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愈风汤治疗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愈风汤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愈风汤能明显改善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自拟活血通络针刺法,每日1次,14d为1个程程,治疗2个疗程,配合静滴脑神经生长素治疗30d,对照组28例仅采用静滴脑神经生长素治疗3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77%,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0.28%,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S-QOL)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康复训练治疗,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致残率极高。中风后遗症是中风急性期有效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等后遗症状。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补脾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8年至1992年,共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现就此作一初步分析。临床资料 80例住院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62岁。脑血栓形成52例、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栓塞10例。肢体侧偏瘫40例、右侧偏瘫25例、双侧偏瘫8例、单纯失语3例、肢体瘫痪合并失语的4例。治疗方法中脏腑:取人中、十二井穴、十宜、内关、合谷、太冲。用泻法,留针30分钟。中经络:失语取风池、廉泉、少商、三阴交、太溪、金津、玉液。口眼歪斜取阳白、地仓、颊车、人中、合谷、太冲。半身不遂取肩髃、巨骨、曲池、外关、手三里、  相似文献   

6.
刘燕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0):26-26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救治后 ,病程在半年以上 ,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 1 999年 8月~ 2 0 0 2年 3月 ,笔者采用扶正通络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 48例 ,并与西药西比灵、脑脉康治疗 3 8例作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均为住院及门诊病人。治疗组 48例中 ,男2 7例 ,女 2 1例 ;年龄 48岁~ 74岁 ,平均 61 .5岁 ;平均病程 1 88天。对照组 3 8例中 ,男 2 6例 ,女 1 2例 ;年龄 5 1岁~ 72岁 ,平均 60 .5岁 ,平均病程 1 98天。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中…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疾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短暂脑血发作等病.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有的病例经过西医急救处理,甚至做过开颅手术抢救,挽救生命危险.所有病例均经过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中风后遗症,以残废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通络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21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通络汤联合西医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自拟方治疗中风后遗症四十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先富 《光明中医》2010,25(5):871-872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两组。采用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为治疗组,并设单纯西药常规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6.7%。结论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引起肺心病的病因以慢性阻塞地肺部疾病最为常见,是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肺毛细血管床被破坏,血管床面积减少,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引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遗症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赵波  李昌德 《光明中医》2011,26(7):1389-1390
中风属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范畴,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由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4.
自拟中风三宝治疗中风急性期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笔者自2002年5月至2003年 12月对16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各 80例,治疗组在常规给氧、降颅压、补液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中药中风三宝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拟祛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祛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的祛痰通络汤。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按中国中风量表评分(CSS),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值为(7.43±2.57),对照组为(5.67±2.3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的祛痰通络汤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阻络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3,(2):155-15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生黄芪、葛根、丹参、陈皮、白术、当归、银杏叶、僵蚕等)联合康复训练,连续观察30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中医症候量表均有好转,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3月至今,笔者采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30例,并与常规疗法治疗3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謇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起病急,变化快。其病因包括风、火、痰、瘀、气虚、阴虚等多种因素。笔者根据气虚血瘀的临床特点,自拟参龙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2003年3月采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脑梗塞后遗症30例,并与常规疗法治疗30例作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拟全蜈汤治疗中风后遗症1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于 1990年至今 ,应用自拟全蜈汤治疗中风后遗证 14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42例中男 130例 ,女 12例 ;年龄 4 2~ 86岁 ,平均 64岁 ;60岁以下 4 6例 ,60岁以上 96例。伴有高血压病Ⅱ~Ⅲ期 98例 ,Ⅱ型糖尿病 2 5例 ,冠心病 74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4例 ,高脂血症 15例 ,风心房颤 4例 ,脑出血 4 1例 ,脑梗塞 10 1例。病程 6个月以上 12例 ,3~ 6个月 32例 ,3个月以内者 98例。2 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均予自拟全蜈汤。全蜈汤 :全蝎 5g ,蜈蚣 3条 ,水蛭 2 0g ,穿山甲 5g ,地龙 30g ,乌梢蛇2 0g ,僵蚕 10g ,川芎 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