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TM、TM mRNA的变化机制及参附的干预作用的研究。方法SD大鼠分成:假休克组,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休克及复苏2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m blotting法测TM变化,用RT—PCR法测TM mRNA的变化。结果假休克组有TM、TM mRNA表达。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TM表达下降,TM mRNA表达上调,与假休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参附复苏组TM表达上调,TM mRNA表达显著下调恢复,与假休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失血性休克TM蛋白表达下降,TM mRNA表达上调,与休克损伤有关。林格液对蛋白C激活系统表达无明显调节作用。参附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与血管内皮的凝血调节过程,现TM已被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分子标记物。类风湿性关节炎因炎性反应可引起关节内和关节外血管病变,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TM,造成血浆TM浓度升高。本实验主要分析血浆TM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标志物(TM)对肿瘤的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TM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和结果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肿瘤诊断和治疗效果。仅此对目前临床上TM的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等技术特点和现状,TM检测新技术,如生物芯片、飞行质谱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通过与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PC),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对TM编码基因、启动子及其近侧、远侧调控序列的突变分析发现,G1456T、G127A等TM基因突变与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c disease,TED)发生有密切相关性,TM基因变异会引起家族性的血栓形成倾向。另外,还发现TM调控基因上启动子近侧G-33A突变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启动子远侧-1208/-1209TT的缺失与静脉曲张相关,提示TM基因突变与缺陷可能增加了TED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4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21例乳腺良性病患者(良性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 TM 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的 TM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良性组的 TM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7例乳腺癌患者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术后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的 TM 阳性率为65.96%(31/47),TM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70.97%(22/31),TM 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37.50%(6/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8,P <0.05)。结论TM 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因子,其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肿瘤转移、预后差,反之提示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特异性较强、灵敏度较高、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TM)有100多种,而这些TM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特别是假阳性)均可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影响TM检测的因素很多,涉及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各个环节。为确保临床获得准确的TM检测结果,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检测质量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作为内皮细胞表面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糖蛋白,不仅是重要的抗凝辅助因子,也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内分泌器官,在调节炎症反应、凝血纤溶功能、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往往是疾病的起始原因。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TM,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TM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近年来研究显示,TM不仅具有抗凝作用,在调节纤溶功能以及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把TM在儿科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觉静坐训练(TM)是一种压力管理策略,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其在居家心脏康复(HBCR)中的作用逐渐凸显。TM与脑区、免疫功能及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表现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结构功能改变及预防的效果等,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TM的概念、处方及优势,重点阐述TM对HBCR的作用机制、作用效果,并总结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8(chemokine ligand 18,CCL18)与四次跨膜蛋白1(transmembrane-4-L-sixfamily-member-1,TM4SF1)水平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妇产科自2018 年7 月~ 2020 年7 月收治的84 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血清CCL18 和TM4SF1 检测。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血清CCL18 和TM4SF1 水平,分析血清CCL18 和TM4SF1 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的价值。结果 84 例卵巢肿瘤患者中良性和恶性分别为48 例和36 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CL18,TM4SF1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6.42,均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血清CCL18 和血清TM4SF1 联合预测概率判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为0.85,显著高于血清CCL18 和血清TM4SF1 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CL18 和TM4SF1 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性疾病,大量研究和防治资料证实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办法。因此,长期以来寻找能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TM)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使用的TM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尚不高,使用TM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近年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大量研究,本文就TM联合检测的应用进展及最新研究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肌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肌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哺乳动物的4个原肌球蛋白(TM)基因及其突变时与骨骼肌无力、肥大性心肌病的关系,以期为预防性措施和康复干预提供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lne、万方数据库1987-01/2004—08期间有关TM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研究原著,英文检索词“tropomyosin,gene,mutation”;中文检索词“原肌球蛋白、基因、突变”,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排除题目含“个案、经验、体会”等综述及非研究原著类的文章,然后对剩余文献查找原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关于原肌球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进展的随机和非随机试验。其中2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9篇。资料综合:研究提示,原肌球蛋白(TM)是肌肉收缩过程中重要的调节蛋白质,它以大量异构体形式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哺乳动物中的4个TM基因已被确认,至少可表达出20种TM异构体。不同的TM基因突变分别可引起不同的疾病。结论:4个已被确认的TM基因分别命名为TPM1,TPM2,TPM3,TPM4。其中TPM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肥大性心肌病有关;而TPM3基因突变与线状肌病和骨骼肌无力有关。目前,对TM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类型转换的作用等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对TM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TM基因突变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会越来越明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将会从本质上诊治疾病,从而彻底地改变医学行为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血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按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分成4组:低度危险组42例,中度危险组8例,重度危险组24例,极度危险组6例,比较4组血浆TM值。结果4组间的血浆TM随着钙化总积分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TM值和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血浆TM水平是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损伤的良好标志,也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生物学特征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TM)病理学性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0-01/2001-01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l例直肠癌及癌旁黏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F=8.92,P&;lt;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t=3.15-3.4l,P&;lt;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t=2.51-3.10,P&;lt;0.05,P&;lt;0.01)。结论:直肠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TM的范围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MODS死亡标本的心、肺、肾组织TM进行检测。结果:MODS组心、肺、肾组织TM表达多为阳性及强阳性,对照组多为弱阳性及阳性,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TM增加导致的凝血平衡失调可能是MOD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TM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测定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M及ICAM-1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参与的机制。方法:选择18只成年SD大鼠,注射STZ成糖尿病模型,其中4只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组(TC组),其余为糖尿病组(DM组)。另选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4周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4周后取肾皮质匀浆后采用RT-PCR检测其中TM和ICAM-1的mRNA表达,并利用半定量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DM组肾皮质内TM和ICAM-1mRNA的含量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TC组无差异;DM组TM和ICAM-1的含量与尿白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大鼠的肾皮质内TM和ICAM-1的mRNA表达相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且与尿白蛋白排泄存在相关性。提示TM和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ICA-TM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ICA基因穿膜区(TM)基因座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6-FAM)自动化技术,对中国南方地区106例无亲缘关系汉族人群样本检测MICA—TM,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个体鉴别力、期望杂合性、多态性信息含量和非父排除率。结果MICA—TM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检出MI—CA—TM 5个等位基因,即A4、A5、A5.1、A6和A9;MICA—TM A5基因频率(O.2877)最高,A4基因频率(0.1321)最低;A5—5.1和A5—5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15%和10.38%。结论MICA—TM基因座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标志,可用于人类学、遗传病的基因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彩色超声对睾丸微石症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睾丸微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是睾丸钙化的一种罕见的类型,与成人的睾丸原发肿瘤、男性不育症等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并引起了学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诊断的发展,对TM的诊断有所提高。现将TM的声像图表现和病理、发病率、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基因免疫法在制备凝血酶调节蛋白抗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基因免疫法制备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bomodulin,TM)抗体。方法 运用基因免疫法,即PCR特异性扩增TM胞外编码区所有碱基片段(包括信号肽,TM),构建pcDNA3.1/TMLEO真核表达质粒。以碱裂解法提取,PEG沉淀法纯化质粒。将纯化后的质粒pcDNA3.1/TMLEO经生理盐水稀释后直接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检测质粒pcDNA3.1/TMLEO在小鼠体内有无表达以及TM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 通过RT-PCR以及TM含量测定在RNA以及蛋白水平上均说明质粒pcDNA3.1/TMLEO在小鼠体内有表达。以EVC-304包板的cell-ELISA检测抗体滴度,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增加,到第五次达到最高1:8000,第6~7次均保持在这一水平。小鼠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特异性好。结论 在天然TM提取纯化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基因免疫制备抗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张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10-6911
肿瘤标志物(TM)是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不但存在于肿瘤组织中,而且在正常组织中也存在,这种特异性的不足给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方面带来一定的判断困难。由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生理波动)以及药物的影响,对TM的含量测定都有一定的影响,最好针对不同的患者对TM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患者蛋白C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C:Ag水平低于正常,PC:A和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C:Ag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上述指标与因程度无关,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PC:A和TM有所升高,在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治疗前后TM升高,治疗前PS降低者预后较差,其中治疗前PS和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PC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基本改善。PC系统并非是决定出血程度的关键因素,但TM升高及PS消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