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117例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糖尿病并发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DES)治疗。结果院内观察期间CABG组和DES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7.2%、12.5%,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7.2%、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CABG组、DES组再次血运重建例数分别为1例(1.4%)、5例(10.4%),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治疗糖尿病多支病变患者近中期疗效肯定,是较为理想的血运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任民  杨兴盛  吕树铮 《河北医药》2012,34(16):2461-2463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和CABG比较治疗三支病变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血管重运的患者340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比较2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比较,CABG手术病死率高于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MACCE、病死率、MI、猝中、血运重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比较,PCI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病死率、MI、猝中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后,患者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利弊。方法 63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分为PCI组(35例)和CABG组(28例),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再住院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0.54±5.13)个月。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22.9%vs.3.6%)(P<0.05),再入院率亦高于CABG组(45.7%vs.17.9%)(P<0.05),而CABG组无事件生存率高于PCI组(78.6%vs.48.6%)(P<0.05)。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2年后血运情况CABG组优于PCI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疾病 中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系统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ry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计算每项研究中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 区间(95%CI),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9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研究对象4 030例,其中1 142例 接受HCR治疗,2 888例接受传统CABG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远期随访中HCR组术后全因病死率(OR= 0.72,95%CI:0.54~0.96)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OR=0.54,95%CI:0.35~0.82)均低于CABG组。而在血运重 建(OR=0.90,95%CI:0.61~1.34)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51,95%CI:0.18~1.4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中期随访中 HCR 组的 MACCE 发生率低于 CABG 组(OR=0.31,95%CI:0.15~0.66),而全因病死率(OR=0.79, 95%CI:0.52~1.22)、血运重建(OR=0.77,95%CI:0.30~1.96)以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71,95%CI:0.05~ 9.46)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远期随访中HCR组术后全因病死率(OR=0.67,95%CI:0.46~0.98)及心肌梗死或心绞 痛发生率(OR=0.32,95%CI:0.15~0.68)均低于 CABG 组。而在 MACCE(OR=0.72,95%CI:0.43~1.21)与血运重建 (OR=0.93,95%CI:0.60~1.4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R相比CABG可降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中 期MACCE和远期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212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CI支架组149例和CABG组63例,记录其临床与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和住院临床结果等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与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2.0%vs12.7%,χ2=10.3,P〈0.05);院内死亡率较低(2.O%V87.9%,χ^2=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5)。平均随访19个月(中位时间579d)显示,2组MACCE(17.2%VS13.7%,P=0.57)、再次血运重建(P〉0.05)、卒中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与CABG组相比,PCI组随访期间MACCE风险较低(P〈0.05)。结论与CABG相比,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院内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性完全性血运重建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117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根据主要的冠状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45例)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随访期间心血管总死亡率、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因心血管原因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完全血运重建组糖尿病患病率及心肌梗死病史例数较高(分别为44.4%、23.6%,P〈0.05)。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P〈0.05)、3支病变(P〈0.05)及复杂病变(P〈0.01)比例均高,病变数目少而平均置入支架数多(P〈0.05)。随访6~36个月,IR组再发心绞痛(P〈0.01)、再次血运重建比例(P〈0.05)和MACE事件发生率(P〈0.01)均显著高于CR组。结论:与非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预后,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应尽可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或功能上的完全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观察组中出现再次血运情况患者2例,占比5%,再狭窄患者4例,占比10%;在对照组中再次血运重建患者共4例,占比10%,术后6例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情况,占比15%,观察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术后再狭窄产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因再发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性血运重建分为介入治疗组(12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33例).随访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等;次要终点: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复发情况.观察心功能和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结果 随访1年,2组患者共成功随访24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124例、药物治疗组121例.1年后MACE发生率: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9.7% (12/124)、23.1%(2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4.5%(18/124)和27.3% (3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0.5 (13/124)和21.5% (2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11)%,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58±8)%](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中期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结果12例中6例患者对桥血管行介入治疗,另6例患者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12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复发、无心肌梗死、无再次血运重建、无死亡。随访9—21个月,其中2例有心绞痛复发,给予药物治疗,元死亡、无心肌梗死、元再次血运重建。结论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5,(8):616-619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在CABG术后,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因素仍然存在,部分患者将重新产生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症状。此外,如CABG适应证选择不当、初次CABG时再血管化不完全、外科吻合技术差异、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不规范等原因,使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再次血运重建,而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者30例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体疗效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好,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随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桥血管病变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的发生情况, 探讨原位血管介入治疗 (NV-PCI) 和桥血管介入治疗 (graft-PCI) 策略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312 例 CABG 术后胸痛症状再发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 其中 NV-PCI 组 215 例, graft-PCI 组 97 例,平均随访 34 个月。观察患者院外心源性死亡、 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后 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V-PCI 组无 MACE 生存率、 无 AMI 生存率及无 TVR 生存率均高于 graft-PCI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无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长桥龄 [OR(95%CI): 1.011(1.002~1.020), P=0.017]、 糖尿病[OR(95%CI): 2.375 (1.414~3.989), P=0.001]及 graft-PCI[OR (95%CI): 1.873 (1.090~3.219), P=0.023]是影响桥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BG 术后桥血管病变原位血管介入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桥血管介入治疗组; 桥龄、 糖尿病及 graft-PCI 是影响桥血管介入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STEMI合并多支病变并已行梗死相关血管急诊PCI治疗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以FFR为指导,根据FFR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完成完全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组,48例);另一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指导,在急性期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组,53例)。比较2组患者PCI相关指标和术后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随访12个月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血管事件。结果 完全血运重建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组[(65±11)min比(59±8)min],支架总长短于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组[(31±10)mm比(36±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在FFR指导下行非梗死相关血管PCI处理26例(54.2%)。完全血运重建组随访12个月时心绞痛、再次血运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患者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对接受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分叉病变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2003年3月.2008年8月期间在我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13例患者,其中46例置入了国产雷帕霉素支架(北京乐普,Partner组),67例患者接受了进口雷帕霉索支架(美国心扉,Cypher组).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情况,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当患者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最少持续6个月,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MACCEs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复发、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以及脑血管事件等;入选患者如果临床无心肌缺血证据或无心绞痛复发,均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一般临床特征方面,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artner组与Cypher组术后12个月的心绞痛复发、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死亡及MACCE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随访Partner组与Cypher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4%,4.47%,P>0.05).结论 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患者的早中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静脉移植血管(SVG)病变内植入两代药物涂层支架(DES)的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CABG术后因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SVG内植入DES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第一代DES(涂层药物为西罗莫司)植入组69例,第二代DES(涂层药物为佐他莫司或依维莫司)植入组39例,对比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住院期间手术成功率及病死率。对比2组患者出院2年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2组患者无MACE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SVG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 2 年,共有 37 例发生 MACE,2 组 MA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 vs.33.3%,P>0.05)。第二代组较第一代组TVR比例较低(2.6% vs. 13.0%,P<0.05)。生存分析表明2组累积无MA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vs. 79.5%,Log-rank χ2=0.029,P>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2.530,95%CI:1.008~6.345,P=0.041)和支架直径(HR=1.143,95%CI:1.043~1.253,P=0.004)为 SVG 病变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ABG后SVG内植入两代DES的院内病死率及2年随访MACE发生率相似,二代组TVR比例较低。合并糖尿病及植入大直径支架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宜杰  傅强  吴强  王临光  路雯  王海波 《江苏医药》2007,33(12):1259-1260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和DES 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冠脉造影证实≥2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97例,置入DES(DES组)174例,置入DES BMS(DES BMS组)123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及造影资料,术后随访1~3.5年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DES组患者心肌梗死、糖尿病史比例高于DES BMS组(P<0.05);与DES BMS组相比,DES组术中靶病变血管直径较小、长度较长(P<0.05);术后总MACE发生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DES组显著低于DES BMS组(P<0.01);两组间心脏性死亡及非致死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治疗多支血管病变采用DES优于DES BMS,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入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11例老年患者,根据术中是否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分为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治疗组(PAC组,278例)和未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治疗组(非PAC组,43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肺动脉漂浮导管置入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711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中,共11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其中PAC组3例(1.1%),非PAC组8例(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术后院内死亡、心肌梗死、术后新发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导致的再次手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PAC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低于非PAC组(校正后比值比为0.199,95%置信区间:0.042~0.939,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心肌梗死、术后新发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UPLMT)定义为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或既往史中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药物治疗预后差,CABG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一直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是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的最佳方法[1]。随着定向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日益发展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娴熟,使UPLMT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近期预后有所改善,近、远期疗效明显改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