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EH)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的血压昼夜变异性,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以及与正常血压者的异同.方法12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平均血压各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和两组间的变异性参数--标准差s(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各时间段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结果高血压组平均血压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昼夜变化规律两组一致,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参数(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大于正常血压组.各时段的变异度指标--变异系数(24hSBPCV、24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其绝对值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两者血压变异性(BPV)变化规律,均为昼夜24h血压变异大于白天的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大于夜间血压变异.结论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大于正常血压者,而两者血压变异性的昼夜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入组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A组,43例)和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B组,43例),随访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和血压变异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A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dSBPV)、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nSBPCV)、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nDBPCV)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均能进一步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在降低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3,(4):38+40-38,4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状况及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科住院的50例EH患者为EH组.50例EH合并T2DM患者为EH+DM组。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EH+DM组的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组(P〈0.05);EH组和EH+DM组的PNN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 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 HbA1C≤6.0%,n=62);正常高值组(6.0%﹤HbA1C≤6.0%,n=58);升高组(HbA1C ﹥6.0%,n=60),测定患者HbA1C和血压变异性,之后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hSBPSD 、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与HbA1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两组。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并采用无创血压监测仪行24h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患者24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结果 EH+CHD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EH岁组(P<0.05);EH+CHD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均显著高于EH组(P<0.01或0.05);24hSBP-SD、DSBP-SD与PW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扩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血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将老年EH患者100例作为老年EH组,同期年龄<65岁的EH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2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EH患者随着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年龄关系不明显,随血压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原发性高血压(EH)、EH并T2DM(EH T2DM)患者心肌收缩力受损害的差别及部分影响因素.并探讨在严格控制血糖和(或)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能否逆转或阻滞心脏构造和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评价32例正常人、67例EH、32例T2DM和35例EH T2DM患者的左心室壁内缩短分数(MFS)及应力相关MFS(S-cMFS),并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HbAlc)、血糖(GL)、24小时尿总蛋白(TuA)、尿微量白蛋白(MuA)、肾功能和血脂.并在严格控制血糖和(或)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半年后重复上述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EH、T2DM和EH T2DM组MFS和S-cMFS 明显减少,T2DM和EH T2DM组更为明显;单变量相关分析显示HbAlc、MuA、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MFS和S-cMFS呈显著负相关,多变量相关分析提示仅HbAlc与MFS和S-cMFS显著相关.治疗后MFS、S-cMFS得到明显改善,尤以T2DM和EH T2DM组更为明显.结论:EH、T2DM和EH T2DM患者心肌收缩力明显损害,尤以EH T2DM患者更显著,HbAlc和MuA是损害心肌收缩力的重要因素,CH、TG、LDL也可能具有不良影响.通过半年严格控制血糖和(或)血压能阻滞或逆转DM、EH、DM EH患者左室构造和功能的损害,似乎T2DM和EH T2DM患者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血压变异性(BPV)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EH患者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测得的各时间段血压标准差(SD)作为BPV指标.结果 EH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Ⅱ、Ⅲ期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Ⅰ期EH患者;EH患者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  相似文献   

9.
张睿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23-12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24h内的血压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以下简称EH组)患者,和同时期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下简称DM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两组患者24h内血压变化。结果白天两组患者的血压负荷值没有明显性差异,晚上两组患者的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性显著。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晚上血压昼夜节律有变化,且负荷值和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0.
赵静  陶兴永  韩卫星  郑林林  曹丽 《安徽医药》2015,19(10):1953-195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63例 EH 患者(EH 组)、70例 T2DM患者(T2DM组)和72例健康者(N 组)进行动态心电图(AECG)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监测 AECG 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 R-R 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百分比(PNN50)。结果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 组间比较显示,EH 组(107.9±33.2)ms、T2DM组(110.2±37.7)ms 明显均低于 N 组(122.3±3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EH 组和 T2DM组的 SDN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三组间的RMSSD 和 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H、T2DM中老年患者的 SDNN 减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有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程度、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观察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将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对血压变异性影响不大;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差异也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将不再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越大,血压值也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血压变异性越大。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病(EH)及二者并发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与之相关的因素,为防治T2DM合并EH患者内皮损伤提供新的依据及治疗指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2DM、EH、T2DM+EH患者血浆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百分含量(vwF%),并与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vWF%T2DM组(115.81±38.56)%、EH组(112.97±32.47)%、T2DM+EH组(133.77±42.75)%均高于NC组(92.29±23.97)%;T2DM+EH组分别高于T2DM组、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C组BMI,T2DM组FIN、HbA1c,EH组收缩压(SBP),T2DM+EH组SBP、HbA1c进入影响血浆vWF%独立相关因素多元逐步同归分析方程.结论:T2DM、EH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NC组BMI;T2DM组FIN、HbA1c;EH组SBP;T2DM+EH组SBP、HbA1c是影响血浆vWF%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05例根据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组),各组分别测定脂联素(Adiponectin)、血栓调节蛋白(Tm)、一氧化氮(NO),并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EH+T2DM组和EH组Tm明显增高(P〈0.05),血浆Adiponectin和NO明显降低(P〈0.05)。与EH组比较,EH+T2DM组的Tm明显增高,血浆Adiponectin和NO明显降低(P〈0.05)。EH+T2DM组血浆Adiponectin水平与Tm呈显著负相关(r=-0.353、P〈0.05);与NO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5);Tm与NO呈明显负相关(r=-0.319,P〈0.05)。血浆Adiponectin和NO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Adiponectin、NO和Tm的异常表达,合并T2DM患者更为显著。血浆Adiponectin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在EH、EH合并T2D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为早期干预EH+T2DM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98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卒中组)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糖尿病、冠心病),入院3 d内进行动态血压测量,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记录患者入院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分析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BPV与入院日气温的关系。结果 合并脑卒中组24 hSBP、24 hDBP、24 h SBPCV、24 hDBPCV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60岁组患者24 hSBP低于60~<70岁、≥70岁组,≥70岁组患者24 h DBP低于<60岁、60~<70岁组患者,≥70岁组患者24 hSBPCV、24 hDBPCV均高于<60岁、60~<70岁组患者;男性24 h DBP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患者24 hSBPCV、24 h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患者临床特点及双足的的震动感觉阈值(VPT)。方法收集218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震动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症状组的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病程更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患者数更多,24h尿白蛋白定量及震动感觉阈值更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与患者糖尿病病程、24h尿白蛋白定量相关(P〈0.05)。根据症状诊断,DPN患病率为43.1%,根据VPT检测结果诊断,DPN患病率为57.8%。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病程相关;震动感觉阈值测定能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对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性高血压组)和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24h、13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1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雨  许邦龙 《安徽医药》2016,20(8):1506-150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高血压患者68例,分成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n=33)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n=35),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连续记录24 h、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数值,通过SPSS软件计算24 h、白天及夜间每半小时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即为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SBPV);计算起床后2 h内收缩压平均值与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 h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血压晨峰值。结果 通过对A、B两组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区别。同时将代谢综合征定义中包括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与24 h SBPV,白天SBPV,夜间SBPV及血压晨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踝肱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I异常组64例和ABI正常组58例,测定患者的ABI和BPV指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以及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应重视降低其BPV指标,从而减少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H)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 EH患者及 40例正常人进行 2 4h动态血压检测 ,以测得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同时检测血 β2 - mg、尿 m A1b、β2 - m g、α1 - mg等早期肾损害指标。结果 :EH组 期患者血压变异性大于 期患者 ,血 β2 - m g、尿 m A1b、β2 - mg、α1 - mg也高于 期 : 期患者血压变异性、血β2 - mg、尿 m Alb、β2 - mg、α1 - mg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EH期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 ,早期肾损害的指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其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