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念斌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04-105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HE病理形态学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28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GIMT)患者,临床资料;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it(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为91.6%(26/28)、CD34为72.8%、SMA为31.1%、S-100为8.6%。良性6例,恶性16例。首次切除大网膜18例,未切除大网膜10例;手术切断端距肿瘤〉5cm;19例,≥5cm8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HE形态学改变结合c—kit(CD117)及CD34、S-100等免疫标记协助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D57、EMA在滤泡状甲状腺 癌(FTC)和滤泡状甲状腺腺瘤(FTA)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TC(25例),FTA(50例),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6例)中CD57及EMA的表达。结果:①16例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无CD 57、EMA表达;②CD57在FTC、FTA上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2/25)、28%(14/50),EMA在FTC、FTA上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25)、24%(12/25);CD57及EMA在FTC与FTA间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D57及EMA均可作为鉴别FTC与FTA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通过文献复习,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1例发生于左枕底部,1例发生于右顶叶。光镜下纤维型细胞束平行或交错排列,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灶出现淋巴滤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Vim(+)、S-100(+)、PAS(+)、GFAP(-);淋巴细胞表达T细胞和B细胞抗原,CD3(+)、CD45RO(+)、CD20(+)、CD79a(+)、Bcl-2(-)、CyclinD1(-)。结论本肿瘤是脑膜瘤变异型之一,在脑膜瘤组织内存在有大量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浸润的主要是淋巴浆细胞,γ-球蛋白血症/贫血与本病发生及复发有一定的联系。诊断时需与颅内恶性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炎性假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佟敏  刘斌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5):225-22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60例胃肠道间叶来源的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共4种抗体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60例中59例(98%)CD117阳性,48例(80%)CD34阳性,6例(10%)SMA阳性,4例(6%)S-100阳性。其中良性组CD117 15例(15/15)均阳性,交界性组CD117 10例(10/11)阳性。恶性组34例(34/34)CD117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结论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眼眶肿瘤病变的MRI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神经鞘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脂肪瘤1例,转移瘤1例,炎性假瘤1例。不同病变有不同的MRI特征。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16/16),定性诊断准确率93.8%(15/16)。结论MRI是诊断眼眶肿瘤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浅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价值,降低其超声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术后病理确诊的46例浅表神经鞘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46例患者彩超诊断为神经鞘瘤40例,准确率为87.0%。结论:浅表神经鞘瘤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要注意与淋巴结鉴别,避免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浅表神经鞘瘤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应成为临床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1000例脑肿瘤及瘤样病变快速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0例脑肿瘤及瘤样病变快速病理诊断的回顾性分析表明:该类病变发病年龄5个月~72岁,中位年龄36.3岁。男女比1.32:1,快速诊断正确率为99.5%,其中最常见肿瘤依次为胶质瘤(35.6%)、垂体瘤(20.5%)、脑膜瘤(10.8%)、髓母细胞瘤(4.2%)和神经鞘瘤(4.0%)等,这些肿瘤诊断正确率为96.1%。对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瘤(Ⅰ级)的鉴别诊断作了讨论,并提出重复多次送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黄健源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15-116
目的提高浅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价值,降低其超声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3例浅表神经鞘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与误诊情况。结果23例超声检出率100%,超声诊断为神经鞘瘤20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7.0%,超声误诊为淋巴结3例,误诊率13.0%。结论浅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有一定特征,但要注意与淋巴结鉴别,避免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浅表神经鞘瘤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重新认识食管、胃、肠道闻叶源性肿瘤的组成。方法:用CD117、CD34、SMA、S100蛋白4种抗体对45例食管、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确诊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间质瘤18例,平滑肌瘤2例,神经鞘瘤1例;小肠间质瘤14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间质瘤6例。食管内胃肠道间质瘤少见,胃、肠道间质瘤较多见(88.1%),但仍有平滑肌瘤(7.14%)和神经来源的肿瘤(4.76%)。结论:食管、胃、肠道间质瘤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需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是诊断间质瘤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增殖活性,微血管密度及瘤周脑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第Ⅷ因子(F8)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PTBE通过术前颅脑MRI/CT来评估。结果:脑膜瘤VEGF表达率为72%(26/36),5例可疑表达;PCNA,F8全部表达,VEGF表达与PTBE和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r分别为0.878和0.631,VEGF表达与PCNA表达没有相关性,其r为0.087。PCNA标记指数<25%占97%(35/36)。结论:VEGF存在于脑膜瘤组织中,在PTBE和微血管形成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脑膜瘤属于低增殖活性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存档5例FDCS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FDCS分别发生在左锁骨上淋巴结、鼻腔、扁桃体、小肠、空肠系膜,发病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45岁。3例表现为增大的肿块伴有局部不适,2例表现为腹部不适及腹痛。大体上肿瘤呈灰白色,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片状、束状、席纹状或漩涡状,间质中见呈簇状分布的小淋巴细胞,发生于鼻咽者可呈上皮样形态,具有明显多形性,核分裂像易见。5例病例中CD21阳性率100%,CD23阳性率60%,CD35阳性率80%,上皮样类型还可表达CK与EBER等。随访4例,随访9~44个月。2例经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后一般状况良好,1例行手术活检后未行治疗,1例于确诊28个月后死于全身转移。结论 FDCS是一种发生于淋巴结内外的少见病例。虽然诊断困难且组织形态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但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予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检测患者的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Calretinin、WT-1、CK5/6、Desmin等指标表达,对鉴别诊断肺腺癌和间皮病变的相关免疫标记组化进行筛选.结果 两组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相比,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符合率高达96.67%,经过组合性抗体检测发现,间皮病变呈现Calretinin、WT-1、CK5/6、Desmin指标高表达,而肺腺癌则呈现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指标高表达,显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明显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P<0.01).结论 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肺腺癌和间皮瘤等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非常的病理鉴别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观察40例GIS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部不适,其中以腹胀或腹痛最为常见。病理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梭形细胞型28例、上皮样细胞型8例和混合细胞型4例。免疫组化显示Dog-1、CD117、CD34在GIS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0%、70%,SMA、S-100大部分病例为阴性表达,仅少数病例呈局灶阳性表达。结论GIST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多变、结构多样,联合检测Dog-1、CD117、CD34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患者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表现。 方法 收集2012年下半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9 例确诊为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 例,女性11 例。年龄18 - 55 岁,平均31 岁。与无病变者肠系膜动脉造影图形进行比较。 结果 29 例中,出现血管造影异常变化,主要有回结肠动脉扩张25 例(86.2%),血管分支增多且纡曲紊乱26 例(89.7%),毛细血管像可见肠壁浓染28 例(96.6%)。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区域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发现这些变化,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5例克罗恩病和37例肠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阳性率,并比较T-spot.TB和血CA125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肠结核组T-spot.TB、血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和78.4%(29/38),均显著高于克罗恩病组的8.6%(3/37)和21.6%(9/38)(P<0.05),T-spot.TB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91.4%、91.7%、91.9%和91.4%,均高于血CA125检测。结论 T-spot.TB方便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51和整合素α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结肠炎组织、96例结肠癌组织中CD151及整合素α3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结肠炎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CD15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88.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CD15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63.3%;远处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中CD15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结肠炎组织和结肠癌中整合素α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87.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60.0%;远处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51和整合素α3的表达阳性率在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51和整合素α3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检测CD151和整合素α3的表达可能为结肠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梅  许翠萍  李倩 《当代医学》2014,(11):11-1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其与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6例UC、20例CD、25例疾病对照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SCA-IgA、ASCA-IgG和ANCA水平。结果36例UC组血清ANCA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ANCA水平:(24.43±34.24)×10-3 U/L比(4.53±2.46)、(2.84±1.17)、(2.82±0.71)×10-3 U/L(均P<0.01);阳性率:52.8%(19/36)比5.0%(1/20)、8.0%(2/25)和0%(0/30),χ2值分别为12.783、13.104、22.234,均P<0.01]。20例CD患者ASCA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UC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ANCA和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8%、96.0%和50.0%、97.3%,ASCA+和ASCA+/ANCA-诊断CD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5.0%、94.6%和50.0%、95.6%。ANCA的阳性率高低与UC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无关, ASCA的阳性率高低与CD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ANCA阳性有助于UC的诊断,ASCA阳性有助于CD的诊断,ASCA/ANCA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UC和CD。ANCA与UC患者病变程度及范围均无相关性,ASCA与CD患者临床严重程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47例腱鞘巨细胞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47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15例(31.9%),女32例(68.1%),男女比为1:2.1,平均年龄43岁,≥31岁者35例(74.5%),发生于手部29例(61.7%)、足部18例(38.3%)。肿瘤细胞由数量不等的中等大小滑膜样多形性单核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样吞噬细胞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另见散在及灶性炎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存在。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变,为较少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CD4/CD8检测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肺结节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年龄31~58岁,女性占9例,平均年龄(44±3.4)岁,以呼吸系统症状多见,其中4例为肺外表现。14例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浅表淋巴结活检4例;皮损活检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4例,确诊率71.4%(10/14)。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学检查,结节病病灶中CD4为(59±7)%,CD8为(8.6±2.4)%,CD4/CD8为6.2±2.8,CD4/CD8〉3.5者90%(9/10)例,CD4/CD8〉5者70%(7/10)。结论提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CD4/CD8检测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