳虚及肾阴虚证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哮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数据库,筛选出1990-2017年期刊文献中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肾阳虚及肾阴虚证的临床效验用方,用SPSS modeler 18软件,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和药物功效频次分析、两味及三味药物配伍关联规则分析、网络路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符合纳排标准的方剂有319首,除甘草以外,有中药79味,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分别有14、11个功效类别。⑴治疗肾阳虚证共用37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常用两味药物配伍为熟地黄与附子;三味药配伍为熟地黄、山药、附子。网络图分析治疗肾阳虚证常以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牛膝配伍使用。⑵治疗肾阴证共用42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常用两味药物配伍为山茱萸与熟地黄;三味药配伍为茯苓、山茱萸、熟地黄。网络图分析治疗肾阴虚证常以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山药、泽泻、牡丹皮配伍使用。结论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肾阳虚证用药以利水渗湿、补肾阳及补肾阴药物为主,兼用活血、温阳药物;肾阴虚证用药以补阴、益肾、利水药物为主,兼用活血化瘀、温补肾阳、清虚热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熊继柏教授治疗脾胃病证的用药规律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录入熊继柏教授治疗脾胃病证的医案处方数据,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改进的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算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熊继柏教授治疗脾胃病证的用药经验以及组方规律。结果对脾胃病证筛选出的29个医案,共71首处方、108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是甘草、陈皮、砂仁、茯苓、木香、法半夏、厚朴、枳实;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是"陈皮-甘草""砂仁-甘草""茯苓-甘草";挖掘出熊继柏教授治疗脾胃病的4个核心组合及1首新处方。结论熊继柏教授治疗脾胃病证多用醒脾开胃,行气化湿之药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统计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总结叶天士辨治湿热证的特色。方法:收集《临床指南医案》中167例湿热证相关医案,将医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收集167首处方,涉及中药163味,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依次为苦杏仁、滑石、茯苓、厚朴、通草、黄连、陈皮、泽泻、黄芩;频次≥15次的药物组合有12组;多用苦、辛、甘味药;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推演得出核心组合2组、新处方1首。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擅长从三焦论治,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同时兼顾理气,并注重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期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构建方剂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肾病综合征中药专利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中药复方专利126条,涉及中药430味,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归经以脾、肝、肾、肺经居多。高频药物有黄芪、泽泻、茯苓、白术等。最常用对药为“黄芪-茯苓”,最常用角药为“黄芪-茯苓-泽泻”,重要关联规则有“白术,茯苓-黄芪”等,新方有“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五加皮”等。结论 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可以补虚泻实为法立方,重视培补脾肾,兼以活血、清热、利水,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中所使用的药物,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的高频药物为茯苓、陈皮、人参、泽泻等,多属利水渗湿、化湿、温里、补阳、补气类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后可以分为4类,主要针对泄泻湿滞化热证、湿聚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关联性较大的药物有厚朴—茯苓→陈皮,厚朴—泽泻→陈皮,厚朴—茯苓→泽泻,厚朴—陈皮—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际中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治疗恶性肿瘤的含天龙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含天龙处方(1985-2018),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含天龙处方285首,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数据库,使用该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中嵌入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天龙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主治疾病用药规律等。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治疗恶性肿瘤含天龙处方常用于肺癌、食管癌等,其中高频次药物包括白术、茯苓、黄芪、法半夏、甘草、生米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党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天龙”“茯苓-天龙”“黄芪-天龙”等,支持度≥20%,置信度=1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 天龙”、“法半夏 天龙”、“白术、茯苓 天龙”等。结论 治疗恶性肿瘤的含天龙处方所用药物以健脾益气扶正为主,适时祛邪为辅,组方用药圆机活法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软件对既往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辨证及处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1989—2016年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175篇文献中的181首处方录入中医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用药模式,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8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药对,其中核心用药为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挖掘出28个核心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高尿酸血症常用的药物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年来期刊文献中以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年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27首处方,涉及中药160种,使用频次较高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黄芩、杏仁、茯苓、浙贝母、桔梗、桑白皮、陈皮、黄芪、鱼腥草、半夏、麻黄、白术、麦冬、连翘、生石膏、知母等;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芩—甘草;挖掘出20个核心组合和10首新处方。【结论】近年来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方剂组方以清热化痰、理气补气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8.
宁鹏  陈晓红  唐宏亮  黄娴  林静 《广西医学》2023,(23):2836-284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析广西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组方规律。方法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3年间中医药治疗PCOS的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统计分析PCOS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1篇,得出10类证候,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肾虚、痰湿阻滞、血瘀、脾虚、肝郁、痰阻、气滞、湿聚、浊毒、气虚。涉及102味中药,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类为主,活血化瘀类次之。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药物的用药模式共6种,关联规则共4条。网络拓扑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PCOS的药物主要有当归、茯苓、菟丝子、川芎、陈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PCOS的核心药物组合为:(1)当归、茯苓、菟丝子、川芎、甘草;(2)苍术、茯苓、菟丝子、半夏、陈皮;(3)菟丝子、当归、茯苓、甘草、陈皮。结论 广西地区PCOS患者以肾虚、脾虚、痰湿、血瘀与肝郁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阴虚型糖尿病的组方规律。方法 于2016-07-20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与中医药治疗阴虚型糖尿病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79-01-01至2016-07-20。参照《中药学》对纳入文献的中药名称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组方规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2001—2016年发表的合格文献79篇,涉及中药121味,累计使用频次830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24味,6味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高频中药中2~7味药物联合使用分别有14、101、86、32、7、1组,关联强度居于首位的分别为山药+茯苓、茯苓+山药+熟地黄、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枸杞。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类为2~5类,均有1类为六味地黄丸组成。结论 阴虚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即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为主,可随证配伍滋阴、清热、凉血活血、补气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膏方治疗虚劳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筛选《中医膏方大全》中治疗虚劳病内服膏方87首,统计其中各药的使用频率,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不同药物组合在治疗虚劳病中的使用规律。结果出现频率前6味的中药为:蜜、人参、生地黄、甘草、茯苓、枸杞子;最常用的5组药对为麦冬→人参、白术→人参、麦冬→生地黄、肉桂→甘草、茯苓→人参;补气补阴药配伍清热药为最常见的组方结构。结论膏方治疗虚劳病重视顾护脾胃,以补气补阴为大法,随证配伍清热、补血、利水渗湿、补阳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