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一、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近些年来,微创脊柱外科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其中经皮内镜椎间盘摘除技术是目前创伤最小的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式。经皮内镜技术通过带工作通道的硬杆状内窥镜在生理盐水持续灌洗下进行,可在直视下对病变椎间盘进行操作,因其操作全程在内窥镜下完成,故又称为全内镜技术。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皮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Yeung发明的YESS (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脊柱内镜系统及YESS技术基础之上的。Ruetten,Hoogland等在YESS脊柱内镜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并提出完全内镜技术( full-endoscopic technique )及TESSYS (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 )等概念。但这些脊柱内镜系统都是使用带工作通道的硬杆状内镜在持续生理盐水灌洗下进行的微创脊柱手术,只是手术技术上不断改进以适应更复杂的病例,所以都可以称为完全内镜下手术技术。目前主要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及慢性腰痛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时代的发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在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YESS技术,即美籍华人Yeung[1]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脊柱内镜YESS系统,并应用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经皮经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行髓核摘除减压的技术。Hoogland等[2]又在YESS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改进,提出了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借助内镜直视下直接到达椎管内突出的髓核,并  相似文献   

4.
Kambin 及 Gellman [1]在1973年首次报道使用脊柱内镜,经皮从后外侧入路摘除压迫神经的椎间盘髓核组织。Yeung [2]发明了 YESS 系统,经后外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成为最早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YESS (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脊柱内镜系统的发明及其相应的 YESS 技术为现代经皮腰椎内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uetten 等[3]和 Hoogland 等[4]对 YESS 技术做出了改进,并由此发展为完全内镜技术( full-endoscopic technique )及 TESSYS 系统(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 )。PELD 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为椎间盘突出患者带来了福音。其微创性、有效性及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从事脊柱内镜的学者证实[5]。常使用的是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 ),其适应证包括旁中央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但在经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尤其是脱垂型及腋下型突出时,高髂嵴、肥大翼化的 L5横突、椎间孔骨性周界的阻挡、背根神经节及由椎间孔出行的神经根限制了工作管道的充分移动,致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非常困难。为了避免PETD摘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时遇到的困难,Ruetten 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6]。PEID具有手术入路解剖为脊柱外科医生熟悉,术中透视少,不受高髂嵴、椎间孔周界、背根神经节及出行神经根限制等优点[7],其与PETD一起进一步扩大了经皮内镜的手术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脊柱大通道内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4例需行全内镜下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皮穿刺置入椎弓根空心螺钉导针至椎体内...  相似文献   

6.
全内镜特指整合了照明、摄像、灌洗系统、工作通道的硬质杆状内镜。全内镜下脊柱手术把脊柱外科手术相关的关键要素如照明、手术视野及手术工具等进行最优化组合,使手术入路损伤最小化、手术视野照明最佳化、手术视野更清晰化及手术操作更精细化[1-5]。全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最早由Leu等[6-7]于1996年报道,此后该技术并没有得到快速改进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治疗脊柱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其技术范围包括小切口手术、非直视下的微创手术以及内镜下手术等,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术者可根据患者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操作。肿瘤是脊柱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疾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逐渐在脊柱肿瘤中得到尝试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手术效果,但结合肿瘤疾病的特殊性,目前相关研究多为病例报道或是技术说明,缺少统一的手术使用条件及相关的中长期随访证据支持。本文就目前在脊柱肿瘤中使用较多的微创技术进行综述,详细说明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相应研究者给出的意见,为今后脊柱微创技术在脊柱肿瘤中的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微创治疗始于腰椎间盘的经皮穿刺技术[1],内窥镜被引入脊柱手术后出现了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非内镜技术相比,PELD可以在直视下去除神经根和硬脊膜的致压物以立刻缓解症状,亦可应用热消融技术缩小纤维环破口以降低复发率[2];与MED相比,PELD的操作通道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囊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7例采用经皮内镜治疗的椎管内小关节囊肿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6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根据囊肿形态不同,分别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囊肿切除术和椎板间入路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住院表,每例均行MRI检查,部分患者行术后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以上。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 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皮内镜切除小关节囊肿后进行囊肿形态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为53 min。无明显手术出血。依据Mac Nab标准,2例优,4例良,1例可。在良和可的病例中,术后放射性疼痛和跛行症状缓解较好,而部分患者仍残留腰痛。结论对于熟练的外科医生,经皮内镜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可以避免副损伤和术后不稳定的增加。经皮内镜可视系统为病理结构的切除和良好的椎管减压提供了条件。在行伴或不伴融合的椎板切除术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经皮内镜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创技术通常是指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在影像系统辅助下,通过管道进行操作的一类技术的统称。应用于脊柱疾患的微创技术根据所用器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技术,前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突成形术(kyphoplasty,KP)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后包括胸腔镜(thoracoscope)、腹腔镜(laparoscope)、椎间盘镜(diskoscope)等内镜技术。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和费用低等优点在脊柱外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就微创技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部、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师定期考核培训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 Spinendos国际经皮脊柱内镜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举行。侯树勋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席,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部、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师定期考核培训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Spinendos国际经皮脊柱内镜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举行。侯树勋医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席,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盘外减压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 的临床应用及短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3 月,我院采用经皮脊柱内镜盘外减压技术治疗的 27 例 DLS 患者,其中男 11 例,女 16 例,平均 (72.2±5.4) 岁,所有病例均为Ⅰ度以内的退变性滑脱,均以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而腰部疼痛不明显,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3 分,影像学提示无明显节段不稳。所有病例均行经椎间孔入路的经皮脊柱内镜盘外减压技术,减压范围主要为神经根背侧、椎间盘中下部及椎体上缘下 3~5 mm 处。术前、术后采用 VAS 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7 例均顺利实施手术,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及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随访时间 14~24 个月,平均(18.1±2.7) 个月。患者术前、术后 3 个月、术后 12 个月、末次随访 VAS 评分分别为 (6.1±0.8) 分,(2.4±0.6) 分,(1.4±0.5) 分,(0.7±0.6) 分,ODI 分别为 (65.1±6.7) 分,(19.4±4.1) 分,(7.8±2.2) 分,(5.3±1.4) 分,不同随访时间点评估结果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疼痛及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根据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 22 例,良 4 例,可 1 例,优良率 96.3%。术后 3 个月、12 个月及末次随访 MRI 检查示椎间盘无明显突出,末次随访复查腰椎过伸过屈位 X 线均无不稳及滑脱加重。结论经皮脊柱内镜盘外减压技术治疗老年 DLS,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其短期临床效果满意,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减压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并随访32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7~44岁,平均30.5岁。病变节段L_(2~3) 1例、L_(3~4) 2例、L_(4~5) 16例、L_5~S_1 13例。在经脊柱内镜治疗时L_(2~3)、L_(3~4)和L_(4~5)节段采用经椎间孔入路,L_5~S_1节段运用经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7.4) min。术后所有患者腰部疼痛,腿部疼痛、麻木,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3个月出现责任间隙腰椎间盘突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翻修。VAS评分术前(6.33±1.63)分,术后3个月(3.67±1.34)分,术后6个月(1.45±0.82)分,术后12个月(0.93±0.31)分;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48.84±11.33)分,术后3个月(31.27±12.08)分,术后6个月(19.86±6.37)分,术后12个月(10.37±5.1)分。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运用MacNab评价临床疗效,优2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保留运动节段、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其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手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患者(200个椎体).依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50例患者纳入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的50例患者纳入常规开放性手术组.比...  相似文献   

16.
苏向前  杨宏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361-1366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但传统的开腹手术通常伴随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还会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今后或将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目前,胃癌微创外科技术主要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即内镜下肿瘤切除和腹腔镜手术。不久的将来,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和机器人手术也将为胃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随着各种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将显著改善。目前,许多有关各种微创技术的高水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胃癌微创外科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通过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 21例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时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势,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钙缺失病变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此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稳定脊柱,增强体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钙缺失病变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此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稳定脊柱,增强体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内镜下腰椎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对几乎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都可以做到充分的减压,可以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但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或盘源性腰痛等需要腰椎融合的疾病,全内镜下手术仍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