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抗活性氧自由基的各种化合物是近十年来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类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目前,临床证实有效且应用较多的仅有维生素C、E和甘露醇等。为发现和研制更多的防治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清除剂,我院与华东化工学院共同研制了中性粘多糖,通过沙土鼠制成的脑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SOD)、脂质过氧化物含量(LPO)、并与提前用中性粘多糖的防治组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方法: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上观察,缺血预处置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流动性及ATP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IPC可以使脑IR组织线粒体膜流动性及ATP含量下降程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结论:IPC对大鼠脑IR组织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可能与FIFOATP酶、蛋白激酶(PKC)及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沙土鼠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中性粘多糖(NM)对沙土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血时RBC-C3bRR下降不明显(P〉0.05),再灌注时明显下降(P〈0.001);(2)缺血和再灌注时RBC-ICR均升高(P〈0.001);3.提前用NM可提高再灌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钙依赖性中性蛋白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测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钙依赖性中性蛋白酶(calcium-actizatedmeutualproteimase,calpain)活性的变化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改变。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calpainⅠ和calpainⅡ活性都明显升高(P<0.01),CA1区神经元密度相应下降,提示calpains在脑缺血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测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Ca~(2 )依赖性中性蛋白酶(calci-um-activated neutral proteinase,calpain)活性的变化及海马C_(A1)区神经元损害改变。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calpain Ⅰ和calpain Ⅱ活性都明显升高(P<0.01),C_(A1)区神经元密度相应下降,提示calpains在脑缺血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密度梯度法观察了中性粘多糖对蒙古种沙土鼠缺血脑皮层中精氨酸加压素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脑皮层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前10天,每天以胃管给予不同剂量的中性粘多糖(20mg/kg,40mg/kg,80mg/kg)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缺血脑皮层中ir—AVP的产生,缺血性脑水肿也相应的改善,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为该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ATP含量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能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10min后于再灌流后0h、1h、3h、6h、12h、24h和72h应用毛细血管电泳法分别测定额顶叶皮质的ATP含量,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10min后额顶叶皮质ATP的含量急剧下降至对照组的20%。再灌流后ATP的含量逐渐恢复,于再灌流后1h、3h、6h和12h恢复至对照组的70.5%、65.7%、84.8%和86.9%。再灌流后24hATP含量再次下降,再灌流后24h和72hATP含量仅为对照组的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缺血10min再灌流24h额顶叶皮质开始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并随着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加。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额顶叶皮质存在细胞能量系统功能恢复滞后的现象和继发性细胞能量系统功能衰竭的现象,其中继发性细胞能量系统功能衰竭现象与细胞凋亡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大鼠脑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 MCAO)模型 ,依 Hb O2 - 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脑组织内 NO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 NO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结果 :缺血 3小时受损脑组织 NO水平即增高 ,再灌流后 NO逐步升高 ,而持续性缺血状态下 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虽然两组 NO在 7天时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认为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情况下 NO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与缺血脑组织的缺氧及产生 NO所需底物供应缺乏有关 ,且可能与脑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及腺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探讨腺苷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在四血管结扎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及腺苷Al受体激动剂CHA(cyclohexyledenosine)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全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15分钟后脑组织中的NO含量提高,提示NO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CHA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时NO的含量,提示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时脑组织中NO的过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脑区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流后脑部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4个脑区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和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脑缺血10min,各脑区NO2和cGMP含量明显增高;脑缺血30min,各脑区NO2和cGMP含量开始下降。缺血10min再灌流15min以及缺血30min再灌流15min,各脑区NO2和cGMP含量再次增加,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NO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流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方法:在大鼠及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上观察,缺血预处置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流动性及ATP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IPC可以使脑IR组织线粒体膜流动性及ATP含量下降程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结论:IPC对大鼠脑IR组织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可能与FIFO-ATP酶,蛋白激酶(PKC)及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3.
Wistar Rat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及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报告了Wistar Rat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及其行为学研究。病理发现海马CA_1、CA_4和PM区神经元严重受损;CA_2、CA_3、皮层、丘脑、纹状体中度损伤。行为学测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水迷宫中游全程的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在跳台试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Wistar Rat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后出现了显著的学习记忆障碍。行为学改变原因与海马等记忆部位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流对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可引起中枢神经细胞严重损伤。组织学研究证明,脑缺血缺氧细胞损伤的最早期表现是脑线粒体肿胀,内部结构的破坏,从缺血脑分离出的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降低。但不少学者对短暂脑缺血后再灌流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恢复还观点不一。本文旨在探讨短暂脑缺血对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的程度,再灌流能使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善抑或恶化,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ATP含量和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桂哌齐特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桂哌齐特处理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PLC法、TUNEL法及TTC染色分别测定脑组织ATP的含量、凋亡细胞数目及脑梗死体积。结果大鼠缺血20、60min和再灌注15、60min脑ATP含量较基础水平降低,再灌注15、60min处理组脑ATP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再灌注22h、70h处理组凋亡细胞数目低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缩小。结论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早期脑ATP含量均降低,梗死灶周边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桂哌齐特显著阻止脑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其改善再灌注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状态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流体感诱发电位变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9只,缺血和再灌流组29只,在缺血1h、2h和再灌流1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损评分,于缺血2h再灌流1h进行SEP观察。结果大鼠脑缺血时,神经功能缺损以轻,中度局灶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再灌流后变化不明显,只有1只体征加重。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和bFGF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HSP70的表达以及在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影响。结果缺血2小时再灌流0小时即可见HSP70表达,至24小时达高峰。bF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于6~48小时各组可见HSP70表达增高(P〈0.05)。结论脑缺血诱导HSP70的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利用大鼠4血管阻断法(4VO)建立脑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检测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15min后再灌流1h,6h,24h,72h和168h各组不同脑区的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发现海马和皮质下脑皮PLA2活性在再灌流早期显著升高,但随再灌流时间延长其活性反而低于假手术组;而皮质区PLA2活性在再灌流早期虽然也升高,但很快接近假手术组,表明PLA2活性改变有着区域性差别,参与并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海马及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变化。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 模型,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 染色法观察NOS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海马及皮层NOS阳性细胞在缺血15 分明显增多,1 小时减少,6 小时有所恢复;再灌流15 分又显著减少,1 小时渐增多,24 小时皮层出现较多NOS阳性的毛细血管和大量胶质细胞。结论 本实验结果符合NO 在缺血早期增加和再灌流后期大量增加的变化,支持NO参与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