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2.
本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了38例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nA)含量,并观察了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脑梗塞急性期组与对照组、脑梗塞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对80例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分别测定血清中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及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发现脑梗塞急性期血清MDA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明显降低,二者成负相关,结果提示脑梗塞急性期自由基参与了脑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动态监测,旨在了解其急性期不同时相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间连续收住我院神经科、发病4h内就诊、脑梗死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2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每例都行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对发病3d之内头颅CT检查病灶显示欠清晰者均于2周后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病程的关系。另选择正常健康者8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UA(524.46±75.95)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8.43±71.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情的加重,血清UA水平呈增高趋势,轻、中、重型三组脑梗死患者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UA含量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脑卒中患者血清UA明显升高为重型患者,可以尽早用抗自由基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清LP(a)含量测定,并设健康、疾病组作对照。结果:脑梗塞组LP(a)含量为332.14mg±327.68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42mg±152.88mg/L)和疾病对照组(168.77mg±247.89mg/L)。脑梗塞组的LP(a)异常率22.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16%)和疾病对照组(7.69%)。脑梗塞的相对危险度是健康对照的5.19倍,疾病对照的3.38倍。结论:血清LP(a)含量升高与脑梗塞发病显著相关,是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49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及无微血管并发症的患19例正常人血清MDA、SOD、VitE水平。方法MDA要用硫代巴比妥酸法,SOD采用亚硝酸盐法,Vit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1.血清MDA水平:DM组显高于对照组(P<0.001),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显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P<0.001);2.血清SOD水平:DM各组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有并发症组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01);3.血清VitE水平:DM组显高于对照组(P<0.001),无并发症组与有并发症组差异不显。结论糖尿病患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减弱,并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加重。血清MEA和SOD测定也许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般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激素与骨成熟、发育有关,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时,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常伴有骨代谢异常。骨钙素(BGP)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多肽,在调节骨钙代谢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观察了76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GP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T4和TSH含量,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T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低T3血症尤为严重,P<0.01。且多伴有低T4血症,P<0.05,血清T4血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血清T3、T4含量可作为判断肺心病轻重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86例进行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并就其临床意义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AC186例,均发病3天内入院。其中男49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3岁±11.2岁。86例患者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全部行头颅 CT 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α-HBDH酶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血清α-HBDH酶检测,同时设立3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①40例肌钙蛋白T(cTn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平均血清α-HBDH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大面积脑梗死组α-HBDH值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③脑梗死恢复期血清α-HBDH值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结论:α-HBDH可用来判断脑梗死后是否有新的梗死或梗死面积是否扩大及病情好转与否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铅对染毒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慢性染铅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其与血铅的剂量-效应关系,以探讨铅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 SOD活性测定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染铅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在60 d以后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染铅组SOD活性30 d以后明显降低(P<0.05),MDA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与血铅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9,P<0.01)且呈现负向剂量-效应关系;血清MDA与血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96,P<0.01)且呈现正向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慢性染铅可导致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慢性铅中毒一个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24天hs-CRP水平[(3.9±1.8)mg/L]较第1、4、8天hs-CRP水平[(5.8±1.9)、(6.4±2.4)、(5.7±2.0)m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对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研究血脂调节基因将对脑卒中的防治有重要意义。ABCA1基因在调节血浆HDL及细胞内胆固醇水平起关键作用,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对其功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MAO、MDA、hs-CRP含量,探讨MAO、MDA、hs-CRP水平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血清MAO、MDA、hs-CRP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 抑郁症患者血清MAO、MDA、hs-CRP水平[分别为(32.24±2.32) U/ml,(3.63±0.75) nmol/ml,(5.05±0.92)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26±1.96) U/ml,(3.16±0.82) nmol/ml,(1.88 ±0.8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MAO、MDA、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ATCI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并分析ATCI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SK9和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梗塞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ATCI患者血清PCSK9和LDL-C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脑梗塞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大而加重,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和0.593及0.613和0.582;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PCSK9和LDL-C与ATCI的发生相关,且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与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TCI的预后评估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脂变化观察,多因素分析用SPSS10.0软件包中的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相对危险度(RR)的95%可信限(CI).结果:脑梗死组TC、TC、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清TC>6.0 mmol/L才增加脑梗死的风险、而HDL-C浓度≥0.85 mmol/L可隐藏低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秦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11):82-8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I患者47例为观察组,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大面积组13例、中面积组18例和小面积组1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及大、中和小面积各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减慢,外周阻力明显增大(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逐渐减慢,外周阻力亦相应地增大,大、中和小面积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异常波动,其变化均与梗死面积有关,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