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寻找简便有效的旋毛虫病病原学诊断方法,本文比较研究了吉姆萨、天狼猩红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对肌肉中旋毛虫幼虫染色后的观察效果.方法 BALB/c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肌期幼虫300条,分别于感染后90 d和120 d处死小鼠,取其膈肌,福尔马林固定后,一分为四,分别行吉姆萨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HE染色,同时设不染色的对照,光镜下观察肌肉中虫体的显示效果.结果 吉姆萨染色对旋毛虫肌期幼虫的显示效果较好,天狼猩红染色对幼虫周围纤维囊壁的显示效果较好.结论 吉姆萨和天狼猩红染色均有助于对小鼠膈肌中的旋毛虫幼虫进行观察,且二者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TsL1-ES)及其46-58KD蛋白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并作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无血甭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旋毛虫肌肉期幼虫,获得TsL1-ES;再以常规SDS-PAGE和电洗脱技术相结合纯化TsL1-ES中46-58KD蛋白,用TsL1-ES及其46-58KD蛋白加福氏完全佐剂(FCA)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3次,每鼠再以旋毛虫300条感染攻击,观察感染后第7天鼠肠道成虫数、第30天肌肉幼虫数及血清抗体滴度。结果:46-58KD免疫组鼠的肠道成虫减虫接近(48.3%、50.2%及3458.6);明显高于佐剂对照组(4.8%、8.2%及748.5)。结论:TsL1-ES及其46-58KD蛋白均可产生明显的保护性免疫,且保护性免疫水平相近。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对旋毛虫肌幼虫杀灭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高压技术,对旋毛虫肌幼虫进行杀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为50MPa,处理10min、20min均不能杀灭虫体,10MPa,处理10min,能杀灭部分虫体,10MPa,处理20min或200MPa,处理10min时,能杀死全部虫体。本研究为食生肉和肉食品加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感染性旋毛虫第一期幼虫在动物体内的适宜寄生部位为横纹肌,但在不同宿主,幼虫在肌组织中的分布有差异。研究旋毛虫幼虫在肌组织中的分布有重要价值,可为肌组织活检(或尸检)寻找合适的取材部位;在肉品卫生检疫中,检查动物有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节温度鉴别旋毛虫肌幼虫的活性。方法人工消化法收集纯净的肌幼虫,将肌幼虫分别置于3种温度下,观察肌幼虫的形态特点。结果 4℃时,活肌幼虫虫体蜷曲呈螺旋状,活动力弱;37℃时,活肌幼虫虫体呈屈曲样运动,运动活泼;将肌幼虫置100℃温度时,幼虫致死,幼虫虫体呈C字形或虫体内部结构崩解。结论旋毛虫肌幼虫的活虫在4℃时虫体蜷曲,37℃时虫体运动活泼;死亡虫体呈C字形或虫体内部结构崩解。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小鼠体内旋毛虫囊包幼虫经丙硫咪唑作用后酶活发表主糖原含量的变化,研究丙硫咪唑杀虫的生物化学机理。取感染小鼠后腿肌肉的囊包蚴进行RNA、DNA、SDH、LDH、ACP、ATPase及糖原的组织化学进行半定量测定;并对糖原、LDH、RNA进行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用药组RNA、DNA、SDase、AC恶性循环 以及糖原均低于对照组,而LDH活性则高于对照组,ALP  相似文献   

7.
不同日龄的旋毛虫成虫感染小白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从大白鼠体内分离旋毛虫幼虫并建立纯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传播 ,自然界有l5 0余种动物感染旋毛虫病 ,野生食肉动物感染率较高 ,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根据它的生活史特点 ,能比较容易获取它的幼虫和成虫[1~ 4] ,而从幼虫发育为成虫的过程则很难观察到。为今后更进一步地研究旋毛虫幼虫成熟及产幼的机理 ,我们对旋毛虫幼虫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感染用旋毛虫幼虫的制备将保种的感染旋毛虫大白鼠击头处死 ,取其肌肉搅碎后用蛋白酶消化液 (1 %HCl,1 %胃蛋白酶 )消化 ,肌肉与消化液的比例为每一克肌肉 6~ 1 0ml消化液 ,…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幼虫成囊前感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旋毛虫幼虫在成囊前的感染能力。方法:取成囊前发育至不同日龄的幼虫感染小白鼠,经35d后剖杀检虫并计数。结果:发育至10d及以前的幼虫无感染能力,发育至11d及以后的幼虫则有感染能力。结论:成囊前的幼虫需发育到一定程度,才具有感染能力,并随时间而增强,到囊包形成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阐明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的机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方法,用同源和异源患者血清对旋毛虫感染期幼虫3种不同抗原的特异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幼虫可溶性抗原可与其它寄生虫患者血清产生部分支又反应,但47,38kD和30kD抗原不与日本血吸虫病、囊虫病、丝虫病、华支吸虫病、疟疾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尤其是47kD抗原反应性强。结论幼虫可溶性抗原中47,38,30KD抗原可作为特异、高敏感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移行幼虫收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旋毛虫移行幼虫(migratorylarva,ML)的收集方法。方法:本实验在贝氏法原理的基础上,观测了采用不同规格的分样筛、棉布袋、收集时间、以及不同组织器官对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在3种分样筛和一种棉布袋中,用280目分样筛收集25h能够得到纯度和数量均达到抗原分析要求的ML;在大鼠的血液、肝、肺和肾中,由血液中收集到的ML数量最多,肝脏次之,肾脏最少,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在ML的收集中,选择大鼠的血液和肝作原料,采用280目的分样筛和25h的收集时间是较理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幼虫移行期对大白鼠致病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感染大白鼠后的致病作用及幼虫移行期所致心、脑、肺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1组,实验4例,每组6只,实验组每只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幼虫800条,于感染后12天、24天、38天、55天分别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处死作解剖,肉眼观察心、脑、肺的病变,然后制成组织切片,结果: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经口感染后不同时间心、脑、肺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及超微结构改变。并在心肌间质内可见游走幼虫。结论:心、脑、肺的病理变化最严重,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炎、脑炎、间质性肺炎是旋毛虫幼虫移行期致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旋毛虫幼虫收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旋毛虫幼虫的收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胃蛋白酶和1.5%盐酸的消化液在18~20h 37℃可将感染有旋毛虫的小白鼠、大白鼠及家兔等动物肌肉完全消化。肌肉与消化液的合适比例为1:10(w/v)。收集幼虫时,改良贝氏法和分液漏斗法优于水洗自然沉淀法和离心沉淀法。本文还讨论了影响收集旋毛幼虫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4种HE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 HE染色方法1:苏木精染色5min,伊红染色5min,分色;HE染色方法2:苏木精染色15min,伊红染色5min,分色;HE染色方法3:苏木精染色1h,伊红染色30min,分色;HE染色方法4:苏木精染色1h,伊红染色1h,分色。结果 HE染色方法4制作的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囊包梭形显著,结构清晰,囊内幼虫特征典型。结论 HE染色方法4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好,易于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盐腌制法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 2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3组,共4组,每组5只。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收集的肌幼虫。实验组的3组分为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h组、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h组和阳性鼠肉食盐腌制72h组;将3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处理的肌幼虫,感染后28d处死小鼠,取膈肌压片镜检,并将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计数肌幼虫数。结果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h组、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h组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镜检,感染小鼠的肌幼虫检出率均为100%,2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h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h组,(P<0.01);阳性鼠肉食盐腌制72h组经2种方法镜检,感染小鼠均未检出肌幼虫。结论食盐对旋毛虫具有杀伤作用,囊内幼虫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感染性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小鼠体内旋毛虫囊包幼虫经丙硫咪唑作用后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变化,研究丙硫咪唑杀虫的生物化学机理。取感染小鼠后腿肌肉的囊包蚴进行RNA、DNA、SDH、LDH、ACP、ALP、ATPase及糖原的组织化学进行半定量测定;并对糖原、LDH、RNA进行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用药组RNA、DNA、SDH、ATPase、ACP活性以及糖原均低于对照组,而LDH活性则高于对照组,ALP的活性无显著性变化。表明丙硫咪唑可通过抑制旋毛虫幼虫的糖、核酸的代谢,以及ATP产生而起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烹饪方式(烧烤)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 25只雌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4组,共5组,每组5只。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250条肌幼虫。实验组①组(烧烤2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2min;②组(烧烤4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4min;③组(烧烤6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6min;④组(烧烤8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8min;经烧烤处理的4组鼠肉取出后,磁力搅拌法(消化2h)收集肌幼虫。然后分别人工灌胃小鼠,每鼠经口感染250条肌幼虫。所有小鼠感染后28d剖杀,取膈肌压片镜检,并用磁力搅拌法收集肌幼虫、计数。结果对照组、①组、②组、③组、④组的肌幼虫均数分别为:8 588.40、3 467.00、1 903.40、713.20、0;①组、②组、③组3个组的肌幼虫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②组(P<0.01);②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①组(P<0.01)。结论烧烤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灭效果与烧烤时间、肉样大小、肉样厚薄、炭火温度等诸多因素均有直接关系;食用烧烤的肉类,存在感染旋毛虫病的可能性,且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寄生虫实验教学需要结构清晰、着色适度的标本片。对旋毛虫囊包幼虫永久封片标本制作过程中的固定、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每一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体会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成虫和肌幼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对其免疫反应性分析比较。结果旋毛虫成虫SA显示4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显示10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63kDa、55kDa、48kDa、35kDa、28kDa、24kDa和21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SA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出现7条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55kDa、48kDa、35kDa和28kDa,其中48kDa和35kDa显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与肌幼虫SA都含有分子量为48kDa的蛋白组分,且两种抗原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