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和2例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内生软骨瘤中,肱骨近侧及股骨远侧干骺端各2例,胫骨及腓骨骨干各1例。2例软骨肉瘤中,股骨骨干1例,腓骨小头1例。7例病变在X线及CT上呈现沙砾状、逗点状及环状钙化,1例骨皮质内缘可见扇贝样压迹。80例患者MRI检查在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除1例腓骨小头软骨肉瘤及1例腓骨骨干内生软骨瘤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膨胀性改变。结论沙砾状、逗点状及环状钙化和骨皮质内缘扇贝样压迹以及T2WI呈明亮高信号可作为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于老年患者应警惕软骨肉瘤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手术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18例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结果:18例行X线检查,14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发生在骨干12例,干骺端4例,骨端2例。所有病例均见不连续的硬化缘,病灶内见不规则致密分隔。位于骨干表现为纵向膨胀性中心性骨质破坏,位于干骺端及骨端表现为横向膨胀性偏心性骨质破坏。9例出现病理性骨折。1例发生在胫骨近端病灶见骨膜反应。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软组织肿块。 结论: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中青年,股骨、胫骨骨干多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不规则断续硬化缘,内部可见骨性分隔,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可出现病理性骨折,磁共振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熟悉这些征象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发病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就诊治疗并已病理证实的6例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分析影像学内容,包括病变部位、骨质破坏、肿块形态、肿瘤骨、肿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和周围侵犯范围等。[结果] 6例患者男女性各3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27.8±17.01)岁。骨端3例,干骺端1例,髂骨1例,锁骨1例。6例患者均有骨膜反应,即放射状骨膜反应及骨膜三角;6例患者均有软组织肿块,与周围分界不清。肿瘤骨、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及环绕骨皮质均匀厚度的肿块为主要特征,病灶纯软骨成分强化表现为间隔强化和边缘强化,MRI增强扫面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呈“花瓣样”。[结论] 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结合患者年龄、性别、部位和临床等特点可提高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对脊柱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行CT检查并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 4 0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例转移瘤共累及 32个脊椎 ,CT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占 2 5 /32 ,成骨型占 4 /32 ,混合型占 3/32。在溶骨型转移中 ,18个病灶位于椎体后 2 /3,18个病灶同时累及椎弓及附件。 16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 (12例为局限性 )。 4例骨巨细胞瘤和 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均表现多房膨胀性骨质破坏。 3例血管瘤显示为网眼状影像中夹杂低密度脂肪。 3例神经纤维瘤均显示骶孔扩大。 2例骨髓瘤表现为椎体及附件膨胀性溶骨破坏 ,骨皮质完整或破坏。脊索瘤、骨软骨瘤、畸胎瘤、软骨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 1例。在CT上也各有特点。结论 :CT在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40例脊柱肿瘤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脊柱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CT检查并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40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转移瘤共累及32个脊柱,CT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占25/32,成骨型占4/32,混合型占3/32,在溶骨型转移中,18个病灶位于椎体后2/3,18个病灶同时累及椎弓及附件,16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为局限性),4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均表现多房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血管瘤显示为网眼状影像中夹杂低密度脂肪。3例神经纤维瘤均显示骶孔扩大,2例骨髓瘤表现为椎体及附件膨胀性溶骨破坏,骨皮质完整或破坏,脊索瘤,骨软骨瘤,畸胎瘤,软骨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在CT上也各人特点,结论:CT在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经病理证实尤文氏肉瘤5例,计掌骨、肋骨、腰椎各1例,长骨2例。讨论了少见部位尤文氏肉瘤的X线表现特点,我们认为掌骨、肋骨、腰椎尤文氏肉瘤主要表现斑点状骨质破坏。在掌骨常伴软组织肿块,骨质硬化,骨膜反应及骨囊性变,在肋骨软组织肿块为主要临床及X线表现,在腰椎一般无骨膜反应,椎间隙正常,部分病例可出现腰大肌影增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骨尤文氏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患者的 X 线、CT 及 MRI 表现。结果30例患者病变均发生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及骨干。X线特点:30例患者均出现骨质硬化伴有局限骨质疏松;20例出现放射状骨膜反应;15例可见 Codman 三角及软组织肿块。CT 表现:30例患者均出现骨髓腔内呈软组织密度,骨皮质局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0例患者可见骨膜新生骨呈葱皮样改变并可见放射状骨针。MRI 信号特点:肿瘤在 T1 WI 呈不均匀长 T1信号,在T2 WI 呈不均匀长 T2信号;20例患者可见骨膜新生骨,呈等 T1短 T2信号;放射状骨针呈长 T1短 T2信号;30例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内均可见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30例患者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X线、CT 及 MRI 对骨尤文氏肉瘤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三者综合应用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软骨瘤的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检查19例骨软骨瘤,4例做CT检查,15例做X-ray检查.结果19例骨软骨瘤,多发者2例,单发者17例.长骨干骺端共计18例,其他骨16例.X-ray表现:骨性突起,以蒂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呈圆形或菜花状.CT表现:与骨皮质相连的骨性突起,以蒂、宽或窄的基底连于骨皮质,局部骨皮质可增厚,密度不均匀,可见软骨帽低密度影,无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不但可以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显示软骨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软骨瘤的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检查19例骨软骨瘤,4例做CT检查,15例做X-ray检查。结果:19例骨软骨瘤,多发者2例,单发者17例,长骨干骺端共计18例,其他骨16例,X-ray表现:骨性突起,以蒂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呈圆形或菜花状。CT表现:与骨皮质相连的骨性突起,以蒂,宽或窄的基底连于骨皮质,局部骨皮质可增厚,密度不均匀,可见软骨帽低密度影,无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不但可以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显示软骨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肉瘤亚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种亚型23例骨肉瘤中毛细血管扩张型11例,骨旁型7例,多形性未分化型2例,骨膜型2例,髓内高分化型1例。11例毛细血管扩张型分别位于股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胫骨下段各2例,肱骨下段、桡骨下段、第2腰椎和髋臼各1例。X线显示骨质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骨质改变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7例骨旁型分别位于股骨下段2例,股骨中段、股骨上段、胫骨中段、肩胛骨、下颌骨各1例。X线显示骨致密性骨块为主要表现,骨髓腔内未见异常,突起骨块与骨皮质之间见有透光带;2例多形性未分化骨肉瘤分别位于骶骨、股骨中下段。位于骶骨CT示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有轻度膨胀,内有囊性变,有巨大的软组织肿块。位于股骨CT示骨皮质呈不规则致密性瘤骨,有长短不一的骨针伸入软组织,周围软组织肿块明显。2例骨膜型位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下段。CT显示骨皮质轻度破坏,骨髓腔内未见病灶,有巨大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不均;1例髓内高分化型位于肱骨中上段。X线显示骨质囊状破坏,局限清楚,髓腔扩张,骨皮质变薄。结论该5种亚型各自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赵娜  董江宁 《肿瘤学杂志》2017,23(8):702-706
摘 要:[目的] 分析良性及中间型骨纤维类肿瘤的影像细节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活检穿刺证实的的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1例)及中间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骨韧带样纤维瘤6例)骨纤维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良性纤维类骨肿瘤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有硬化边(13/17),无骨膜反应及骨旁软组织肿块;中间型纤维类骨肿瘤骨质破坏区无硬化边(9/14),可有骨旁软组织肿块(5/14)及少量骨膜反应(3/14);良性及中间型无骨化纤维类肿瘤可以有残留的骨嵴但没有骨化,可有少量钙化(2/31)。[结论] 良性及中间型纤维类骨肿瘤影像学征象能间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多种影像学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足短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手足短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204例,年龄6~72岁(平均34岁),高峰年龄20~40岁,女∶男约为2∶1.其中指骨166例,掌骨34例,足趾骨4例.原发性软骨肉瘤2例,均发生于指骨,年龄分别为52岁、76岁,男女各1例.对上述病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病理学特征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手足短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临床多无症状,影像学呈现膨胀性的骨破坏,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软骨组织伴不同程度黏液变、钙化及细胞轻度非典型性,未见浸润骨及软组织.软骨肉瘤临床多伴有疼痛,影像学可见皮质破坏、软组织包块形成.2例病理组织学分级均为II级,其肿瘤细胞较内生软骨瘤更为丰富,非典型性及黏液变显著,可见肿瘤性软骨浸润宿主骨、侵破皮质进入软组织.结论手足短管状骨以内生软骨瘤多见,尽管组织学具有非典型特征,但其呈现"软骨岛"结构及为宿主骨小梁包绕的生长方式与软骨肉瘤的浸润性生长不同,手足短管状骨软骨肉瘤罕见,其组织学显示显著的恶性特征,二者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囊内刮除+石炭酸辅助+植骨方法治疗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20例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位于四肢长骨的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男5例,女15例;年龄23—66岁,平均45.2岁。病灶长度4~15cm,平均6.7cm,手术方式采用局部骨皮质开窗、刮除病灶、石炭酸辅助、植骨术,有选择地进行预防性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疗效评定包括: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手术并发症、肢体功能采用MSTS评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围手术期麻醉、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d摔倒后发生肱骨病理性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8个月后骨折愈合。18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所有随访患者植骨愈合、邻近关节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27.7分(25~30分)。结论囊内刮除、石炭酸辅助、植骨治疗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能够较好的控制肿瘤,完整保留关节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肋骨软骨肉瘤的X线、CT及MR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整理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肋骨软骨肉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骨X线、CT和MR检查,其中5例经CT增强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13例患者均为普通型中、高分化软骨肉瘤,10例发生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2例位于肋骨头,1例发生于肋骨中段。病灶<5 cm 4例,≥5~10 cm 8例,>10 cm 1例。所有病变均可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和点状、环状钙化。结论 肋骨软骨肉瘤在X线及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和斑片状、弧形钙化,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MRI对于显示软组织肿块的侵犯范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进一步认识与提高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发生于椎体、肱骨、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孤立性浆细胞瘤为肋骨3例、胸椎6例、肱骨3例,其中1例肱骨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及CT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边界较清,其中1例骨皮质增厚、硬化,所有均未见明显骨膜反应。与肌肉信号相比,MRI在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所有均未见瘤周水肿,但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浸润,5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增强明显强化。结论X线平片对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较低;CT能清晰显示瘤体内增厚的骨嵴或残存的骨质;MRI可明确髓腔内外病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平片、CT和MRI三者联合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软骨肉瘤是发生在软骨细胞的继骨肉瘤之后第二高发骨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因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分型不同,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差异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软骨肉瘤极易复发。对于长骨低级中心型软骨肉瘤可行病灶内刮除并给予辅助治疗,而发生于骨盆及脊柱的软骨肉瘤,多选择广泛性切除,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研究仍在不断完善,作者对软骨肉瘤的临床诊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硬化性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yelitis)又称骨化性骨膜炎(ossifying periostitis),是一种以外周骨质和骨膜硬化,不伴脓肿及窦道形成的慢性疾病~([1-2])。其多发于长骨骨干及干骺端,也见于下颚骨~([3])。X线检查示弥漫性硬化性改变伴局部骨质溶解~([4]),有时可见骨膜反应~([5])。硬化性骨髓炎较为罕见,特点不典型,诊断具有较高难度。本病应与尤文肉瘤、骨样骨瘤、纤维结构不良和嗜酸性肉  相似文献   

18.
作者复习了经病理组织证实的5例尤文氏肉瘤影像学资料发现,其中2例的X线平片上,患部骨皮质出现碟形凹陷。例1男性,14岁。患儿X线平片显示右股骨局部骨皮质增厚,其内侧见有碟形凹陷缺损,缺损底部无明显骨质破坏,CT扫描证实局部骨皮质基本正常,局部软组织肿块内无钙化。骨闪烁照像术显示股骨病灶周围灌注有增多,放射性示踪剂沉积增加,未见转移性病灶。CT及MR检查证实了X线所见征象。MR有助于估计病灶周围软组织肿块大小,并可确定骨髓内受累情况。例2女性,9岁。X线平片显示左股骨干局部骨皮质明显增厚并有碟形凹陷,其下骨皮质无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内无钙化征象。骨闪烁照像术展示碟形凹陷部放射性示踪剂沉积轻度增加,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不同部位SB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胸椎3例、腰椎2例、颅骨2例、肋骨1例,其中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胸椎转移瘤、胸椎结核、腰椎淋巴瘤、颅骨脑膜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膨胀性改变及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病灶均表现为椎体压缩变扁,CT呈等/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稍高信号,其中2例呈典型"微脑征"。2例颅骨病灶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混杂高信号。肋骨病灶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不同部位SBP均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病灶及软组织肿块均一强化。"微脑征"为脊柱SBP特异性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ocal fibrocartilaginous dysplasia,FFCD)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7年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2例FFCD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范围1.4~11.6岁,平均3.4岁。由2名有10年以上骨骼放射诊断经验的医师对其X线及MRI表现进行分析,总结FFCD的影像特点。结果 12例中,4例(33%)位于右侧前臂,其中3例为尺骨远段,1例位于桡骨远段;8例(67%)位于胫骨内侧(左、右侧各4例),其中6例位于近端干骺端,2例位于远端干骺端;X线表现为患侧骨干弯曲,其中1例前臂病变伴桡骨头脱位,胫骨病变均见内翻畸形;病灶处骨皮质局部凹陷及条状透亮区,边界清晰,病变远端皮质增厚,并骨质硬化区,局部髓腔变窄,未见骨膜反应。MRI表现为尺桡骨或胫骨骨干弯曲,病灶处凹陷呈条带状低信号,部分伴等T1WI、高T2WI异常信号;在3D-VIBE序列可见纤维条索及/或软骨信号深入其内,邻近皮质呈带状低信号。其中3例(25%)病灶周围见轻度骨髓水肿,2例(17%)病变旁软组织轻度水肿。结论 FFCD的X线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