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诊断为尿毒症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21例,分别于透析治疗后1个月及透析后6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常规指标: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结果: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1个月后较透析前LA、LVEDd、IVSd及LVPWd有明显减小(P<0.05),6个月后LA、LVEDd、IVSd及LVPWd较1个月时亦有所减小(P<0.05);透析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腹膜透析组对心脏结构改善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均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而腹膜透析效果更优于血液透析,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心脏结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充分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分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个月时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A),计算E/A比值,并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45例尿毒症患者治疗前LVMI(153.8±29.5)g/m2、LVEF(48.8±8.3)%、E/A(0.83±0.25);充分血液透析后LVMI(113.9±25.8)g/m2、LVEF(57.7±10.6)%、E/A(1.17~0.22),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善.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左心室肥厚及功能障碍,充分透析可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每组各32例,入选时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于治疗前及6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LAD、LVDd、LVPWT、IVST、E/A、EF和LVMI);在以上两时间点进行体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分别检测患者临床指标(MAP、Hb、SCr、CRP、PTH)。结果经不同治疗模式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而HFHD组在MAP、Hb、CRP、PTH等有改善,且LAD、LVDd、EF和LVMI等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情况以及血液透析对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探讨可能引起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6月以上患者32例,分别于透析前2 h和透析后2 h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同时测量射血分数(EF)、过二尖瓣口前向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早期E、舒张晚期A),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出Kt/V、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率.结果: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左室肥厚改善不明显,但左室腔明显缩小;心脏舒张功能明显减弱,但心脏收缩功能减弱不明显.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透析前后左室直径的变化量、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量均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率呈正相关;透析前后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量与Kt/V呈负相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左室重量指数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率呈直线相关关系;左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容量超负荷、收缩压是促进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容量超负荷是促进左室腔扩大的危险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充分透析,对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心脏舒缩功能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江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4例,HFHD组男性15例,HD组男性18例。HFHD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普通HD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每周3次,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ET-1和彩色多普勒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比(E/A)、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FHD组的ET-1水平下降至(53.2±12.4)ng/L,而普通HD组的ET-1水平略有上升,为(87.3±23.2)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9,P=0.000)。HFHD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小于普通HD组(均P<0.05)。HFHD组的E/A和IRT也较普通HD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HFHD组能更好的保护尿毒症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ET-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肾脏内科和门诊就诊的具有血液透析适应证的尿毒症患者共107例。测量血液透析前后反映患者心脏功能的指标,并比较心功能改变的情况。结果透析后,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TEI指数在血透前较血透后改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每搏量、每分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变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加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MHD患者60例根据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分为A组(spKt/V<1.2,36例)和B组(spKt/V≥1.2,24例),比较两组干预前(血液透析2次/周)和干预后(血液透析3次/周,至少6个月)的相关血液透析指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体重增长百分比和超滤量等指标均下降,而spKt/V、每周spKt/V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升高(P<0.05)。两组干预后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下降,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比升高(P<0.01)。结论增加血液透析频率能逆转MHD患者左心室重构,有利于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在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病情改善的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病情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96%)与对照组(3.92%)差异不明显(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非洛地平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比值(E/A),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5.7%,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复查LVDd、LVPWd及LVMI均降低,EF及E/A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非洛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并改善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口服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缬沙坦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保护作用以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与观察组(缬沙坦治疗组),经6个月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使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左室结构和功能,同时检测血清钾含量以及血肌酐.结果 经6个月降血压及血液透析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钾及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透析治疗6个月后均有明显减少(P<0.05);但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和最大血流速度比(E/A)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透析6个月后IVST、LVPWT明显降低,E/A值显著升高,与透析前及对照组透析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