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在ICU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Pa O2、氧合指数分别为(75.4±5.4)、(459.8±65.8)mm Hg,对照组分别为(62.3±6.2)、(385.6±51.7)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后的排痰量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的排痰量分别为(10.4±2.4)、(22.3±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5%、10%,与对照组(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可以改善ICU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护理改善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术后入住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扣背排痰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机械振动排痰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脱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及肺部并发症改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肺部并发症,对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均予密闭式吸痰法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吸痰后患者SpO2为(98.0±2.0)%高于吸痰前的(95.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更为科学、合理,是机械通气患者较适宜的吸痰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呼吸衰竭是ICU患者的常见疾病,重症监护病房作为管理各科重症与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病房,是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基地.呼吸衰竭是源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肺脏功能损害,呼吸功能异常影响患者换气功能及肺通气功能,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从而造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表现.术后患者需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呼吸对撤机困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ICU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撤机困难患者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以及使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撤机困难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p H、Pa O_2、Pa CO_2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插管时间、VAP发病率、住院费用、病死等主要观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Pa O_2、Pa CO_2等血气指标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Pa O_2、Pa CO_2等血气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插管时间、VAP发病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辅助呼吸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有明显作用,且安全、有效,可以协助尽快撤机,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ICU护士的吸痰水平。方法:将本科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中、吸痰后0.5min和吸痰后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吸痰护理中以及开始后0.5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内吸痰,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较开放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更加有益,可以有效避免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一附院重症医学二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及改良吸痰组。(1)浅部吸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长度;(2)深部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气管直至遇到阻力,再上提1cm~2cm;(3)改良吸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比较三组患者24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24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率变化、呛咳及痰中带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管置入深度达气管插管刻度后继续深入1cm可有效清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对气道黏膜损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治疗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ICU机械通气24~72 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ICU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采取早期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天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长(6.80±5.59)d、ICU住院天数(11.25±6.39)d均短于对照组的(10.87±8.79)、(15.92±10.08)d,VAP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天数,减少VAP的发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ICU治疗方式,应该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意外拔管是无拔管指征的患者人工气道意外脱出,是气管拔管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它往往是由于患者神志不清、躁动而发生的自行拔管,或气管插管固定不牢、插管深度不够而引起的插管脱出,也可以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选择吸痰管过粗、或痰液堵塞而造成的意外拔管,使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不能使换气功能得到连续不断的改善,从而不能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意外拔管的病死率也就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排痰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气管插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痰护理在COPD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及气管插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陶艳红  周仲志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2-2003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和肺灌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70例ICU机械通气肺不张行纤支镜检查和肺灌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0例共80次纤支镜检查和肺灌洗治疗,完全有效40.0%,有效40.0%,部分有效14.2%,无效5.7%,总有效率94.23%。PaO2由治疗前(53±6)mm Hg升至治疗后(89±9)mm Hg,无并发症。结论ICU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纤支镜检查和肺灌洗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系统排痰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的排痰护理,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排痰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的排痰护理包括增加室内湿度、湿化气道、掌握吸痰时机和吸痰技巧、保证机体液体入量等,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通气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痰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后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的的排痰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樊宇荣 《江西医药》2006,41(3):169-17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入住ICU病房60例符合使用辅助性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泵持续给药,负荷剂量5~10mg,维持量0.04~0.1mg/kg·h,观察镇静评分(Ramsayscore,RS)、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潮气量等的变化。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给予咪唑安定负荷剂量后,RS从1级下降至2~3级,达到较好的镇静要求,且在维持量下能保持镇静水平的稳定,有效率100%。用药后各时段研究对象呼吸频率(RR)明显变慢,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FE)下降(P<0.05),用药前后心率、部分维持剂量时点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中心静脉压与用药前相比较出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静脉持续注射对机械通气患者有很好的镇静效果,能减少人机对抗,降低气道阻力,减少气压伤的发生,但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包括持续吸氧、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率(54.0%)明显高于无创正压通气组(1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通气时间(9.5±2.5)d及住院时间(14.4±3.5)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病死率(48.0%)明显高于无创正压通气组(1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用于ICU呼吸衰竭及ARDS患者可显著降低有创通气率,缩短病程及通气时间,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98年9月4日,我院收治的外伤性高颈位损伤致截瘫、无自主呼吸、神志尚清醒患者1例,持续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长达404天。笔者将对其管理及并发症的治疗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1998年9月4日驾驶压路机作业时将头颈伸出驾驶窗外向后行驶,不慎被横在车后钢绳绞住颈项,伤处出血不止,昏倒在驾驶室内。被抬下后急送我院急诊室。检查:右颈枕的皮肤大片撕裂,右耳廓离断,右腮腺断裂,见有小动脉活动性出血。神志已不清楚,张口呼吸且浅弱,瞳孔直径4cm,对光反应迟钝,血压8/4KPa,四肢软瘫,大小便失禁。CT检查示轻度脑挫伤,X线摄片检查示第1、2颈椎骨折。立即给予气管插管,用PN-2000呼吸机支持呼吸;同时行清创缝合止血,固定颈椎,并予抗休克扩容治疗。转入ICU后行气管切开,继续  相似文献   

19.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8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38例NRDS患儿,根据患儿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h各项临床指标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9%(16/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12、24h的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起效快,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