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矢状位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行全髋置换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0 年 2 月至 2016 年 5 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 37 例 AS 致髋关节破坏患者,其中男 33 例,女 4 例,年龄 20~66 岁,平均33.9 岁。所有患者均行单侧人工 THA,术后随访至少1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及生活指数评分(SF-36)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以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与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相互关系,再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时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变化趋势。结果随访至少1年,HHS 评分:术前(28.8±13.8)分,术后(82.5±9.9)分,疼痛 VAS 评分:术前(5.6±0.7)分,术后(1.4±0.5)分;SF-36 评分:术前(17.5±11.6)分,术后(75.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角度依次为(108.9±11.7)°、(8.4±4.6)°、(13.2±3.7)°、(40.5±5.8)°、(11.8±3.7)°、(37.1±5.7)°,均分别明显高于术前的(57.9±27.4)°、(1.1±2.6)°、(5.5±7.6)°、(14.7±13.4)°、(2.9±4.4)°、(12.9±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前倾角与 PT 正相关,相关系数=0.447,P0.01;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随骨盆后倾的纠正有所减小(P0.05)。结论 AS 患者骨盆矢状位畸形 PT 与髋臼假体前倾角显著相关,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较术前增大,但随着脊柱-骨盆关系的有限平衡而相对减小。人工 THA 治疗 AS 致髋关节破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侵犯胫骨与腓骨间肌群及胫骨后、外侧骨皮质的胫骨近段骨肉瘤患者采用改良膝前内侧入路的手术技术,并评估假体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21例胫骨近段后外侧受累的骨肉瘤患者,男9例,女12例,Enneking分期2例II A期,19例II B期,年龄12~47岁,平均24.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及采用改良的膝前内侧手术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并采用肿瘤假体重建。术后早期评估并发症,后期随访采用MSTS评估疗效,评估膝关节屈伸度数及股四头肌肌力,分析肺转移率、死亡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腓总神经麻痹2例(术后3个月恢复),胫骨前方局部皮肤浅表坏死1例(术后1个月恢复)。随访5~138个月,平均66.6个月。1例失访,8例发生肺转移,7例最终死亡,1例胸腔镜下切除单发肺转移灶。局部复发2例,分别在初次手术后5、6个月时,行大腿中段截肢术,所有随访病例中无血管损伤或下肢血管危象,无假体松动或断裂。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101.0°(95%IC,91.7°~110.3°),2例膝关节伸直受限20°。股四头肌肌力:术后6个月18例5级,2例4级。14例未死亡病例最后随访时MSTS平均28.5分(95%IC,27.2~29.8)。Kaplan-Meier法5年生存率为71.4%(95%IC,52.1%~90.7%)。结论改良的膝前内侧入路适用于胫骨近端后方或外侧皮质受累的骨肉瘤患者,当肿瘤侵犯胫骨后方或胫腓骨间肌群时,疗效满意。该手术技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II B期胫骨后、外侧皮质破坏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打印定制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对伴有PaproskyⅡB和ⅢA型髋臼侧骨缺损病例6例(6髋)行髋关节翻修术,男2例,女4例;年龄64~83岁,平均78.2岁。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32.3±5.1)分。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B型2例,ⅢA型4例;AAOS分型均为Ⅲ型。术前行髋关节薄层CT扫描,数据逆向重建髋臼侧骨缺损三维影像,设计臼杯-垫块复合假体并调整其位置,打印骨盆和假体树脂试模体,安装调试无误后打印钛合金假体。按术前计划植人假体完成髋臼重建。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6例获17.8 (13.0~25.5)个月随访。术后连续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髋旋转中心基本解剖重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及关节脱位,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2.7±7.1)分。结论 3D打印定制臼杯-垫块复合假体用于髋臼侧PaproskyⅡB型和ⅢA型骨缺损病例的髋关节翻修,结合定向螺钉和翼板更易达到术中初始稳定,有利于其表面骨小梁结构与宿主骨的生物学整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累及髋臼骨盆肿瘤切除后利用钽金属补块重建髋臼骨缺损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8年1~6月,共纳入7例接受骨盆肿瘤切除钽金属补块重建髋臼骨缺损手术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44.1±8.1)岁。病例类型包括软骨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肉瘤1例。结果 7例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5 (3~5) h;平均失血量为1200 (800~2200) ml。肿瘤部位及累及范围:根据Enneking骨盆外科分区,I+II区1例,单纯II区1例,II+III区3例,I+II+III区2例;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并通过钽金属补块获得功能重建。术后均获得早期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8.4个月。功能评价采用MSTS-93,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功能评分为19~26分,平均24分,其中优3例,良4例。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0 (60~92)分。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髋关节脱位,采用全麻下闭合复位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后6周愈合;1例伤口表浅感染,经清创二期愈合;随访过程中,无髋臼假体发生移位及松动。结论钽金属补块可有效重建髋臼骨缺损,提供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多孔钽金属补块利于骨长入,理论上可提高假体的长期生存率。早期随访提示钽金属补块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髋臼骨缺损有效,是金属半骨盆及各类生物重建方式的有效补充,并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Fu M  Shen JN  Huang G  Wang J  Fu QZ  Yang ZH 《癌症》2007,26(11):1237-1242
背景与目的:骨盆髋臼周围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部位深,切除范围又是身体负重力线必经之路,故肿瘤切除及肿瘤切除后骨盆髋关节的修复重建,是骨肿瘤手术治疗中一项非常复杂的外科技术.本文总结骨盆髋臼周嗣恶性肿瘤的切除及肿瘤切除后骨盆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至2006年对12例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骨盆及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制定、肿瘤假体设计、手术操作、髋关节修复重建、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进行分析,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特点.结果:12例均能按照原定手术方案切除肿瘤和修复重建髋关节,术后随访时间8~86个月,中位时间46个月,4例复发,其中2例骨肉瘤患者分别在术后15个月和22个月死于双肺广泛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26个月局部复发,38个月死亡;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再行局部病灶清除术,至末次随访日未见再复发.其余病例至末次随访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按Kaplan-Meier法计算1年生存率为75.0%,3年、5年生存率均为33.3%,7年生存率为25.0%.肢体功能评分参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Rarris评分标准,60~69分3例,70~79分5例,80~90分4例.结论:骨盆肿瘤切除及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具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对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骨肿瘤,该手术治疗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9例成人重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远期疗效的分析,探讨评价THA治疗成人重度DDH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骨科收治的29例(32髋)重度DDH患者;年龄为22~57岁,平均43岁。其中左侧18髋,右侧14髋。患髋Harris评分为(41.5±5.3)分。双下肢不等长,患侧短缩2~6 cm,平均4.2 cm,根据Crowe分型标准:III型10例(11髋),IV型19例(21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跛行,部分患者存在腰部疼痛。X线、CT三维重建等辅助检查均显示患髋高度脱位或全脱位。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生行人工THA治疗。29例获5~9年随访,平均6.5年。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无手术短期并发症(血栓、感染、肺炎等),所有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发生。2例股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术后2天,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跛行步态比之术前明显好转,生活状态改善。末次随访双下肢长度相差-0.3~1.0 cm,平均0.4 cm。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68.72±5.83)分;术后6个月(77.90±4.63)分;术后1年(86.53±2.65)分;术后2年(87.75±1.82)分;术后3年(87.88±1.59)分;术后4年(88.14±1.26)分;术后5年(88.4±1.1)分。因该组随访资料最短为5年,故采用术后第5年Harris评分与术前(41.5±5.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5,P0.001)。复查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可见,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感染、骨溶解、松动、脱位现象。随访期间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THA治疗成人Crowe III-IV型DDH中远期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髋臼导板在骨盆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半骨盆切除后骨盆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8例骨盆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32~59岁,平均43.5岁,右侧5例,左侧3例,软骨肉瘤3例,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多形性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根据Enneking骨盆病变类型分为:Ⅰ+Ⅱ区3例、Ⅱ+Ⅲ区3例、Ⅰ+Ⅱ+Ⅲ区1例、Ⅰ+Ⅱ+Ⅳ区1例,术前根据患者骨盆薄层CT三维重建患者骨盆结构,模拟手术并设计导板,术中行导板辅助下半骨盆切除、钉棒重建骨盆环、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8例均成功进行术前设计、导板制作并应用于术中定位。1例导板在消毒后出现轻微变形,经术中参考透视影像微调后放置满意,余7例均成功放置臼杯。手术时间5~8.2 h,平均6.4 h,术中出血3500~9000 ml,平均6200 ml。术后根据X线及CT评价示:患侧和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术后出现切口内积液,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5天因翻身不当出现髋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后未发生髋关节再脱位。8例均随访,随访2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1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目前带瘤存活。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15~24分,平均20分。结论 3D打印髋臼导板能够辅助术中正确安装髋臼网杯位置,并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术后评估显示髋臼位置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科行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手术的患者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6~33岁,平均10.7岁。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Ⅱ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按是否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分为3D打印导板组30例及常规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肢体与健侧长度差、下肢力线角度、关节活动度、MSTS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中病变彻底切除,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间(1.6±0.3)h,与常规组(2.2±0.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中出血量(156.4±12.3)ml,与常规组(176.8±21.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后肢体长度与健侧差异平均(0.3±0.1)cm,与常规组(0.5±0.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D打印导板组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为(2.8±0.6)°,与常规组(3.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3D打印导板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1.7±9.1)°,常规组(101.4±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3D打印导板组术后MSTS功能评分(21.9±3.3)分,与常规组(22.2±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在股骨远端骨肉瘤肿瘤切除、假体重建术的治疗中,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与常规手术无异,但术后肢体与健侧差异更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号生物杯(Jumbo臼杯)联合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中重度髋臼侧骨缺损进行重建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采用Jumbo臼杯联合颗粒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重建26例(26髋)中、重度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35~81岁,平均(62.3±12.4)岁。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间隔1~25年,平均8.42年。髋关节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4例,假体周围感染2例。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标准,IIA型7例,IIB型7例,IIC型11例,IIIA型1例。评价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X线片上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髋臼外展角、股骨偏心距以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判断髋臼有无松动和移位、生存率情况及并发症。同种异体股骨头由山西奥瑞公司提供。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3个月,平均53.3个月。Harris评分:术前(51.88±3.41)分,末次随访(85.38±3.47)分(P0.05);VAS评分:术前(6.23±0.91)分,术后(0.62±0.63)分(P0.05);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术前(3.26±0.96) cm,末次随访(2.67±0.64) cm (P0.05);患侧髋臼外展角:术前(50.68±7.88)°,术后(40.75±5.56)°(P0.05);股骨偏心距:术前(41.54±6.13)°,术后(46.39±7.57)°(P0.05)。随访期内Jumbo臼杯固定良好,未出现松动及移位,髋臼杯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长入,均未发现臼杯周围透光线、骨溶解,假体生存率100.0%。结论在髋关节翻修中使用Jumbo臼杯联合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塞植骨治疗髋臼侧骨缺损能提供早期稳定性,尽可能恢复股骨偏心距、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骨量储备,短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节段性肿瘤假体治疗肱骨干转移癌并病理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报道附加钢板的节段肿瘤假体防止术后早期假体松动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应用节段性肿瘤假体治疗的9例肱骨干转移癌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初诊年龄(62.9±11.1)岁。肱骨干病理骨折部位:中段6例,近段1例,远段2例。原发肿瘤:肝癌1例,甲状腺癌2例,乳腺癌2例,肾癌2例,肺癌2例。按照无瘤原则广泛切除瘤段骨后,4例行节段性肿瘤假体置换术(A组),5例行附加钢板的节段性肿瘤假体置换术(B组)。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上肢MSTS评分、ASES评分、并发症。采用t检验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平均切除长度(7.75±0.96)cm,B组平均切除长度(7.80±1.30)cm;A组平均用时(80±14)min,B组平均用时(94±5)min;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15±26)m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0±31)ml。术后随访1~25个月,平均8.6个月。截止末次随访,存活2例,其中1例随访1个月,1例随访2个月;死亡7例,其中6例死于肺转移,1例为原发肺癌恶化,术后平均生存(10.6±6.6)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平均术后MSTS评分25.4分。A组(24.50±2.38)分,B组(26.20±0.84)分;所有患者平均术后ASES评分86.3分。A组(85.50±4.20)分,B组(87.00±2.55)分。所有患者术后上肢活动及肩肘关节功能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例(22.2%)出现并发症,均在A组,1例桡神经损伤,1例假体松动。结论节段肿瘤假体治疗肱骨干转移癌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附加钢板的节段肿瘤假体可以防止术后早期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髋臼周围肿瘤切除联合髋关节复合重建术的疗效,为髋臼周围肿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24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完全切除肿瘤后采用人工全髋关节加重建钢板、螺钉、钢丝和骨水泥复合重建髋关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24例患者中有1例术中突发双侧肺动脉栓塞死亡,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23例患者术后4~6个月均能基本正常行走,其中11例髋关节功能正常,10例髋关节屈曲功能获部分恢复。5例伤口愈合延迟,均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1例术后半年恢复;1例在随访时仍未恢复,采用支具保护。随访12~84个月,中位随访40.0个月,随访率为100.0%;死亡2例,复发4例(2例已死亡),21例生存(13例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MSTS评分为(23.8±9.2)分,优良率达87.0%(20/23)。结论 髋关节复合重建术治疗的患者短期随访可获较好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髋关节复合重建术操作较为简单且费用低,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骨盆肿瘤病人,在肿瘤切除、重建骨盆和髋关节功能同时又能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病人分别施行“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半骨盆置换术(5例)”和“骨盆肿瘤切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术(16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长期随访(1.5-14年)表明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功能较满意(良好率55%)。结论 骨盆肿瘤切除及骨盆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术是临床治疗骨盆巨大肿瘤的较好方法,既完整切除肿瘤,又重建了骨盆和髋关节,保证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髋臼内打压植骨在髋臼溶骨关节内陷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7年采用自体骨移植重建髋臼内壁治疗髋臼溶骨关节内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23髋,其中男11例,6例为双髋;女6例,均为单髋。年龄24~46岁,平均35.6岁。术前Harris评分15~45分,平均32.3分。将切除股骨头或自体髂骨按缺损情况制成小块,对髋臼深部的溶骨内陷区进行打压植骨,恢复髋臼臼壁的厚度、包容性和臼底的耐压能力,然后进行髋臼安装。结果17例23髋均获随访2~6年(平均4.7年)。术后肢体长度平均增加1.8cm。植骨愈合良好,随访中未见植骨区骨质吸收及假体松动。术后1年和最后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91.8和87.3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俨〈0.05)。术后1年和最后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90.8%和89.2%。结论采用自体骨重建因基础疾病所致的溶骨破坏吸收可增加髋臼的厚度、增强对臼杯的把持能力,对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恢复和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Smith-Peterson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早期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采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9例患者22髋,其中男4例4髋,女15例18髋,平均年龄26岁(14~39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患髋关节正侧位及患髋关节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的CE角(中心边缘角),AC角(髋臼臼顶倾斜角),Sharp's角,并给予患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股骨头的覆盖均得到明显改善,CE角由术前平均11.0° (-7°~22°)增加至平均24.4° (16°~38°),AC角由术前平均20.6° (7°~36°)减小至平均12.4° (4°~22°),Sharp's角由术前平均49.1° (43°~59°)减小至平均40.9° (24°~50°),患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86.0分(80~92分)改善为平均96.9分(94~99分).平均随访1.7年(0.5-4年),19例患者(22髋)髋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能明显改善髋臼覆盖股骨头的情况,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提高骨盆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转移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并随访生存情况、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体力状态(KPS)评分。根据设定的手术日期(2007年1月1日)分组,分别记录与比较该日期前后行手术者的MSTS、VAS和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OS)。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90个月,中位随访15.5个月,其中>6个月者35例,>12个月者30例;其中随访>6个月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2.9%,中位OS为46.0月,其中不同原发肿瘤中位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外科边界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STS评分为(22.9±3.4)分,不同转移灶分区的MST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者的MST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0.05),术后VAS和KP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1月1日后实施手术者的VAS评分降低值、KPS评分升高值、MSTS评分及中位OS均优于此日期之前者(P<0.05)。结论 骨盆转移癌通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外科治疗,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臂导航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钉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辅助组和常规非导航组。导航辅助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为18~60岁;骨折Garden分型:II型7例,III型30例,IV型2例;致伤原因:摔伤19例,车祸伤20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4例。常规非导航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为17~60岁;骨折Garden分型:II型8例,III型29例,IV型2例;致伤原因:摔伤21例,车祸伤18例。比较两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时间、空心钉置入时间、术后X线片上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均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导航辅助组手术时间为32~42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5~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100分。常规非导航组手术时间为42~52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6~6.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100分。导航辅助组及常规非导航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平均(21.9±3.8) s和(39.6±8.6) s,透视次数分别为平均(5.4±2.0)次和(39.9±9.0)次,空心钉置入时间分别平均为(29.7±8.5) min和(52.6±8.8) min,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分别平均为:正位(5.0±1.5)°和(7.9±1.6)°,侧位(5.5±1.8)°和(8.7±1.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臂导航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提高置钉的精确度,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减少空心钉置入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i HOT-12)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在我院因髋臼发育不良行PAO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评价,评价方法包括WOMAC下肢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 HOT-12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问卷量表,以及VAS视觉疼痛评分。34例(38髋)完成自身术前术后对照(A组);35例(35髋)完成与对侧未手术髋对照(B组)。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髋关节的评分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前、术后WOMAC评分:(24.5±4.5)分/(11.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arris评分:(85.5±5.5)分/(9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i HOT-12评分:(47.0±7.0)分/(63.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VAS评分:(32.0±17.1)分/(85.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对侧、手术侧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92.6±2.6)分/(94.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i HOT-12评分(71.8±1.8)分/(72.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VAS评分:(77.5±19.7)分/(81.0±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结论在对PAO的近期疗效评价时,VAS评分和i HOT-12评分表现较突出,能够准确反映手术干预前后的变化,可用于保髋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采用骨盆内外侧联合入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OA)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 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2月采用骨盆内外侧联合入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方法治疗了29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其中男5例6髋,女24例25髋;平均年龄24.9岁(16~38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双髋侧位及外展位像,测量髋臼的CE角(中心边缘角)和AC角(臼顶倾斜角),记录髋关节旋转中心及Shenton氏线的变化、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随访,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75年(0.42-3.70年).除1例以外所有患者截骨术后股骨头覆盖均得到改善:CE角由术前的2.1° (-38°~18°)矫正为32.7° (-37°~54°),AC角由术前的24.2° (9°~42°)矫正为4.7° (42°~-21°);髋臼旋转中心内移率为55% (17/31),Shenton氏线不连续率由74.2%降为29.0%.30髋症状减轻、骨关节炎得到控制,1髋疼痛加重;Harris评分由术前82.9分(66~97分)改善为96.2分(62~100分).无截骨块不愈合病例.结论 骨盆内外侧联合入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四肢原发性骨肉瘤30例,病例资料及随访完整的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2例,女8例;年龄9~38岁,平均19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7例,肱骨近端3例.根据 Enneking 外科分期均为 II B 期,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亚型:成骨细胞型8例,成软骨细胞型6例,成纤维细胞型2例,小细胞性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2例.20例患者均采用 AP 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5.6个月.20例中,保肢手术病例18例,截肢手术病例2例,手术即时保肢率为90%.7例因肺转移而死亡,其中5例死于术后2年内;2例分别在术后10、12个月复发,复发率为10%,末次随访时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Kaplan-Meier 分析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末次随访时规范化疗组12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为75%(9/12);不规范化疗组8例中死亡4例,生存率为50%(4/8).13例存活并保留肢体的患者末次随访时 MSTS 评分为23~27分,平均25.3分.结论AP 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和保肢率尚可,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性应用的骨肉瘤化疗方案.04.com编辑部(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行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的患者15例和行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9例;本文研究对象均经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6例,Ⅱb期18例;术前尤文肉瘤3例和骨肉瘤15例患者均行2个疗程化疗和术后规范化疗;应用MSTS评价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6个月,平均(29.63±11.21)个月;2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或移植异体骨折,且无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2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优良,MSTS评分为16~28分,平均(22.80±4.46)分。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使用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和或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