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亮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94-495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为新生儿常见急症。近几年,脑电图检测诊断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重要标准。治疗上,一线抗惊厥药物苯巴比妥、二线药物利多卡因、咪唑安定、三线药物左乙拉西坦的临床疗效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抗惊厥药物有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左乙拉西坦等.对于新生儿惊厥,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抗惊厥用药方案,本研究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惊厥的治疗过程,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药学监护与实践,一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方面规范药学监护行为,提升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3.
汤广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62-2163
目的研究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处理方法,减少新生儿惊厥的损害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痊愈36例,好转出院9例。导致新生儿惊厥首位病因是: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并颅内出血。生后低血糖是第二大病因,其次是感染。治疗的重点是止痉,首选的药物是苯巴比妥。结论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并颅内出血;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败血症和低血钙等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而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是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4.
苯巴比妥在儿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焦虑不安、烦躁及患儿对疾病检查恐惧时的辅助用药;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惊厥,特别是新生儿惊厥的治疗。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对多种小儿癫痫治疗和预防有广泛疗效且安全、廉价;复杂热性惊厥的预防治疗;麻醉治疗的辅助用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为脑功能保护剂和预防反复高热惊厥等作用。虽然苯巴比妥在儿科临床有着广泛应用,但其药物作用及机制仍待商榷。另外长期应用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防治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该药应有着更加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负荷量苯巴比妥控制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8例发生惊厥症状的新生儿,对其致病因素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使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实验治疗组予20mg/kg的负荷剂量,对照组予5~8mg/kg的常规剂量,必要时逐渐增量或加用其他药物。结果:使用苯巴比妥首剂负荷量治疗新生儿惊厥疗效优于使用常规剂量逐渐加量的方法。结论:建议对发生惊厥的新生儿,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首选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死亡或留有后遗症。为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1996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448例新生儿患儿中发生惊厥的43例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43例中男28例,女15例。胎龄<37周9例,~42周26例,>42周8例。出生体重<2500g13例;~4000g24例;>4000g6例。日龄≤3日24例,~7日11例,~28日8例。二、惊厥的类型、病因、围产因素1.临床类型分为五种类型犤1犦,本组新生儿惊厥共发…  相似文献   

7.
沈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65+67-65,6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评价。方法将本院120例临床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必要时甘露醇脱水、控制惊厥、保暖、供氧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确切,是一种科学安全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科学地使用苯巴比妥治疗足月新生儿癫痫性惊厥。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住的59例诊断为癫痫性惊厥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组,分别使用苯巴比妥控制惊厥电临床发作(观察组)和仅控制临床发作(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疗效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在首次用药控制惊厥后惊厥复发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控制惊厥后1周复查EEG,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12个月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苯巴比妥控制新生儿癫痫性惊厥在不超过最大负荷量的前提下,加大剂量以控制电-临床发作的疗效优于仅控制临床发作,两种方案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新生儿科医师对新生儿惊厥和抗惊厥药物的认识情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参加2010年四川省新生儿学组年会的新生儿临床医师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80%.苯巴比妥钠和地西泮是受访医师新生儿抗惊厥治疗首选药物,不同等级医院药物使用情况有一定差异;70%以上的医师缺乏基本的抗惊厥药物药理学知识;大...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惊厥急救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3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颅内出血7例、低钙5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78.95%。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惊厥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96例新生儿惊厥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利多卡因6mg/(kgd),分3次加入5%葡萄糖10mL静脉滴注,持续1h,连用5~7d。对照组用给予地西泮0.01~0.05mg/(kgmin)持续静脉滴注,按发作控制情况调整地西泮静脉滴注速度,维持24~36h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9%。治疗组临床症状迅速好转,止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利多卡因治疗新生儿惊厥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方便、安全、快速控制惊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代谢紊乱是新生儿惊厥的第二大原因。经控制惊厥和病因治疗后,治愈117例(69.6%),好转35例(20.8%),死亡16例(9.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新生儿惊厥多数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3.
虽然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对初次放化疗高度敏感,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在初治后1年内复发,而目前SCLC二线治疗的可选择药物少,拓扑替康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用于SCLC二线化疗的药物。目前SCLC二线治疗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新型化疗药物、化疗方案以及靶向治疗这两个方面,一些新型化疗药物以及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作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7月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头颅CT、头颅B超、脑电图等特点,进行诊断及分型,分析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新生儿非感染性惊厥的首要因素,占非感染性惊厥的54.05%,且以生后3d内发病为主;出生4d后,感染性因素明显增多,引起新生儿感染性惊厥的病因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主,占57.89%。惊厥的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多见,占64.3%。结论对病因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抗惊厥及病因的特殊治疗是治疗新生儿惊厥及评估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惊厥,从病因、发病日龄、惊厥发作类型、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窒息后HIE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因素,发病时间以生后3d内发生为最多,发作类型中以轻微型最多见。结论新生儿惊厥对新生儿危害极大,预防治疗其发病是必要的,应加强围生期预防保健,并预防低血糖、低血钙、水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的发生,给予综合治疗会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 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出生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预防性治疗。结果预防组HIE、惊厥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苯巴比妥不仅是作为控制HIE时惊厥的首选药物,而且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时的预防性用药,可减少HIE以及颅内出血和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备  马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之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不积极治疗,容易引起核黄疸等严重后遗症。药物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从抑制胆红素生成、加速胆红素转运、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结合及促进胆红素排泄等不同环节,综述了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进展,旨在为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前除控制惊厥、防止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外,其他药物治疗,如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兴奋氨基酸受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免疫学治疗、铁络合剂、NO合酶抑制剂等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58例新生儿惊厥护理体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曹慧琴徐静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有时不易识别,常常提示病情严重,有的威胁生命,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搞好新生儿惊厥护理,现将我院收治58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一...  相似文献   

20.
氨茶碱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药,但它的治疗指数比较狭窄。当茶碱的血清浓度超过一定的治疗范围(一般认为10~20μg/ml)时出现恶心、呕吐、心律不齐、惊厥、甚至死亡。因此,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监护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是很重要的。本文介绍了我院对10例哮喘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