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证候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参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后1 d、14 d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证78例、火热证26例、痰证56例、血瘀证70例、气虚证47例、阴虚阳亢证23例。其中急性期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最多,组合则以两证、三证组合最为多见。结论: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证候存在单证为主的趋势,两证、三证组合多见,证候表现为"火热"少,"痰湿""气虚"多的特点,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从病机看中风病证候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其中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病机是证候及证候要素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对中风病传统与现代病机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中风病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建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推进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岩  孙景波  闫咏梅 《河南中医》2014,(6):1059-1060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各种相关因素关系的调查,为缺血性中风病的早期诊治及长期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4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量表,按住院第1天、第10天,出院1个月、3个月,共4个时间点进行资料收集,结合病例的基线资料,观察各个证候分布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的合并病中以高血压病最多,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次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短暂性脑缺血所占比例偏低;证候与血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要分期而且要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有目的的进行治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中医学证候学特征。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及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为依托,调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的中风病患者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开展横断面研究。应用广义Boosted模型,Wilcoxon秩和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多因素条件下证候及证候要素对中风病复发的影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 322例,其中新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542例,复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780例。通过广义Boosted模型分析发现,证候学特征成为了影响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对新发及复发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诊断比较,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证候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复发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痰、瘀、气虚的构成比高于新发缺血性中风病同样的证候要素的构成比(P0.01)。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热腑实、痰蒙清窍、痰热内闭证候类型表现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全部的风、火、痰、瘀、气虚、阴虚证候要素表现也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复发人群显示出了特定的中医证候特征,提示在开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应重视证候学特征的因素,有必要通过更多的循证医学手段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的提取,探索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中医辨证方法新体系。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进行提取。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结论:证候要素及所包含的症状的提取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证候诊断标准的研制进行方法学探讨,体现了证候诊断、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对中医药诊疗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高颖  马斌  刘强  钟海珍  黄粤 《中医杂志》2012,53(1):23-25
目的 验证《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4+1的临床验证新模式,进行了两轮多中心临床验证,共有21个省市的23家脑病专科协作组单位参加,共验证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时点的中风患者1 053例.结果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上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 该量表适合于对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证候的诊断,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运用广义规则归纳对发病第3天至第14天共12个时间点共计10152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义规则归纳得出语句包含证候要素和OCSP分型的关联规则共9条,并有2条规则体现出证候、OCSP分型与发病天数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OCSP分型、发病天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体现了病证结合的理念,为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中医证候把握疾病发展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风险的中医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为对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痰热病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首先按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所有入组的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7例)和一般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3例),比较2组的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差异。同时所有入组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血管二级预防治疗,并随访6个月,依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8例)和未复发组(62例),比较2组的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差异。结果: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火热证、痰证及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P<0.01);复发组患者的火热证、痰证及痰热证候要素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痰热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与痰热证候要素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痰热证的严重程度会影响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与复发风险,因此将“痰热证候要素评分”作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缺血性中风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缺血性中风、证候、生物学指标",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缺血性中风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412篇,剔除106篇,初读后选取102篇进行精读。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生物学指标与证候相关性的研究既可弥补证候定性描述的不足,又可在证候和中风病中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学指标、证候、中风病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更加完善的中风病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间的研究与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20个,常见证候是大肠湿热、脾气虚...  相似文献   

12.
[主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资料来源]选取通辽市中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所有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填写调查表(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充实制定)。[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问卷调查。②研究对象:年龄3585岁,意识清楚,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③诊断分型:确定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等六种中医证候类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临床出现频次并排序;根据症状评分进行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候出现频数,归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排序前10位:肢体瘫软,发病即达高峰,便干,头晕目眩,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耳鸣,口多黏涎,心烦易怒,神疲乏力等。证候出现依次为:火热证130例次(26.6%);风证128例次(26.2%);阴虚阳亢证80例次(16.3%);痰证57例次(11.7%);血瘀证52例次(10.7%);气虚证41例次(8.4%)。[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深入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颖  马斌  刘强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11,52(24):2097-2101
目的 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 方法 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各证候要素相关条目专家评分的一致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四诊信息条目对证候要素的诊断重要性,采用Logistic判别法构造量表诊断模型并为量表条目赋权.结果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适合于对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证候诊断,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可操作性强,其研制方法可为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秦骥 《河南中医》2007,27(12):37-38
目的:对青壮年组、老年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证候分布规律与不同年龄组的相关性,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郑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缺血性中风住院病人292例,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和老年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调查。结果: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以2~4证组合为主,2~3证组合与年龄段具有相关性,4证组合与年龄段不具有相关性。结论:痰、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  相似文献   

19.
高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0-10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侯与头颅CT的关系,使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更直观、更完善,并能及早预测本病的预后。方法:对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临床辨证,按Pullicion公式:长(cm)×宽(cm)×CT或MRI扫描阳性层数/2计算脑梗塞体积。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梗塞部位最多的在基底节区。梗塞体积与痰证、风证、火热证、气虚证有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5个研究中心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47例,给予现代康复或中医康复训练,评估入组时和入组21天时改良的Ashworth分级和证候积分,并对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痉挛程度有效改善71例,无效76例。治疗前患者以痰证、血瘀证、火热为主,同时夹杂气虚证候;经康复治疗后,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组的患者转变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要证候,证候复杂程度减少;无效组中,患者仍以痰证和血瘀证为主,且证候组合较复杂。结论痰证和血瘀证是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重要病证基础,贯穿痉挛始终;随痉挛程度改善,证候由痰瘀、火热、气虚等多种复杂证候组合逐渐转变为气虚血瘀为主,证候复杂程度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