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瘀是临床重要的病机之一,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血瘀日久可生风致瘀风内动,并常与其他内风相兼出现;瘀血蕴积日久可化毒,毒又可致瘀,毒瘀从化,引发诸多临床急证;瘀血还可与痰浊、内热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瘀热互结证,而血瘀化风、瘀毒从化、痰瘀互结、瘀热互结多见于老年病、慢性病或疾病的危重病阶段。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25-1827
目的:分析挖掘血瘀证的疾病、兼夹证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中2007年1月—2013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研究的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证素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09篇,中医疾病排序前10位的依次为胸痹、中风、消渴、癥积、水肿、眩晕、心悸、心痛、胃脘痛、头痛;西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盆腔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恶性肿瘤。中医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血阻络、心血瘀阻、湿热瘀阻、肾虚血瘀、阴虚血瘀、瘀阻胃络等。病位证素依次为心、肝、经络、脾、肾、胃、肺、筋骨、胞宫、大肠。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气滞、热、湿、阴虚、阳虚、外风、寒。结论:基于中医文献,利用频数统计总结的血瘀证在中西医疾病、兼夹证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基本上反映了血瘀证主要病机,能为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涉及病种多,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医生所熟识的ABC药(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Herbs),即活血化瘀药;日本医生称之为Oketsu Syndrome,即血瘀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病机、治疗的临床体会。作者认为晚期肺癌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血瘀——痰瘀——化热——耗气伤血,伤阴损阳;治疗要坚持“以补助攻”、“留人治病”的原则;其基本证型为瘀血阻肺证、痰浊瘀结证、脾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介绍了自己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有人称为“瘀血证”,实际上两者有所区别。瘀血是指瘀斑、瘀块、瘀点等皮下出血 ,紫癜、血肿等离经之血 ,是有形的出血性病理变化。而血瘀是广义的 ,除包括离经之血外 ,尚包括脏腑经络人体各部位的血液停滞 ,瘀塞不通 ,血脉不通 ,血不循经等广泛的病理性改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虽然其本在于心气不足 ,但标证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心绞痛病机系由气滞、气虚所引起的瘀血 ,不通则痛 ,临床上广泛应用活血化瘀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冠心病人除常表现有心痛、舌质紫暗、瘀斑瘀点等传统血瘀证候外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 ,血瘀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西医方面目前还未有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进展;中医中药则有其独特的观点。基于"痰挟瘀血碍气而病"的理论浅析本病的致病机理,并分别从寒痰血瘀、痰热血瘀、气虚痰瘀、阳虚痰瘀四个方面简要论证其治疗,对临床上诊治疾病的水平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于小勇  武学萍  范虹  刘超峰  雷鹏 《陕西中医》2010,31(8):1043-1044
雷忠义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病。在血瘀证的辨证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认为"久病致瘀,新病未必无瘀","瘀血致病当分急慢","瘀血致瘀","瘀久生毒","缺血之处必有瘀血";重视甲床色泽变化及舌下脉络,瘀血辨证,但见主证便是,不必悉具;重视血瘀证的病因诊断,强调辨证论治与辨因论治相结合,善用虫类药及引经药。  相似文献   

8.
从血瘀的病因病机、兼夹血瘀的不同证型的治法与方药等方面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对血瘀证的论治经验。张学文认为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致瘀、七情内伤致瘀、气血阴阳虚致瘀、痰饮内阻致瘀、各种出血致瘀,临床常见兼夹血瘀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毒瘀结证、风痰瘀阻证,治疗上当予理气祛瘀、补气化瘀、温经化瘀、化痰活血、清热解毒化瘀、祛风化痰与活血通络,全面认识血瘀证对于临床上诸多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文献,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性证素以气虚、血瘀、阴虚和痰为主;病位证素以肺和肾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肺气虚最常见;二病性证素组合时,气虚血瘀最为常见,病位多在肺肾;三病性证素组合时,气阴两虚兼血瘀及痰瘀互阻兼气虚较为常见,主要病位在肺肾。四病性证素组合时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较为常见,病位在肺肾。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肾,病性主要为气虚、血瘀、阴虚和痰,为进一步开展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300例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规律,由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湿热瘀结型(53.0%)、脾虚湿瘀型(21.0%)气滞血瘀型(15%)、肾虚血瘀型(11.0%)。瘀血内阻在聚类后的4个证型里均有体现。结论:上述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湿热瘀结为其病机关键,瘀血阻滞为疾病形成共有的病理产物,所得结论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表》,并建立证素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2个病性证素中,痰(饮)和出现频率最高(80.76%),其次为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频率分别为50.95%、41.44%、33.62%、21.56%、19.24%等;靶点主要位于肺,其频率为93.23%,其次为在肾和脾(36.79%和7.61%)等。在证素不同的组合中,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血瘀证(1.57%)。靶点在肺、肾、脾,表现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等。三证素组合多为痰热(29.07%)、痰瘀(24.42%)、痰湿(浊)(14.12%)等与病位肺的组合,表现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等。四证素组合有痰热瘀阻肺证(3.38%)和外寒内饮证(0.85%)。其他组合有少阳郁热证(0.63%)、风痰入里证(0.42%)等。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饮)、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主要病位在肺、肾、脾等。  相似文献   

13.
王家琳  李桂珍 《河南中医》1996,16(5):295-296
痰瘀同治肺心病的体会王家琳李桂珍翁敏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主题词肺心病/中医药疗法祛痰祛瘀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一种典型的“痰瘀同病”证,要想消除肺心病患者咳、喘、痰的临床症状,必须改变肺部和体内瘀血的病理状况,因此痰瘀同治肺心病是治...  相似文献   

14.
《国医论坛》2021,36(4):50-51
王国斌教授认为臁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病位在臁部,病变脏腑涉及脾、肺、肝、肾。因虚可致瘀致湿,湿瘀胶着难除,故虚、瘀、湿贯穿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但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王国斌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该病分为早期、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证型以湿热、瘀血为主,治疗上以四妙勇安汤加减;后期证型以气血亏虚为主,治疗上以救顽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6.
瘀血证过去论述多注重心、肝、脾,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体会,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瘀。并对心瘀、肝瘀、脾瘀、肺瘀、肾瘀、胆瘀、胃瘀、大肠瘀、小肠瘀、膀胱瘀、三焦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分别作了论述,可为临床全面认识瘀血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与肾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民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8):984-98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素临床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选择4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制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进而得出证素及其积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位证素以肺为主,肾脾两脏次之;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血瘀、痰为主,其中气虚显著高于其他证素(P0.01,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肾脾两脏。病性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居多,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9.
杨建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