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4—12月在监测点内选住房4间、牧畜棚4间,每旬捕蚊一次,按人工h计算密度,今年共捕蚊3310只;其中人房1074只,牧畜棚2236只,♀3077只,♂233只,隶属4属17种。库蚊属9种,为淡色库蚊、迷走库蚊、马来库蚊、褐尾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伪杂鳞库蚊、惠氏库蚊、二带喙库蚊。按蚊属3种,为中华按蚊、林氏按蚊、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1982、1983、1986、1987和1988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4种3450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21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25种,优势蚊种为贺斑伊蚊和白蚊伊蚊。从三带喙库蚊(8株)、霜背库蚊(4株)、伪杂鳞库蚊(3株)、环带库蚊(1株)、棕头库蚊(1株)、中华按蚊(3株)、刺扰伊蚊(2株)、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灭蚊效果,我们于1978~1979年对莱阳地区优势蚊种—淡色库蚊的某些生态习性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生态习性调查一、淡色库蚊在当地蚊群组成中的优势地位: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城镇、农村、平原、山丘、沿海)的5处公社,共采集鉴定雌蚊2,797只,其中淡色库蚊2,766只,占98.9%,中华按蚊10只,三带喙库蚊12只,潘氏按蚊5只,刺扰伊蚊4只。其中淡色库蚊占绝对优势,可见有效的防治淡色库蚊是压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5月以及1984年和1989年7 ̄8月,在云南省德宠州路西,瑞丽和盈江三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9属44种1908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结果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株,从霜背库蚊,白纹伊蚊和窄翅伊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常见 9 种蚊虫核糖体 DNA 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ITS2 )基因序列特征,为蚊虫种类分 子鉴定方法探讨提供依据。 方法 在山东省济宁市采集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中 华按蚊、骚扰阿蚊、常型曼蚊和黄色柯蚊成蚊,形态学种类鉴定后,提取上述 9 种蚊虫 DNA,PCR 扩增 rDNA-ITS2 基 因并测序;在 GenBank 中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 Bioedit 7. 0 软件及 DNAMAN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通过 DNASTAR、ClustalX 1. 81 和 Mega6 软件分析列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9 种蚊虫的 rDNA- ITS2 长度在 343 bp 与 577 bp 之间,共有 59 个保守位点、449 个变异位点、235 个简约信息位点和 191 个单态位点,9 种蚊虫种间序列同源性为 28. 21% ~ 53. 76%;所有蚊虫的 rDNA-ITS2 基因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吻合率 100%,库 蚊属的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二带喙库蚊聚成一类,伊纹属的白纹伊蚊和刺扰伊蚊聚成一类,不同种蚊虫为独立 分支。 结论 核糖体 DNA 第二内转录间隔( rDNA-ITS2 )基因可用于蚊虫属和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3年蚊虫密度、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在南京市开展蚊虫监测。结果 2013年南京市共捕蚊3 268只,蚊密度为0.57只/(h·灯),捕获的蚊虫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约占58.05%和17.59%,季节消长呈7月和10月双高峰曲线。结论南京市蚊虫具有种群多样性,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每年7月和10月为密度高峰季节,可供当地蚊虫防制措施的指定提供参考。同时要关注蚊虫孳生地情况及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老挝琅勃拉邦省蚊虫种类组成及重要生态习性,为当地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1月,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省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人工帐诱捕法和人牛房全捕法采集成蚊,采用勺舀法捞捕居民周边小积水伊蚊四龄幼虫,采集的成蚊和伊蚊幼虫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登记。结果 共捕获成蚊2亚科6属29种2149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和乌头按蚊属当地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19.48%(419/2149)和16.54%(345/2149);共捕捞伊蚊幼虫1属2种14条,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占比分别为85.71%(12/14)和14.29(2/14)。微小按蚊和多斑按蚊通宵均有叮咬活动,叮咬高峰分别主要出现在子夜(00:00-01:00)和黄昏(20:00-21:00)。结论 老挝琅勃拉邦省蚊虫种类丰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同时存在具有夜间叮咬活动的微小按蚊,以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提示当地仍然存在疟疾、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风险,建议加强对上述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思茅市翠云区倚象镇纳吉村人房蚊类进行调查,了解蚊类群落学特征,为蚊媒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DC诱蚊灯在人房通宵捕蚊,对所获蚊虫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捕获2亚科、6属、9亚属、26种696只蚊虫,数据分析发现人房蚊虫优势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优势度分别为62·06、27·23。结论当地人房群落蚊种较多,群落组成和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病毒媒介在人房的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和叮人行为,以及其幼虫相关的生物学习性, 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 方法 2001 年 6~12 月,在云南南部湄公河上游,选取一个种植场,采用 CDC 诱蚊灯和人工诱捕的方法捕蚊;蚊胃血源环状沉淀法鉴定其嗜血习性以及孳生地调查幼虫孳生习性。 结果 共捕获乙脑病毒媒介蚊虫5属、11种、5 726只。无论是诱蚊灯还是人工诱蚊法,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季节密度高峰都出现于 6~8 月的雨季;3 种库蚊在村内和村外有整夜叮咬活动,但中华按蚊的叮人高峰出现在 21:00 之前。人房室内诱蚊灯捕蚊与室外人诱观察发现,室内捕捉乙脑病媒数量远高于室外。蚊胃血检测结果发现它们的人血指数都比较高;幼虫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分布。 结论 湄公河上游地区人房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的生物学及行为与以往畜圈调查的结果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云南景东县乙型脑炎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云南省景东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现状。方法媒介蚊虫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方法,蚊虫乙脑病毒检测采取RT-PCR方法,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结果共采集到蚊虫4属15种6653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属于当地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捕获蚊数的82.07%和10.46%。RT-PCR检测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共16批1310只,各有1株感染乙脑病毒;ELISA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2.96%,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9,P0.01)。结论云南景东县蚊虫种类较多,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有传播乙型脑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区域媒介蚊虫类分布特点及携带病毒情况,为防控虫媒病毒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子诱蚊灯、捕虫网诱捕,并进行分类;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2012年捕获蚊虫5种,4238只,其中淡色库蚊2459只,占58.0%;中华按蚊794只,占18.73%;三带喙库蚊652只,占15.38%;刺扰伊蚊215只,占5.08%;济南按蚊118只,占2.8%;捕获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1株盖塔病毒,淡色库蚊检出6株库蚊黄病毒。结论淡色库蚊是庆阳市区域的优势蚊种,蚊虫携带黄病毒和盖塔病毒等虫媒病毒,应加大对该地区蚊虫及虫媒病毒的监测、调查、研究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孟加拉国兰加马蒂蚊类种群群落特征,为当地媒介蚊虫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月,在孟加拉国兰加马蒂人房和牛房采用诱蚊灯通宵诱捕成蚊,形态鉴定蚊种并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共捕获蚊虫2亚科7属33种6 445只,当地的优势蚊种为菲律宾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获蚊总数的37.66%(2 427/6 445)和35.67%(2 299/6 445)。人房致倦库蚊构成比较高,为73.59%(719/977);牛房菲律宾按蚊占41.73%(282/5 468),三带喙库蚊占41.04%(2 244/5 468)。蚊虫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为1.62,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29,Pielou均匀度指数0.46。结论孟加拉国兰加马蒂蚊虫种类丰富,疟疾和乙型脑炎媒介蚊虫属于当地优势蚊虫种群。应进一步加强孟加拉国蚊虫群落特征研究,为当地媒介蚊虫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挝波乔省会晒县和敦蓬县居民区成蚊种类组成,为制定当地媒介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和电动捕蚊器法采集成蚊,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结果共捕获蚊虫3亚科7属38种13 537只,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和棕头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5.57%(10 230/13 537)和13.61%(1 843/13 537);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和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0.57%(77/13 537)和0.94%(127/13 537)。结论老挝波乔省会晒县和敦蓬县蚊虫种类丰富,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和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广泛存在,提示当地存在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重要虫媒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当地应加强对上述媒介蚊虫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从已知就地越冬的淡色库蚊和尚未明确如何越冬的三带喙库蚊的滞育反应比较中发现:两种滞育蚊的卵巢滞育指标、中肠变化和拒绝吸血均较一致。但三带喙库蚊滞育后体重和脂肪含量的增加和耐寒力均不及滞育淡色库蚊,其临界光周期日期比淡色库蚊提前20d,临界光周期前后的生殖营养分离远较淡色库蚊多见,并和淡色库蚊不同,在自然界临界光周期后极不易获得滞育蚊.尚对三带喙库蚊季节迁飞的可能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病毒媒介在人房的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和叮人行为,以及其幼虫相关的生物学习性,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方法 2001年6~12月,在云南南部湄公河上游,选取一个种植场,采用CDC诱蚊灯和人工诱捕的方法捕蚊;蚊胃血源环状沉淀法鉴定其嗜血习性以及孳生地调查幼虫孳生习性。结果 共捕获乙脑病毒媒介蚊虫5属、11种、5726只。无论是诱蚊灯还是人工诱蚊法,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季节密度高峰都出现于6~8月的雨季;3种库蚊在村内和村外有整夜叮咬活动,但中华按蚊的叮人高峰出现在21:00之前。人房室内诱蚊灯捕蚊与室外人诱观察发现,室内捕捉乙脑病媒数量远高于室外。蚊胃血检测结果发现它们的人血指数都比较高;幼虫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分布。结论 湄公河上游地区人房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的生物学及行为与以往畜圈调查的结果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和本市蚊密度、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为乙脑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40例乙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气象数据源自本市气象部门,本市各区蚊媒监测时间为1—12月。Spearma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探究气象因素、蚊密度与乙脑流行的相关性。结果 在1—12月,本市雌蚊密度表现为单峰曲线,蚊密度高峰为6—9月,分别达到了7.92只/(灯·夜)、16.35只/(灯·夜)、9.24只/(灯·夜)、5.72只/(灯·夜),之后呈现为逐步降低的趋势,淡色库蚊密度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和蚊密度一致。在不同监测点位,牲畜棚圈蚊密度最高为4.02只/(灯·夜),其次为医院和公园;在牲畜棚圈、公园和医院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而三带喙库蚊主要为牲畜棚圈优势种。蚊密度和气象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蚊密度和平均湿度、平均降水量以及平均温度均为正相关(P<0.05)。对乙脑发病和蚊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本市乙脑患者病例数和蚊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本市乙脑的发病与季节变化、三带喙库蚊密度等联系紧密,乙脑防控应以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记录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Culex inatomii)。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的5-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滩采集稻富库蚊的幼虫和成蚊,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成蚊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Clustal W2软件进行COⅠ序列多重比对。采用MEGA v5.10软件计算稻富库蚊与其同属的凶小库蚊(Cx.modestus)、淡色库蚊(Cx.pipiens pallens)和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nchus)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4个蚊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稻富库蚊成蚊156只,均为雌蚊;捕捞幼虫36只,实验室羽化后获雌蚊17只,雄蚊19只。形态学观察可见,雄蚊尾器结构中,抱肢基节亚端叶毛分为两组,前组具有2根棒状毛,后组具有1根棒状毛和1根叶状毛,可与其近缘种凶小库蚊区分。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PCR扩增获得约650 bp大小的条带,测序后提交Gen Bank(登录号为KX555565~KX555570)。COⅠ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稻富库蚊和凶小库蚊COⅠ序列的相似度为96%。两者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和0.011,种间遗传距离达0.047。系统进化树结果可见,4个蚊种聚成单系群,每个种独立为1个分支;稻富库蚊与凶小库蚊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同属其他2个蚊种的关系较远。结论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于1986年5月-1988年2月对云南省乙脑高发行区洱源县右所镇的蚊类种群组成,季节消长,成蚊自然毒率;媒蚊密度与乙脑流行关系,猪群感染乙脑动态与人群发病的关系;乙脑流行前后人群免疫水平;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等项目进行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纹库蚊是该地区优势蚊种,1-11月可见蚊虫活动。从人房及畜厩捕获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及麻翅库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8株。证明中华按蚊及三带喙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洱源县乙型脑炎媒蚊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对乙脑传播媒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纹腿库蚊是本地区的优势蚊种。从中华按蚊、纹腿库蚊、麻翅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体内分离到8株乙脑病毒。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与乙脑关系密切。9—10月份为乙脑发病高峰期。从麻翅库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尚属国内首次报道,该蚊种在乙脑传播中的流行病学地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