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和方法作者将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分3组。第1组,13名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选择标准为:(1)有典型临床表现,(2)活检有扁平苔藓特异表现,即粘膜轻度增厚及明显的带状上皮下淋巴样细胞浸润区,淋巴细胞外渗,上皮基层变性。第2组为10名口腔角化症(白斑)患者,无上皮异常增殖,全部为吸烟者。受累的口腔粘膜呈现典型白斑临床表现。活检标本见固有层角化及轻度炎性浸润,无上皮异常增殖。第3组7人,为白斑合并扁平苔藓患者,所有患者均吸烟。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2.
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藓40例,患者分两组,第1组18例(典型扁平苔藓2例,渗出充血型16例),平均年龄50岁。第2组22例,糜烂溃疡型扁平苔藓,平均年龄61岁。病损位于颊粘膜(85%)、舌(65%)、磨牙后(52%)和龈(67.5%)。发病或加重与下列因素有关:生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60、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邸萍  高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275-278,I00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60和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 62例口腔扁平苔藓、1 0例正常口腔粘膜、2 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 0例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46例白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分析HSP60、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 ;对 1 2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5例正常粘膜进行逆转录PCR实验 ,观察HSP60、HSP70mRNA的变化。结果 HSP6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HSP70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下调。RT PCR结果显示 ,HSP60、HSP70mRNA表达增强。结论 HSP60及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对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粘度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方法将78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分为2组,为中药组和单用羟基氯喹组治疗1个月以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扁平苔藓是发生在皮肤和(或)粘膜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炎性疾患。口腔扁平苔藓先于皮肤发病,甚至单独侵犯口腔粘膜,因此引起口腔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多样,分型意见不一,常常引起诊断上的困难。现就我科  相似文献   

6.
洁治爽漱口液治疗口腔粘膜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洁治爽漱口液对口腔粘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6例口腔粘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试验1组43例,试验2组39例(洁治爽漱口液组),对照1组41例,对照2组33例(多贝尔氏液组)。结果洁治爽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显效数、总有效数明显高于多贝氏液组(P<0.05);洁治爽漱口液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洁治爽漱口液对口腔粘膜炎的治疗有明显疗效,是一种新型中药漱口认。  相似文献   

7.
儿童口腔扁平苔藓临床少见,作者报道了3例少女发生在口腔颊或舌粘膜的扁平苔藓,不伴有皮肤或其它粘膜损害,均无家族史和服药史,所有病例均对表面或病损内注射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治疗作用。 病例1,10岁,女性,亚洲人,诉口腔粘膜灼痛3月,颊粘膜呈网状—丘疹型扁平苔藓,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 病例2,11岁,女性,白种人,诉舌灼痛,见舌侧缘糜烂型扁平苔藓,活检确诊。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了5例伴有生殖器粘膜或粘膜皮肤同时受累的口腔网纹型和(或)糜烂型扁平苔藓女性患者,年龄40~65岁,其中4例同时患有系统性疾患:2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舍格林氏综合征)。当某处粘膜具有典型临床损伤表现并为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扁平苔藓时,需要检查其他粘膜部位,以发现可能伴随的系统性疾患。作者认为,对这些患者应进行皮肤科、妇科、口腔科和内科检查,以达成在诊断、预后和医护方面的一致意见。重要的是,患者有口腔和外阴两处扁平苔藓的妇女,大多不会把生殖器皮肤病与口腔痛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的 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方法 应用颊细胞粘 附实验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4株)共 112株白色念珠菌对人颊细胞粘附力的大小。结果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平均粘附 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说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高于健康对照 组。结论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的毒性特征,白色念珠 菌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口腔扁平苔藓 (orallichenplanus ,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口腔粘膜病患 ,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患病率在人群中大约为 0 .5 1%。病损好发于颊部 (87.5 % ) ,其次为舌、腭、唇、口底等处。大多表现为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白色花纹 ,患者有口腔粘膜烧灼、发涩感 ,有的患者同时伴有局部粘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病变 ,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灼痛感。我们试用口齿康治疗OLP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病例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3月间口腔科门诊…  相似文献   

11.
观察儿茶解毒冲剂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效果,将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儿茶解毒冲剂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口服昆明山海棠片,2组患者分别经2-3个疗程治疗,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2.
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倾向于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1:10000。近年来有学者发现OLP和慢性肝病(CLD)存在某种联系。本文的目的是将OLP和OLP与CLD患者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 材料和方法 187例患者中男34,女153,以组织病理方法确诊为OLP。损害类型包括网状型178,萎缩型121,糜烂型80;部位包括颊粘膜166,舌102,唇33,腭15,龈47,口底4。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SGOT和SGPT),正常值为0~24IU/L(0~400nmol.s~(-1)/L)分为两组,第1组为肝功能试验有改变的  相似文献   

13.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OLP)是否会发生癌变迄今尚有争论。一些学者提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代表着继发口腔癌的高危险群体,而另一些学者则否认本病是癌前损害。为进一步认识扁平苔藓的癌前性质,现就本院随访观察的二例OLP癌变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平苔藓(LP)是一种慢性、浅在性、非感染性炎性皮肤粘膜病,口腔粘膜病变常先于皮肤病变,或单独发生于口腔粘膜.口腔粘膜扁平苔藓(OLP)是口腔粘膜较多见的疾病,发病率为0.5%左右,一般不高于1%.目前OLP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近年来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扁平苔藓组)69例和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慢性炎症组)28例,在初诊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32例患者(扁平苔藓组23例,慢性炎症组9例)同时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结果 扁平苔藓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68.12%,慢性炎症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46.43%,扁平苔藓组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0,P=0.046).23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抗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17%,9例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8,P=0.12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乳头状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状瘤(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舌背斑块型扁平苔藓中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糜烂型扁平苔藓中50%为中度阳性表达,40%为强阳性表达。在口腔乳头状瘤中,同样发现单纯增生的乳头状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合并炎症的乳头状瘤组织中均有COX-2的高表达。本实验结果显示,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状瘤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强阳性表达无率明显差异。但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细胞与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状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扁平苔藓组和乳头瘤组炎症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炎症加重,COX-2的表达加强。口腔鳞癌中炎症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瘤、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EGFR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GFR在非糜烂型扁平苔藓组主要表现为弱阳性表达;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强阳性表达率为20%;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为25%;鳞状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0%.扁平苔藓糜烂组和非糜烂组之间EGFR强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糜烂组OLP与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口腔鳞癌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瘤组.结论:EGFR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红斑是癌前病变,是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最早期的标志.1979年P.Holmstrwp和J.J.Pidorg观察了74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其中有8例伴有红斑样病变,这8例组织学检查发现2例已为鳞状细胞癌,5例为上皮异常增生,1例上皮萎缩无异常增生.在追踪观察的3.6年中,又有一例在红斑样病变上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口腔扁平苔藓伴发红斑样病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应和红斑病变做同样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追踪研究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时间为7.2年。所有病变都大于1cm。70%的患者有二个以上的病灶。颊粘膜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46%),其次是牙龈(40%)、腭(27%)、舌(26%)、口底(22%)和唇(11%)。在最初的活检中,235例为良性粘膜白斑病,22例为有不同程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病变。长期追踪的结果进一步证实口腔粘膜白斑病的癌前性质,其中45例(17.5%)在上皮角化过度处发展为鳞癌。此癌变率比既往多数文献报道(0.13%~6%)为高,这是由于延长追踪时间,粘膜白斑病的恶变数也增  相似文献   

20.
Ki-67和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Ki-67、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高分化18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7例)及15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Ki-67、COX-2的表达.结果 分别与正常口腔粘膜、口腔鳞状细胞癌比较,Ki-67和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表达的IOD值有统计学意义.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Ki-67和COX-2表达的IOD值与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COX-2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口腔扁平苔藓恶变的过程中,Ki-67、COX-2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