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联合半月板移植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微创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膝关节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的患者,同期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微创手术.内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栓固定方法,外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桥固定方法.ACL重建术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股骨端内纽扣固定、胫骨端可吸收界面钉固定的方法.全部手术过程在关节镜下完成.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记分和IKDC分级评价.关节稳定性检查包括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膝关节活动度通过测量双膝活动度的差值评价.平均随访20.4个月(5-4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没有因移植物失败需ACL翻修或取出移植半月板者.患侧膝关节屈曲度较健侧减少9°±6°,伸直度较健侧减少3°±2°.术前患膝Lachman试验Ⅱ°阳性2例,Ⅲ°阳性6例,抽屉试验Ⅱ°阳性3例,Ⅲ°阳性5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阳性.术后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6例,Ⅰ°和Ⅱ°阳性各1例.前抽屉试验阴性6例,Ⅰ°阳性2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阴性.Lysholm记分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分级正常和接近正常者所占比率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MRI示ACL移植物位置适当,移植半月板1例前角和1例后角有Ⅱ°损伤信号影,其余半月板外形良好,有内部信号不均匀现象.结论 对适当选择的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患者,联合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术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虽然其在全关节镜下的微创操作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此术式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有作者将异体和自体移植重建交叉韧带从组织活力、胶原形态学、抗拉力、稳定等方面进行研究,显示自体移植优点较多且无继发性损伤。Jackson等曾作了可行性同种异体韧带移植修复前交叉韧带的动物试验。本文作者将同种异体交叉韧带及半腱半膜肌修复交叉韧带进行了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手术重建的最佳时机。方法将病例患者根据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3周为界限分为早期手术组(32例)与延期手术组(45例),分别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率、关节活动度、Kneelax关节动计度测量仪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变及稳定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至少随访2年,平均27个月。在屈膝30°、132 N条件下对同侧膝关节稳定性进行测量:早期手术组Kneelax值为(1.0±0.9)mm,延期手术组Kneelax值为(2.3±1.5)mm,P0.01。以上数据说明术后2年,早期组患者膝关节前移程度明显小于延期组患者。对于病例中出现的复合伤,早期手术组出现内侧半月板撕裂者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者3例。延期手术组中,内侧半月板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者4例,外侧半月板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者5例,同时伴有内外侧半月板以及软骨损伤者5例,单纯性内侧半月板损伤者5例。以上病例证明早期手术患者的伴发损伤明显少于延期组患者(P=0.036)。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病例患者膝关节平均移动度分别为(120.6±9.9)°,(132.4±13.2)°(P=0.452)。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患者Lysolem平均分,分别为(94.7±9.3)分,(92.2±7.8)分(P=0.332),两组病例患者Tegner平均分为(7.1±1.2)分,(6.3±1.8)分(P=0.935)。IKDC评估中,早期手术组32例中30例(93.75%)被认为正常或接近正常,延期手术组45例中43例(95.56%)被认为正常或接近正常(P=0.976)。以上四种评估方法认为两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早期手术重建能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不会导致膝关节的粘连,而且能够防止前交叉韧带的再次松弛,降低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伴发损伤。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重建(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结合一期锚钉修复严重(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关节镜下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和同种异体半腱肌腱重建急性ACL断裂合并III度MCL损伤38例。其中ACL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18例(A组),同种异体半腱肌腱重建20例(B组),MCL均用带线锚钉固定。术后伸直位支具制动后1周开始练习膝关节屈伸,屈曲角度由小到大,至术后6周至少达到120度。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6个月、术后1年客观指标检查,包括膝关节稳定性(KT一1000测量,134N前向拉力),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大腿周径差别,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并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主观评估。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足部16排CT扫描重建,测量足部横弓的宽度以及内、外纵弓的高度和顶角。将以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尸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achman试验检查A组16例(88.89%)阴性,2例(11.11%)Ⅰ度阳性,无Ⅱ度以上阳性;B组17例(85.00%)阴性,3例(15.00%)I度阳性,无Ⅱ度以上阳性。A组有1例轴移试验阳性,其余均为阴性;B组有1例轴移试验阳性,其余均为阴性。KT一1000在134N前向拉力下测量的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A组:〈2mm者15例(83.33%),~5mm者3例(16.67%),无〉5mm者(0.00%);B组:〈2mm者16例(80.00%),〉5mm者3例(15.00%),〉5mm者1例(5.00%)。双下肢周径差别A组为(1.06±0.86)cm,B组为(1.04±0.92)cm。Tegner评分A组为(6.00±0.46)分,B组为(6.00±0.57)分。Lysholm评分A组为(94.00±6.02)分,B组为(95.00±2.35)分。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为(89.45±2.89)分,B组为(90.12±4.56)分。两组患者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achman试验检查A组15例(83.33%)阴性,3例(16.67%)I度阳性,无Ⅱ度以上阳性;B组16例(80.00%)阴性,1例(5.00%)I度阳性,2例(10.00%)II度阳性。A组有2例轴移试验阳性,其余患者均为阴性;B组有2例轴移试验阳性,其余患者均为阴性。KT-1000在134N前向拉力下测量的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A组:〈2mm者14例(77.78%),-5mm者4例(22.22%),无〉5mm者(0.00%);B组:〈2mm者16例(80.00%),-5mm者3例(15.00%),〉5mm者1例(5.00%)mm。双下肢周径差别A组为(1.01±0.21)cm,B组为(1.03±0.12)cm。Tegner评分A组为(5.00±0.96)分,B组为(6.00±0.03)分。Lysholm评分A组为(94.00±6.67)分,B组为(95.00±3.55)分。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为(90.48±2.36)分,B组为(90.17±4.32)分。两组患者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16排CT测量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足部横弓的宽度以及内、外纵弓的高度和顶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ACL断裂合并III度MCL损伤时,应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和同种异体半腱肌腱重建ACL结合一期锚钉修复III度MCL损伤,均能取得优良的早期疗效,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是合并III度MCL损伤时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可选择的良好移植物,同时行一期带线锚钉修复MCL损伤的早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山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为模型,比较生物骨横穿钉和Rigidfix固定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生物骨横穿钉的初始固定效果。方法采用12只山羊左右侧膝关节模拟ACL重建,实验组为生物骨横穿钉组(n=12),对照组为Rigidfix组(n=12)。生物力学实验包括位移数据、失效载荷、最大载荷等。选取载荷-位移曲线近似直线的斜率作为抗拉刚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疲劳试验中,两组在循环200、400、1000次的位移分别为(0.53±0.11 vs.0.55±0.11)cm、(0.78±0.16 vs.0.84±0.17)cm、(1.21±0.26 vs.1.23±0.28)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骨横穿钉组的最大失败载荷与失效载荷分别为(944.225±223.073)N、(864.864±191.209)N;Rigidfix组为(900.568±86.375)N、(807.473±68.125)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拉刚度,生物骨横穿钉组(237.215±92.126)N/mm与Rigidfix组(230.357±49.792)N/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骨横穿钉与Rigidfix在离体生物力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生物横穿钉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并通过检测韧带样纤维瘤周边病理学改变以了解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8年我科切除的56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标本,对其可能与术后复发相关的临床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体积、侵犯主要血管神经、侵犯骨、切缘质量、是否接受放疗及药物治疗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病灶周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3—108个月,总体复发率为39.3%,平均复发时间初治组为17.3个月(5—23个月),复发组为14.8个月(3—26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体积、侵犯骨、是否接受放疗、药物治疗与肿瘤复发无统计学相关性,而侵犯主要血管神经、切缘质量与肿瘤复发有统计学相关性。切缘阴性、肿瘤未侵犯重要血管神经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沪〈0.05)。韧带样纤维瘤在病理学为良性,但可广泛浸润病变周边肌肉、脂肪、韧带、血管、神经、骨等组织,可突破骨皮质侵入髓腔内,但不能侵入血管及神经内部。结论韧带样纤维瘤术后复发率较高,侵犯主要血管神经、切缘质量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主要因素。病理学上,此病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能力,但无远处转移,术中达到满意的外科边界较为困难。所以当切缘阳性或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放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缺陷对单髁置换(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术后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探究ACL缺陷是否为UKA的禁忌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UKA的患者进行1~3年(平均2年)的随访,以术前MRI或术中ACL是否存在缺陷将患者分为ACL缺陷组和对照组。随访后,比较两组之间翻修率和翻修原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ACL缺陷组UKA术后2年翻修率为6.25%,对照组为6.63%,用χ~2检验对两组翻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翻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翻修原因无差异,均为术后持续性疼痛、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结论对于术前MRI或术中发现ACL存在缺陷的患者,若膝关节不存在前后方向不稳定,ACL缺陷不应作为固定平台UKA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f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形态、走形及信号变化特征。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关节镜及MRI证实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合并症状性损伤的36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和经MRI证实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无损伤的36膝(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应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在MRI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分别测量两组病例ACL长度、下止点宽度及体部宽度,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ACL单束或双束纤维走行方向改变、连续性中断、轮廓不清、变细或增粗等MRI影像特征作为ACL形态异常评判标准,以T1WI系列图像ACL异常高信号作为信号异常评判标准,统计两组病例ACL异常形态及异常信号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冠状面ACL体部宽度(4.89±1.02)mm明显小于无损伤组(5.77±1.13)mm(P=0.004);冠状面ACL长度(19.33±1.49)mm、下止点(7.11±1.19)mm及矢状面ACL长度(33.55±2.76)mm、下止点宽度(15.68±1.40)mm、体部宽度(9.78±1.07)mm与无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ACL正常走行及形态所占比例30.6%明显低于无损伤组77.8%(P=0.000);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在冠状面及矢状面的ACL异常走行及形态发生率分别为52.8%和41.7%,分别与无损伤组冠状面13.9%和矢状面11.1%比较,均明显增高fP〈0.05o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ACL异常信号发生率33.3%也高于对照组11.1%(P=0.023)。结论与无症状、无损伤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相比,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导致ACL形态、走行异常和信号改变,其发生可能与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移位并挤压前交叉韧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颊粘膜鳞癌根治术后合并口角缺损的患者,根据唇、颊部和口角缺损大小个性化设计前臂皮瓣,供、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按缺损长度切取掌长肌肌腱与口轮匝肌和颊肌悬吊缝合重建口角。结果12例血管化游离移植前臂皮瓣全部存活,术后口角外形满意。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唇颊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言语及咀嚼功能障碍,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肌腱悬吊联合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口腔癌术后合并口角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技术,对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进行术中监测评定,使受压神经在微创手术下获得有效减压。方法 通过对60例常规直视手术患者及58例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监测和术后远期随访,对术后功能改善优良患者的术中电位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有效的术中减压效果评定指标。结果 以患者术前麻醉后SEP指标值为基础,术中监测电位变化,若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40%,提示减压充分,预后良好。术中监测电位与术后功能恢复状态符合率为86%-91%。结论 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术中监护能为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提供即时、客观的术中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剂;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 (1)应用EPO联合铁剂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