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控制性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选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9例,选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脑梗死发生率、6个月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与脑梗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手术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术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脑血康片辅助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取控制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脑血康片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检测两组脑脊液中ET-1和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在疗后1周、疗后2周、疗后3周及疗后4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4.579,-5.534,-5.532,-6.632,均P<0.01).观察组良好率为55.10%,明显高于对照组26.53%(χ2=8.279,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73%,明显低于对照组75.51%(χ2=14.959,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ET-1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646和8.695,P<0.01).结论 脑血康片辅助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确切,下调患者脑脊液中ET-1和NSE含量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对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接受控制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6个月评价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GCS)、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评分( NC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Barthel指数)、颅内压(术中、手术结束及术后6个月)及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患者均采取去骨瓣减压、开颅清除血肿等手术治疗。术后14 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经去骨瓣减压术、抗血管痉挛、亚低温疗法及保守治疗措施治疗后,患者出院前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37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标准去大骨瓣与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48 h神经损伤相关因子水平,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脑灌注压。结果 观察组术后48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5.8±0.5)ng/ml和(0.7±0.1)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1.8)ng/ml、(1.9±0.3)μg/L(P<0.05)。术后7 d,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7±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5)分(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1、3、7 d,观察组脑灌注压分别为(89.7±5.8)、(95.3±6.8)、(99.7±7.3)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9±5.7)、(59.9±6.2)...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4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患者均采取去骨瓣减压、开颅清除血肿等手术治疗。术后1~4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经去骨瓣减压术、抗血管痉挛、亚低温疗法及保守治疗措施治疗后,患者出院前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74例,中残32例,重残24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治愈率63.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治疗方法、结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随访半年,治愈8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7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死、病残率极高,尽早确诊并进行及时的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级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每组42例,分别予以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情况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评分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①A组治疗无效率为19.0%,显著低于B组的45.2%(x2=6.604,P=0.010).②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及LOT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A组评估结果优于B组(P<0.05).③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显著低于B组的47.2%(x2=6.010,P=0.014).结论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级脑功能,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并与64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未继发脑梗死(脑外伤组)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sES水平比较,探讨血清E—sE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sES(38.45±7.57)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65.52±6.28)ng/ml,脑外伤组血清E-sES(54.09±9.04)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E—sES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41-14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为应激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6年2月资料齐全的2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9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低、行开颅手术、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空腹血糖≥8mmol/L、损伤类型中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3~5分、早期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颅脑损伤类型(脑干损伤、弥漫性脑损伤和脑挫裂伤)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在救治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肌梗死部位、脑梗死部位及确诊脑梗死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意识障碍、低血压、脑梗死确诊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心前壁和脑干梗死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早期确诊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0-06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资料,作为发生组,并收集同期医院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未发生枕叶梗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资料,作为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均完整,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中低血压、术前休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高、术前休克、术中低血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长均是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可能受GCS评分高、术前休克、术中低血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和植物生存5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51.3%。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尤为重要。救治中强调就地抢救及手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术后二次脑损伤(secondary.braininjury,SBI)因素对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的134例SCCI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找出二次脑损伤因素与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根据出院时GOS评定结果,良好72例(53.73%),中残15例(11.19%),重残13例(9.70%),植物生存9例(6.72%),死亡 25例(18.66%).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异常波动是导致SCCI患者二次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中术后低血压休克、低血容量所致的脉率加快、伤后ICP异常升高以及术后高热等对手术效果影响巨大,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盐耗损综合征(CSWS)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重型颅脑损伤并发CSWS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6例.实验组在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缩短血钠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1周和2周后,对照组2.86%和57.14%的患者血清钠恢复正常,实验组25%和86.11%患者血清钠恢复正常,实验组血钠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缩短CSWS患者血钠恢复正常的时间,对CSWS患者的诊治、愈后均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